APP下载

中医大学生医患沟通不良的原因及建议

2012-01-26李志霞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人文

赵 丽,李志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zhaoli02@126.com)

从目前来看,中医药院校的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状况不尽如人意。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其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分析医学生医患沟通不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引导、培养医学生通过提高医患交流与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医患沟通不良的原因

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临床特色就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具体体现在理、法、方、药四个方面。中医专业的学生既有与西医专业学生的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医与西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因此,要想学好中医,必须要养成中医思维,对于中医专业的医学生而言,不仅要精读经典,而且要博览群书,以广泛吸取历代医家的理论建树与临床经验。只有多读书,融会贯通,才能有所心得。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知识的学习几乎占用了医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许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去接触纷繁复杂的外界。这一现状导致他们思想单纯,社会化程度低,在医患沟通方面缺乏经验。

1.1 重专业技能提高,轻人文素质培养

中医作为一门领悟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使得很多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忽视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很多医学实习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低,表现出与环境不协调,人际交往能力差,医患沟通意识薄弱等问题。如果医生缺乏人文知识,这种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可能会导致其对疾病认知上的缺陷。如他们片面强调患者的生物因素而看不到其心理和社会因素的重要性,不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与患者沟通,因而无法获取全面和充分的信息,影响了医生诊治的效率。[1]

1.2 对现代医学目的认识不足

传统医学追求延长生命,避免死亡,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理解得过于片面。《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上古时期,人们身体强健,并与大自然处于和谐与平衡之中。可见,健康不仅是功能正常,更重要的内容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相对的动态的平衡与和谐。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这应该是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现代医学目的拓展了医学道德关怀的范围,这就要求医学道德观念不断进步,以适应新的医学目的的要求。而医学生对于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等都缺乏基本的了解,低估了社会心理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从而不仅不能换位思考,而且无法满足“新健康观”所要求的患者身心和社会的良好状态。这种对于整体健康观缺乏认识的现状不仅制约了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后续治疗,而且造成了医患之间沟通的障碍。

1.3 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沟通意识

有研究指出,医疗纠纷的发生多是由于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交流或用语不慎,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或医生不满而引起的。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沟通意识,是常见的引起医患纠纷的原因。

患者患病求医,是求助者;医生看病和治病,是帮助者。在医患交往中,相对而言,医生是主动的,而患者是被动的;在信息占有上,医生具有医学专业知识,患者相对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在医患地位上,虽然在法律意义上是平等的,但在技术方面,医生是强势一方,患者是弱势一方。因此,在医患沟通中医生起主导作用,是保持良好医患沟通的主要责任者。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困难。但是,在临床学习过程中,一些医学生只关心如何掌握疾病的诊治,却不够重视患者心理与情感的需求,缺乏主动沟通意识。甚至有个别医学生只考虑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实践,而不愿真正关心患者,不与患者交流或交流很少,使患者感觉缺乏被关注、被关爱,这样容易引起患者误解,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4 缺乏沟通技巧,沟通能力不足

在接触临床之前,医学生对于传统医学知识的学习几乎占用了其大部分的时间;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后,医学生没有与患者进行沟通的心理准备,在医患沟通方面缺乏技巧,接触病人时会产生紧张及胆怯心理,具体表现为拘谨、生硬、寡言少语,不知道该如何与患者沟通。[2]医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与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尽可能获得他们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但是大多数医学生恰恰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2 提高中医药院校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建议

2.1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要成为一名好医生,仅有好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这是医生职业的内在道德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等一些医学人文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教育医学生将患者看作是一个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的人,运用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理解他们,在为他们提供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提供包括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人文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医学人文教育克服了传统医学教育中人文知识结构及社会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有利于引导医学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3]

2.2 发挥中医特色,弘扬传统医学“医乃仁术”的职业伦理

在临床实践中,要切实恪守医疗道德,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这就要求医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这将使医疗方案的制定变得更为全面和人性化,使医患沟通由艰难变得温暖。 医生不仅要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更要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中医药院校更应该发挥中医特色,弘扬传统医学“医乃仁术”的职业伦理守则。

2.3 理论结合实践,提高专业水平,帮助医学生树立信心

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后,由于医学知识与临床经验有限,在与患者交流时会担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应答,因而缺乏自信心,顾虑较多,从而阻碍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展开和深入。因此,临床教学中应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讲解一些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操作技术,尽可能为医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培养其过硬的临床基本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是增强患者对其信任度和顺从性的重要保证。此外,还可以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以提高中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其树立信心。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活动,比如学术讲座或者模拟医患纠纷,到社区开展义务咨询活动、进行健康宣教等,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让医学生多方位接触患者,在实践中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自己在患者面前自信、冷静的心态,为实习或今后工作中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打下基础。

2.4 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技能的培训,加强沟通能力训练

医患沟通的实质是借助人际传播的各种载体,使医患之间顺畅、及时、有效地交流,以更好地实现其医学目的,保证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和保持患者身心健康。[5]针对医学生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沟通意识薄弱,只关注疾病本身而不关心患病的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从职业道德、法律、伦理、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同时,教给他们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分析,让医学生学习如何面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形式的沟通,并有意识、循序渐进地安排医学生在实践中与患者沟通,建立平等的、良好的、互动的医患关系。通过培训,使医学生强化职业道德、医疗法制观念,提高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面对病人的自信心。

医患沟通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医患对话,医患沟通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品德、修养、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等的积累。医患沟通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否,而且影响诊疗水平的高低。因此,中医药院校更应该重视医患沟通方面的教育,让医患沟通教育贯彻到整个中医教育体系中并持续的进行下去。

[1]王娟,李莉,庄红平,等.医患沟通不良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16 -17.

[2]王烜,夏国栋,邓明明.医患沟通——医学生必备的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5):101 -102.

[3]周烁.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100 -101.

[4]李娜,何津,王陆飞.医患沟通中的换位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104,122.

[5]罗会宇.论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56 -357.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人文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