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熏洗研究进展

2012-01-26黄宇虹高桂娥

中成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外治熏洗熏蒸

陈 彪,黄宇虹,钟 慧,高桂娥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婴幼儿支气管炎易发生于2岁以内婴幼儿,以2~6个 月发病率最高,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是由于呼吸道急性炎症所导致的小儿气道阻塞性疾病,主要侵及直径75~300 μm的毛细支气管[1]。其临床表现与哮喘相似,可突起喘憋、呼吸急促,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西医治疗以抗生素、抗病毒药为主,虽效果尚可,但易造成耐药性、菌群失调以及毒副反应;中医治疗以宣肺平喘止咳为主[2],治疗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有其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一定的中草药,经过不同的方式加工制成中药液,进行全身、半身或局部熏洗 (如坐浴、足浴、手臂浴、面浴等),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脏腑机能,实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和美容养颜的一种透皮外治方法[3]1。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明确指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为外治法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4]。熏洗疗法属中医外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熏洗疗法包括熏法、洗法、熏洗法三种方法,而狭义的熏洗疗法则仅指三法中的熏洗一法[5]1。本文熏洗疗法是指广义的方法,下面分别对熏法、洗法、熏洗法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的处方、作用机制、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1 中药熏法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

熏法,是利用中药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或煎煮沸腾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面部、周身或居处环境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该疗法因产生药气的方式不同又分为烟熏法、熏蒸法、熏吸法三种[5]16。

1.1 烟熏法 烟熏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临床多以挥发性较强、辛香走窜之品为选用药物,利用其浓郁药味刺激作用,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呼吸道及皮肤等吸收作用,通过气血交换,起到疏通气血、消肿止痛、祛风等作用。但血热性疾病、对药烟过敏者或热毒患者和体质较弱的小儿患者慎用或禁用[6]。孙翠娥等[7]生产了中草药烟熏剂“寿而康空气消毒保健香”,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等单位检测,杀灭空气中细菌有效率99.95%。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 mg/kg,慢性毒理试验观察未发现中毒和蓄积中毒,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脑等效果显著。烟熏法以燃着冒烟为度,且不宜用秽恶气味较重的药物,以免刺激咽喉。婴幼儿依从性较差,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难。

1.2 熏蒸法 又称中药汽浴和汽疗,主要是通过加热煎煮药物到沸腾,利用其产生的气体熏蒸皮肤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外治方法[8]。熏蒸属于中医的“八法”中的“汗法”,常以解表剂为方药,用于病邪未深入、病势较轻,用辛散轻宜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而出[9]。熏蒸将药力和热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皮肤和患处对药物的吸收,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10]。熏蒸能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达到调节免疫,治疗疾病的目的[11]。熏蒸法有全身熏蒸与局部熏蒸两种。全身熏蒸法是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容器,容器上盖上木板,病人裸坐其上,用被单罩住全身 (仅露头面)。局部熏蒸是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大小适中的容器内,药液占容器的1/2~2/3,让病人将患部置于容器中,与药液面保持一定距离,最好以毛巾覆盖患处及容器,以免热气外逸[3]10。《中医熏洗疗法大全》[5]51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中仅用了鱼腥草,放入蒸锅内,煮沸,全身熏蒸。鱼腥草是中药熏洗剂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的首选药,研究表明,鱼腥草性寒,味辛,入肝、肺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功能,可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等病证的治疗[12]。现代药理学研究[13]证实,该药既具有广谱抑菌、抗病毒作用,又能提高患者白细胞吞噬功能,拮抗组胺,有较显著的抗炎作用,它的有效成分为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月桂醛等。

熏蒸避免常规服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及肝脏第一关卡效应,从而发挥直接的药物治疗效果[14]。熏蒸法相对缺点表现为缺乏熏蒸吸入中药的可吸入性和安全性研究,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15]。熏蒸法要注意避风保暖,且不宜出汗过多,以免引起虚脱、感冒。

现在有智能中药熏蒸仪,其加热时间短,能更快达到所需温度,并且能够持久的保持温度,其喷出汽体颗粒大小为普通蒸汽八千分之一的纳米离子蒸汽,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其喷头可以三维立体旋转,能够根据患者感觉灵活控制[16]。

1.3 熏吸法 是让患者以口鼻吸入中药蒸气雾,使药物作用于呼吸道黏膜,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或产生局部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鼻黏膜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受到药物刺激时,血管会扩张而加速药物的吸收[5]11。常用壶式雾化法或超声雾化器将药液雾化,供病人熏吸。处方分别有:用中药熏吸剂 (荆芥、陈皮、紫苑、陈皮、白前、百部、桔梗、甘草)加水2000 mL,水煎取汁1000 mL,滤取药液,将药液倒入有嘴的壶中,患者从壶嘴吸入蒸气雾,凉后加热,反复熏吸,每日2次,能达到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3]18-20;用中药熏吸剂 (桑叶、杏仁、知母、前胡、白前、桔梗、甘草、金银花、鱼腥草)用壶将上述药物煎熬后雾化吸入,能达到疏风宣肺、润燥止咳的功效[3]18-20;用中药熏吸剂 (款冬花、紫苑、麻黄、杏仁、葶苈子、陈皮、厚朴、紫苏子、茯苓、半夏、甘草)用壶式雾化法熏吸能达到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的功效[3]18-20。何刚[17]以超声雾化中药配方 (麻黄、银杏、浙贝母、射干、沉香、木香、黄芪、虎杖、贯众、甘草)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2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牛银萍等[18]以超声雾化中药配方 (射干、贯仲、鱼腥草、细辛)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1.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亓四广等[19]中药 (麻黄、地龙、鱼腥草、黄芪、陈皮、瓜蒌、川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71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82.1%,P<0.05,而在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平喘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上治疗组也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或P<0.01)。朱琳[20]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入双黄连粉针剂 (由银花、黄芩及连翘三味中药组成)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结果显示,双黄连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毒唑组。傅军[21]采用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清开灵 (由黄芪、金银花、板蓝根、水牛角、珍珠母、胆酸等组成)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平喘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毒唑组。多途径用药,不仅起综合治疗的作用,而且各有针对性,相互协同,标本兼顾,因而疗效提高。

雾化吸入时雾滴的大小决定了它在呼吸道中的沉降部位。雾滴直径1~5 μm,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直径5~20 μm,沉积在支气管;20~40 μm,沉积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故临床上根据所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雾化器。一般临床所需雾滴直径以1~5 μm为宜。

熏吸法要注意鼻与药液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太近,以免烫伤。婴幼儿依从性较差,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难。

2 中药洗法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

洗法分为沐浴法、淋洗法、冲洗法、擦洗法、浸洗法、溻洗法。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的洗法主要有沐浴法、擦洗法、浸洗法。洗法的操作比较简单,适合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

2.1 沐浴法 是用药物煎汤,把药液加入浴盆或浴缸内的热水中,趁热洗头部及全身。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用中药外洗剂 (鱼腥草、麻黄、麻黄根、黄芩、党参、茯苓、厚朴、法半夏、鸡内金、枳壳、桔梗、桂枝、车前草、当归、甘草等)治疗支气管炎患者43例[2],治疗组在治疗前的WBC、N、T均值分别为9.5×109、0.58、38.1,治疗后则分别为8.3×109、0.47、36.6。通过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WBC、N、T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用中药沐浴剂 (枇杷叶、杏仁、紫苏叶)加水2000 mL,水煎取汁1000 mL,擦浴全身,每次10 min,每日2次[3]18-20。用纱布将中药沐浴剂 (鱼腥草、麻黄、细辛)包扎好,放入适量开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药液放入浴盆内,浸泡全身,每次1~2 h,每日1~2次[3]18-20。黄际群[22]采用五指循脊点穴按摩疗法配合中药(大黄、葶苈子、白芥子、莱菔子、桂技、干姜、细辛、五味子、胆星、僵蚕)擦浴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0例,治疗组在治疗前的WBC、N、T偏高,治疗后有43例治愈,4例有效。

元代《外科精义》指出:药浴有“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的功效[23]。

庞嶷等[24]认为,药浴时在热作用下,汗液大量排出,而使血液浓缩,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同时大量有害的代谢产物及毒素随汗排出。小儿肌肤柔嫩,皮肤含水量高、亲水性强,皮肤温度较成人高,皮肤角质层不如成年人发达,皮肤的渗透作用较强[25],这些都增加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更有利于发挥药浴疗法的治疗作用。

沐浴法洗浴范围大,浸浴时间长,注意不断添加热的药液,保持水温40~50℃,确保疗效,避免受凉感冒。

2.2 擦洗法 是将所选药物加水浓煎,去渣,待药汁温热时擦洗患处。《中医熏洗疗法大全》[5]57用中药洗剂 (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半夏、五味子、甘草、生姜)加水浓煎,取汁500 mL,待药液温热后擦洗后背,每次15 min,每日3次,能达到温肺散寒,祛痰平喘的功效。《中医熏洗疗法大全》[5]56-57用中药洗剂 (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苍耳子、辛夷、黄芩、白芍、夏枯草)加水浓煎,取汁500 mL,待药液温热后擦洗后背,每次15 min,每日3次,能达到清泄肺热,化痰定喘的功效。

婴幼儿的皮肤娇嫩,擦洗时注意控制好擦洗的力度,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擦伤皮肤。

2.3 浸洗法 是用是将所选药物加水煎取汁浸洗患处或身体局部。浸洗法多数为足浴。《中医熏洗疗法大全》[5]56用中药洗剂 (鱼腥草、紫苏子、五味子、地龙、沉香)与鸡蛋同煎30 min,去渣,食蛋,以汤浸洗双足,每晚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能达到清泄肺热、化痰定喘的功效。王秀华[26]的中药足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2例,10 d就可以看到显著效果 (P<0.05)。曹胜祥[27]用开水、盐、生姜、艾叶蒸泡双脚40~60 min配合足部反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暴宏伶等[28]用麻黄、桂枝、红花、艾叶和川椒各等量,水煎泡足,每次30 min,配合穴位贴敷法,能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钟仲义等[29]用中药足浴方 (柴胡、杏仁、枇杷叶、黄芩、陈皮、百部、胡椒、木鳖子、桃仁、细辛、白芥子、明矾)加水煎液浸泡双足,治疗支气管炎。

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30]。中药足浴的温热理化作用,可使药物快速通过皮肤孔穴、腧穴等被肌肤吸收,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31]。药物离子、药物气味、药物功能可通过足部皮肤肌腠,循经入脏腑,再通过脏腑的输布 (升、降、浮、沉、聚、散)布散于形体官窍、四肢百骸及病灶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功效[32]。

浸洗法要注意保暖,慎避风寒,浸洗完毕要将局部擦干。

3 中药熏洗法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煮后,先用蒸气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对药物通透性高且易于吸收,中药外治可避免患儿服中药困难的弊端[33]。熏洗时中药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中药熏洗还使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排出新陈代谢产物,有利于血肿和水肿的消散,有利于炎症消失[3]8-9。舒兰[34]对 60例外感高热患儿用中药熏洗与西药对比观察,降温效果及所需时间均优于西药治疗。吕英豪等[35]用自拟中药熏洗方 (青蒿10 g,香薰10 g,荆芥5 g,研细末)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患儿100例,结果显示该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可弥补内治之不足,具有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等特点。通过中药熏洗治疗外感高热患儿,促进患儿支气管炎的好转,症状消失。

熏洗时为防止药液散逸,要加盖被单或用厚纸卷筒状罩住患部和盛药液的容器。

4 结语

现代医学对于中医外治法的作用机理也有一定的研究。华海清等[36]认为外治给药途径有四个方面:经络腧穴给药;五官九窍给药;病变局部给药;全身体表性给药。张岱银[37]认为,中医中医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生物具有泛胚性和泛控性。中药熏洗疗法根据中医内病外治之原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38]。中药熏洗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疗法,早在《内经》即有记载,有邪者,渍形以为汗[39]。熏洗疗法属外治法,其治疗首先作用于在外的肌肤、孔窍、腧穴。而这三者又通过经络气血与内在脏腑连为一体[5]8。由于药物透皮吸收,因而没有胃肠及肝脏对药物的分解和破坏作用,药物直接进入血循环到达全身各部,起到类似内服药的调节功能,但没有内服药的消化道副作用[5]14。中药熏洗既能增强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又能补“内治法之不及”,是药物疗法与物理疗法有机结合,操作方法简单,疗效可靠[40]。中药熏洗剂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无论是药物的选用,还是给药的方法,都完全符合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的研究思路,其疗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以中药理论为主,结合现代药理学的实验研究,探索高效、速效的方药,中药熏洗制剂将是今后防治婴幼儿支气管炎的一个发展方向[41]。然而,由于目前对中药熏洗剂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所以基本停留在小规模的临床试用上,仍然未全面推广应用。另外,对于中药熏洗剂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质量标准。因此,未来的研究目标应该是使中药熏洗剂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让其成为能够全面推广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99-1200.

[2]陈 彪,高桂娥,王艳宁,等.中药外洗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 43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9):1263.

[3]葛湄菲,朱庆文.常见病中药熏洗实效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20.

[4]朱庆文,论中医外治的发展道路[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2):34-35.

[5]高树中,冯学功.中医熏洗疗法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1-57.

[6]斯 琴,松格勒图.蒙医药烟熏治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1):57.

[7]孙翠娥,杨笃然,丁正琪,等.中草药烟熏对空气消毒及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作用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2):1884-1885.

[8]史 青,刘 芊.中药熏蒸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1,30(4):315.

[9]梁建文.中药配方颗粒熏蒸浴配伍组方的实践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52.

[10]文岳兰,唐 森.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1,4(1):90.

[11]陆继娣,沈 鹰.熏蒸疗法的历史沿革[J].中医杂志,2006,47(7):556-557.

[12]袁丽萍,马利敏.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08,19(21):1652.

[13]阴 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457.

[14]张国欣,张云明,索 晴,等.中药汽疗熏蒸法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4):291-292.

[15]童晓明,童 寅,王宝斌,等.中药熏蒸治疗烧伤后疤痕增生、瘙痒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54.

[16]蒋微微.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外治法[J].吉林中医药,2011,31(2):133.

[17]何 刚.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4):97.

[18]牛银萍,褚青波.中药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2):7.

[19]亓四广,张 芬,邹建萍.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71例[J].陕西中医,2005,26(10):1030.

[20]朱 琳.联合应用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1):864.

[21]傅 军.清开灵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01.

[22]黄际群.五指循脊点穴按摩疗法配合药物擦浴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0例[J].中国农村医学,1992,21(4):47.

[23]李成银,巴元明,李 鸣.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80.

[24]庞 嶷,毛 炜.药浴治疗肾脏疾病的发展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0,9(1):31-33.

[25]郑俊民.经皮给药新剂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3-114.

[26]王秀华.中药足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2例[J].中医研究,1997,10(5):51.

[27]曹胜祥.足部反射疗法结合药浴点穴治愈5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体会[J].双足与保健,2003(6):39.

[28]暴宏伶,任立娟,邢淑芳.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足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2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4):203.

[29]钟仲义,陈凤香,谢秋莲.足反射法结合中药足浴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8例[J].双足与保健,1999(4):24.

[30]孙津津,孙雪艳,傅 萍.欢乐宁足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2):96.

[31]高 芳,中药浴足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1):89.

[32]李春光,王艳萍,李 佳.中药足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26.

[33]吴曙粤,王淑萍,钟 薇,等.肺部超短波和中药洗浴治疗小儿肺炎[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16.

[34]舒 兰.熏洗方治疗夏秋季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4(3):27.

[35]吕英豪,葛金玲.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429-3430.

[36]华海清,成建山.中医外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11):44-45.

[37]张岱银.从生物的泛胚泛控论试述中医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J].中医外治杂志,1997(4):3-4.

[38]汪 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熏洗法研究概况[J].光明中医,2011,26(2):400.

[39]陈艳君.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1,19(4):557.

[40]于 莉.中药熏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体会[J].中医中药,2011,9(6):298.

[41]王艳宁,高桂娥,吴曙粤.中医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概况[J].中国医学文摘 (内科学),2006,27(5):415.

猜你喜欢

外治熏洗熏蒸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中医外治杂志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启 事·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治阴道霉菌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甲醇和乙醇熏蒸法对直喷柴油机气体和颗粒排放的影响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