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高海北州绵羊产肉性能的措施

2012-01-25杨什布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9期
关键词:肉用肉羊绵羊

杨什布加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研所,810200)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环青海湖地区比较发达的畜牧业生产地区,素有“青海畜牧看环湖,环湖畜牧看海北”的说法。主要牲畜品种有牦牛、藏系羊、青海半细毛羊等。其中,绵羊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畜种,绵羊养殖业是海北州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州饲养绵羊269.54 万只,其中,改良羊40.62 万只,占绵羊总数的 15.07 %,绵羊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 39.78 %、39.8%和 33.52 %,近十几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对羊肉产量需求剧增,肉羊生产因为易起步,周转快,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市场前景日趋广阔,比较效益逐年升高等综合因素影响,各地肉羊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引进优良肉羊品种绵羊如陶赛特、波得代、萨福克、夏洛来等在纯种繁育的基础上,与当地羊进行经济杂交试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绵羊养殖业特别是肉羊生产尚未从根本上数量型增长模式,与国内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在肉羊生产中存在着选择品种数量较少、生产分散、经营模式老化,饲养管理落后、个体生产水平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科技支撑乏力等问题。海北州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规模化经营到目前为止基础还较为薄弱。为贯彻落实中海北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农牧业实施“种子工程”的决定精神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关于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坚持“立草为业、调整结构、提高总增、增加商品”的畜牧业发展战略方针,依据海北自然生态条件和绵羊品种资源优势,合理进行生产布局,明确目标任务,用现代畜牧科技管理畜牧业,不断提升畜牧业生产和经营水平,同时,积极引进优质高产肉用绵羊品种,在示范区和非绵改区广泛开展经济杂交,充分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肉羊生产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潜力,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目的。逐步建立专业的羊肉生产基地,提升海北州肉羊生产能力,提出如下措施:

1 肉用绵羊品种的引进和培育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肉类结构的平均水平中,猪肉占到40.16%,羊肉占4.96%,新西兰、澳大利亚羊肉占到肉类的36.5%和18.2%,而我国猪肉占到67.02%,羊肉仅占有2.5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43个百分点。以猪肉为主的肉食消费结构仍未改观。为了加快肉羊发展迅速,增加羊肉产量,必须引进和培育优良肉用型种羊。

优良肉羊来源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引进;二是培育。因此选择和引进适应海北州高寒生态条件,具有国内外先进肉羊生产水平的父系品种羊是发展肉羊生产的关键。陶赛特、萨福克、夏洛来、波德代等羊是国外培育的世界著名肉羊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疆、内蒙、河南、山东、甘肃等省区先后从国外引进良种肉用品种并开展肉羊生产的开发和研究推广工作。海北州畜牧业连续25年稳定发展,主要是在大力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始终重视牲畜良种化建设,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海北州牧科所始终围绕海北畜牧业生产实际和州委、州政府对畜牧业提出的指导性意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牧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在绵羊本品种选育的同时,积极进行绵羊改良,引进国内外优良肉用、肉毛兼用品种羊如:陶赛特、萨福克、波得代等绵羊品种,进行纯种繁殖,并与当地藏羊、半细毛羊及其杂种羊实施经济杂交,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夏洛来公羊与藏系母羊杂交1代羔羊初生重4.36 kg,比藏系羔羊初生重3.24 kg提高1.12 kg,断奶重14.44 kg,比藏系羔羊提高4.49 kg,经屠宰测定,8月龄夏藏一代杂种羔羊宰前活重38.86 kg,胴体重17.8 kg,屠宰率45.8%;引进的陶赛特种羊与当地藏羊、半细毛羊杂交,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受胎率达到了94.87%,杂种羊生长发育快,肉用体型好,采食放牧性能强,对高寒牧区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产羔成活率在90%以上,在自然放牧条件下,杂种羔羊月龄重达10.96 kg,比同龄藏系羔羊7.98 kg提高2.96 kg,增加27.18%,杂种羔羊月龄体重相当于藏系羔羊断奶体重(9.91 kg)。经屠宰测定,陶×藏杂一代羔羊4月龄宰前活重27.14 kg,胴体重12.52 kg,屠宰率46.14%。经过育肥的(育肥期90 d)陶×藏杂1代11月龄羯羔,平均胴体重达20 kg,最高达到25 kg;产毛量:用陶赛特公羊与半细毛母羊杂交后,其杂1代周岁羊产毛量2.04 kg,比当地半细毛周岁羊毛产量1.55 kg,提高0.49 kg,增加24%。由于地区气候差异、饲养条件、经营管理、生产母羊素质等的不同,其生产性能有所差异。

实践证明经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选择引进适应本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良肉羊父系品种与本地羊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绵羊产肉性能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2 肉羊经济杂交生产体系的建立

采用绵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繁殖技术,以选择和杂交为核心方法,筛选优化杂交组合,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畜牧经济效益。杂交优势在畜牧业商品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外肉羊生产中,主要利用经济杂交方式,进行肥羔生产。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杂种的经济效益比纯种高,而且杂交可以提高繁殖率、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羊肉的质量等,产肉方面更是具有明显的优势(不同品种的经济杂交,可获得高的杂种优势率如体重杂种优势率一般为20%,产羔成活率的杂种优势率为40%)。在经济杂交亲本的选择上应注意:(1)应选择肉用绵羊品种或品系;(2)父本品种的适应性;(3)尽量选择繁殖性能高的品种;(4)肉用种羊在国内的分布情况,是否具有一定的数量;(5)根据母本品种的优缺点情况,选择合适的父本。母本品种应以当地品种或群体为基础,包括地方品种、杂交品种、培育品种等,并优先选择繁殖力高的本地品种,如果母本品种各方面的生产性能都低,可以考虑多元经济杂交方式。

因此,在肉羊生产中,筛选引进配套组合的亲本,优化杂交组合,建立杂交利用体系,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进行肉羊高效益生产技术开发。在经济杂交利用中,即要考虑保持当地羊种质特性,又要发挥引进高产良种羊的优良特性,从而提高肉羊生产水平。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饲养管理

羊肉产业开发,必须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以畜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起点,做好羊用暖棚、活动圈和饲草料种植加工,解决好绵羊暖饱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

饲养管理贯穿整个生产的全过程,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肉羊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从羊舍的建设、饲草饲料的来源及饲喂,到疾病疫病的防治,要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指导。羊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根据羊群的数量合理设计。羊群按性别、年龄和体况分群饲养管理,并按品种、性别、用途、生长阶段等科学设计饲料配方。在饲喂上,要定时定量,不能随意增减或更改,即使需要更换饲草料也要有一定的过渡期,更不能饲喂发霉、变质、雨淋的饲草料,保证饲草料的质量,作为饲养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应仔细观察羊群每日的状况,及早发现生病或异常羊只,及时准确治疗。做好驱虫,防疫和消毒工作。

4 推广现代肉羊繁殖技术

提供绵羊的产肉性能,必须要有优良的适合本地的高产的肉羊作为基础,因此选种时一要做到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统筹兼顾,实现高产、高效;二是调整羊群结构,适当提高适繁母羊的比重;三是在2年2~3胎的基础上逐步推广3年5产和1年2产密集产羔技术;四是采用海绵栓、口服或注射激素等同期发情技术,在母羊乏情期配种;五是对产羔率低的品种注射类固醇激素和绒毛膜激素,促卵泡素等,提高产羔率;六是利用生物技术,如胚胎移植、性别控制、转基因技术,发挥优良品种遗传潜力;七是强化羔羊的哺乳、补饲和人工哺乳,提高羔羊的成活率,促进母羊早日发情;八是及时治疗母羊产科疾病,最大限度地降低母羊的空怀率。

5 优良牧草的培育和种植

作为草食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牧草是提高绵羊生长速度和体重的直接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牧草品种,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再生能力强、叶量多、质量高、抗旱、耐寒、耐盐碱的不同品种牧草,建设优良人工草地,同时广泛开辟各种农作物秸秆,进行饲草青贮、微贮、氨化等现有技术,保证肉羊饲草全年均衡供应是发展羊肉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6 加强政府机构和各级领导部门的协调和领导

在海北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要进行绵羊肉的高效、优质的产业化进程,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牵头,因此必须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肉羊及羊肉产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各级业务部门协调合作,同时有计划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是提高我州肉羊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肉用肉羊绵羊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国内外驴品种的肉用指数评价与聚类分析研究
绵羊和小鸟
数绵羊
数绵羊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