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概述*

2012-01-25吴剑之吴晓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6期
关键词:胃下垂功能性胃炎

吴剑之 吴晓亮

(1.山西省吕梁市上安卫生所,山西 吕梁 033000;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着较好的传统经验和临床基础,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该方面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的热点,相关实验研究提示针灸可有效调节胃肠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和整体调节的特点,临床相关报道丰富。

1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功能性肠病范畴,传统药物因不良反应较大而仅限于急诊临时应用或短期应用[1]。针灸治疗IBS的方法包括手法针灸、电针(经皮电刺激或经皮电神经刺激)、艾灸、针压法、激光辐射、电磁波刺激、耳廓针灸等。如石志敏等[2-4]分别报道了针刺结合灸法的临床研究结果,疗效显著,其中以脾胃虚弱证疗效最佳,肝郁脾虚和湿热蕴结证次之,脾肾阳虚证最弱。龙泽荣[5]认为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IBS疗效更佳。黄志刚等[6-7]报道了温针灸联合其他方法治疗腹泻型IBS,总有效率98.00%,崔大威[8]采用磁圆针配合针灸治疗IBS患者200例,总有效率为86%。临床尚有刘光英等[9]、谢胜等[10]报道腹针、脐敷疗法、穴位注射、耳针疗法、草药熏蒸等,结合电针或温针等治疗,都取得较好疗效。

2 慢性功能性便秘

慢性功能性便秘(CFC)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以及混合型便秘。我国发病率在10%~15%,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8%~23%,且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呈年轻化趋势。便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且已成为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近年来,该病的针灸临床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临床大量报道充分证明了针灸治疗便秘的优势。 如白氏[11]采用左侧腹结穴皮内针埋针,王氏[12]提出“便秘点”(三角窝内,坐骨与交感连线作底边,作一等边三角形,顶点处即是)具有疏导胃肠气机,通导大便的作用。针药结合的提出,在临床中得到张氏等[13-15]的验证。 而马氏等[16-17]则从不同针刺手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针刺治疗便秘的疗效。

3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张晓军等[18-20]均证实针刺治疗该病优于对照组。其中电针疗法应用颇多。临床报道应用广泛。如章振宇[21]采用隔姜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刘斌[22]认为芒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更佳。缪奇祥[23]穴位注射治疗FD疗效明显,认为在针、穴、药的多重作用下,促进胃肠蠕动,促进幽门扩张协调收缩,促进胃排空,从而使本病得以恢复。穴位埋线如王文文等[24-25]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4 胃下垂

胃下垂(Gastroptosis)多见于女性、多产妇、腹部手术后有切口疝者、消耗性疾病伴进行性消瘦者以及卧床少动者,属我国的常见、多发疾病。针刺治疗胃下垂多遵循特定穴独特的性能及主治作用,达到对脾胃功能的调节作用。宋红梅等[26-27]认为芒针深刺可健脾益气、升阳举陷。而透刺疗法、背俞透夹脊[28]、胃上透(多左侧)天枢[29]可升胃体、补中气、健脾益胃,提高消化道平滑肌张力及蠕动,促进胃肌张力的提高和腹肌发达,达到治愈胃下垂的目的。宋尚喜等[30-31]等认为针刺选穴对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5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程较长,易反复,众多疗法中,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如段昭侠[32]针刺治疗、韩氏[33]采用电针、孙媛媛[34]采用火针、王令习等[35]采用针刀治疗浅表性胃炎,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更有如华佗夹脊穴[36]、灵龟八法按 时取穴[37]等指导临床 ,取 得满意疗效。陆斌等[38]临床研究穴位注射治疗该病优于药物疗效;李红等[39]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88.89%。辛银虎等[40]温针治疗脾胃虚寒证,临床疗效显著。

6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

中华医学会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28个主要问题达成新的共识:突出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发病部位等特征;强调中上腹痛、反酸是消化性溃疡病的典型症状。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大的优势,相关治疗方法包括:毫针刺法、电针法、温针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针药结合法。灸法治疗包括艾条悬灸、艾柱隔姜灸、隔药饼灸等,可促进病情恢复,如李成坤等[41-42]均有报道。 王莹等[43]选取穴位埋线法,疗效显著。

7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性肠病是由寄居在肠道的细菌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病情轻重不一,病程漫长,反复发作,治愈率低。中医学统属“泄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针灸介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大大提高疗效,于洪[44]在口服中药基础上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32例,总有效率达90.63%;王莉[45]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敷脐治疗本病24例,总有效率95.8%。李应超[46]用中药敷贴49例,总有效率92.9%。药穴结合可调节机体免疫,促进肠道溃疡愈合。

8 胃 癌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均是以腹部不适、隐痛、反酸、嗳气或消瘦、黑便等症状为初始症状,多由浅表性胃炎癌变而发病,多数患者确诊进展期胃癌,伴有明显癌痛症状,针灸辅助治疗,往往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相关药物或化放疗的毒副作用。

9 肝硬化

肝硬化属中医学“鼓胀”、“单腹胀”、“积证”、“虚劳”等范畴,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脏病变,现代医学认为它是导致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具有难以逆转的特点,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针灸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普通针刺、穴位贴敷法、穴位注射法、脐疗法、灸疗法等。如黄加权[47]对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显效率65.10%,总有效率95.10%,HBeAg转阴率13.13%。周静[48]对5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炷隔姜灸,腹水消退总有效率为94%。陈旭军[49]研究报道针灸、穴位注射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针灸、穴位注射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10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CP)属中医学“腹痛”范畴,多见于40岁以上,是指胰腺实质的反复性或持续性炎症,胰腺体有部分或广泛纤维化,腺泡萎缩,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以胁肋部胀痛,肩背冷痛为主要特征,后期多伴发腹部囊性包块、黄疸和糖尿病等疾病。常有“胰腺穴”穴位压痛反应阳性,有的患者阴陵泉穴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压痛。近年来,主要以针灸治疗机理的研究报道为主,如薛有平[50]针灸局部取穴如中脘等可以调节整体消化系统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增强胰消化液的分泌功能,采用具有诊断意义的特殊穴位组成的针灸标准处方治疗慢性胰腺炎,总有效率达到95.55%。

11 结 语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较高的临床缓解率不容忽视,针灸作为一种机体良性调整手段,对临床药物棘手的多种消化道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当逐渐增加该法的介入。

[1]许斌,袁耀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8):465-470.

[2]石志敏.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7):320.

[3]刘立平.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43 例[J].临床荟萃,2004,19(15):883.

[4]赵琛.灸补脾胃之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91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5,4(6):31-33.

[5]龙泽荣.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6):403-405.

[6]黄志刚,尤斌.针灸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7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7):21-22.

[7]杨淑贤,王秀芹,蔡永.温针灸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15-16.

[8]崔大威.磁圆针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26.

[9]刘光英,朱文罡.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腹针治疗研究[J].光明中医,2005,20(3):31-32.

[10]谢胜,张志杰,梁谊深.中草药蒸汽疗法合指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4 例[J].陕西中医,2006,27(1):54-55.

[11]白雪媛.皮内针治疗便秘[J].中国针灸,2002,22(8):540.

[12]王德伟.“便秘点”埋针为主治疗便秘 35 例[J].中国针灸,2001,21(7):408.

[13]张颖.补脾润肠饮配合针灸治疗便秘(虚秘)60例[J].新中医,2005,37(11):69.

[14]高效祥.针药结合治疗气血两虚型便秘6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1):68.

[15]张春玲,刘子云,崔雅飞.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结肠慢运输型便秘1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4):18,62.

[16]马天安,徐增坤.调气针刺法治疗习惯性便秘48例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5,32(16):29.

[17]陈玲琳,马素萍.子午捣臼针刺手法配合艾条灸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J].中国针灸,2002,22(8):540.

[18]张晓军,郑美华,吴燕.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25-26.

[19]赵亚萍,刘晓辉,丁敏.针刺八脉交会穴和下合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45 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5,26(9):30.

[20]王子臣,王文莉.芒针为主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3):149-150.

[21]章振宇.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61.

[22]刘斌.浅谈芒针疗法的特点[J].河南中医,2000,20(6):56.

[23]缪奇祥.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7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6):383-384.

[24]王文文,沈玉明,汪红根,等.穴位埋线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80 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8):47.

[25]邓元江,刘卫英,陈乐华.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6):83-84.

[26]宋红梅.芒针深刺中脘穴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1999,26(2):81-82.

[27]张涛,包纯安,刘畅,等.长针提胃法治疗胃下垂 7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5,15(5):19-20.

[28]何天有.针刺背俞透夹脊治疗胃下垂60例[J].中国针灸,2003,23(3):444.

[29]徐建勇,高洪英.针刺治疗胃下垂82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5,20(3):24.

[30]宋尚喜,徐粟.针刺治疗胃下垂 78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4):13-14.

[31]李洪涛.针刺治疗胃下垂51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6,3(8):71.

[32]段昭侠.针刺治疗慢性胃炎 70 例[J].陕西中医,2004,25(9):837-838.

[33]韩秋艳.电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3,20(2):41.

[34]孙媛媛.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2):28.

[35]王令习,王晶.针刀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科技论坛,2006,8(4):124-127.

[36]傅永民.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胃炎52例[J].陕西中医,2001,22(2):108.

[37]赵彩娇.灵龟八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1):6-7.

[38]陆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胃炎82例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8,23(10):1546-1547.

[39]李红,邹军,张家维.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2):133-134.

[40]辛银虎,陈小玲.温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J].陕西中医,2005,26(9):959-960.

[41]李成坤.隔姜灸治疗消化道溃疡 30 例[J].中国针灸,1996,16(10):24.

[42]任国平.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4):44-45.

[43]王莹,崔敏.穴位埋线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28例分析[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9):65.

[44]于洪.针灸与中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8,25(2):167.

[45]王莉.黄柏糊敷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186.

[46]李应超.温脐化浊散外敷神阙穴、命门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49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5):20.

[47]黄加权.穴位贴磁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保护[J].中国针灸,2005,25(9):613-615.

[48]周静.艾灸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5,7(7):488-489.

[49]陈旭军.针灸、穴位注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Ⅲ型胶原影响的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6):330-331.

[50]薛有平.“胰腺穴”对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10-112.

猜你喜欢

胃下垂功能性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饭后运动会导致胃下垂?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蹲着吃饭缓解胃下垂
蹲着吃饭缓解胃下垂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