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2012-01-25李秀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雏鸭周龄肝炎

李秀珍

(山东省郓城县兽医站,郓城 274700)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致死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为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变淡。

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的雏鸭,鸡、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拥挤潮湿,均可促使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该病一旦发生,在鸭群中传播迅速,发病率达100%。

2 病理解剖学

该病潜伏期为1~4 d,往往大群没有明显症状,饮食欲正常,个别鸭突然发病死亡。病初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乍毛、翅膀下垂、眼睛半闭呈昏迷状,有的腹泻,排黄白色稀粪。不久开始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向一侧倾斜,2脚发生痉挛呈划浆状,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身体后方弯曲,呈角弓反张姿势。1周龄内的雏鸭死亡率达95%,1~3周龄的雏鸭死亡率不到50%,4~5周龄的鸭基本不死亡。剖检最典型变化是肝脏肿大、质脆,呈黄色或红黄色,有的肝脏呈虎斑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肿大,呈花斑状,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呈灰红色。心肌颜色变白,有的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状絮片。肠壁变薄,肠粘膜脱落,有的胸腺有出血点。

3 防治

(1)一旦确诊为鸭传染性肝炎,立即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精制卵黄抗体,如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V2111-30株抗体效果很好,每只鸭子注射1.5 ml,超过1kg的鸭子每只注射2 ml,为防止继发大肠杆菌等细菌病感染,可加入适量抗生素,如每瓶抗体(250 ml)加160万U青霉素2支和100万U链霉素1支,还可以每瓶加80万U的庆大霉素10支。

(2)注射抗体后全群用抗病毒药,如荆防败毒散,黄芪多糖口服液,杨树花口服液等,为避免大肠杆菌病等继发感染,同时用氟苯尼考、甲磺酸培氟沙星等抗菌药连用3 d,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对肝肾损害大的药物,如磺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近期研究发现,使用兰盾〔山东鲁冠兽药有限公司生产,鲁饲预字(2006)227019〕治疗,效果很好。一般雏鸭1 000羽/瓶饮水,大中鸭600羽/瓶饮水,连用3 d,精神、食欲均恢复正常。

(3)在饲料中添加保肝利肾的中药,如龙胆泻肝散、五苓散等。

除积极治疗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如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改善饲养环境,鸭舍周围严格消毒,鸭舍内做好通风保温工作,勤换垫料,保持环境干燥,促进病鸭提前康复。

4 体会

(1)该病一旦发生,危害相当严重,若是病情被延误,死亡率可达90%甚至100%,所以对该病重点是预防,而不是治疗。建议种鸭在开产前2~4周龄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这样可大大降低雏鸭发病几率,商品肉鸭可在1日龄时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冻干苗,但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养殖户都不进行免疫,因此,该病的发生往往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2)养殖户可在3~5日龄和9~11日龄用板蓝根或黄芪多糖等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进行预防。

(3)该病发病急、死亡快,有时误诊为药物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因此雏鸭一旦在20日龄前大批死亡,应立即怀疑鸭病毒性肝炎,以免延误病情。

(4)本病易复发,有时一个饲养周期发病多次。

(5)目前除运用疫苗和高免卵黄抗体、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外,应用中药防治鸭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中药源于大自然动物、植物、矿物质和其他产品,是人类长期实践筛选出来的对人和动物有益的物质。实践证明,中药对鸭传染性肝炎有清热利湿、解毒、疏肝解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的效果。中药是天然有机物,其生物活性和结构成分较为稳定,而且其结构复杂、成分多样,这使中药具备多功能的特性。中药资源充足,来源方便,开发和生产新制剂的成本较低,基本无药物残留、安全性好、毒副作用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推崇中药或中成药防治病毒性疾病,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鸭传染性肝炎可防可治,广大养殖户只要加强饲养管理,积极预防治疗,不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雏鸭周龄肝炎
《世界肝炎日》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