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开灵治疗布鲁氏菌病发热体会

2012-01-25许早荣郑爱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7期
关键词:清开灵多汗布鲁氏菌

许早荣 郑爱红

1.新疆塔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34700 2.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或慢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患者发热后引起汗出、乏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经过100多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清开灵治疗其发热,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临床表现

发热是布鲁氏菌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76.8%以上有发热。可见于布鲁氏菌病的各期。热型不一,变化多样。根据我国布鲁氏菌病患者热型分析,主要分以下5种类型:低热型、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歇热型、弛张热型。

其患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热,体温可达38℃~40℃,不同患者发热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体温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升高,反复多次。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此类患者发热多汗,急性期高热达39℃~41℃,有些病程长者或以感冒治疗后出现低热,伴见关节痛,或兼见乏力、纳呆,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属感受湿热病邪所致。人体正气内虚,则易感邪而致病。初起湿遏卫气,故见发热;脾胃受累,更见中焦运化失司,气机受阻,清阳不升,肌腠开泄,故见汗出;湿性重浊黏滞,湿热胶结,更难速除,久之可乘虚入络,循经伤及诸脏及关节。流注关节,脉络失和则关节红肿疼痛;乘及肝脾,气血凝滞结于胁下而成积证[1]。

治疗方法

针对其发热,采取急性期高热者给以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对于低热者除给以静点外,口服小柴胡颗粒。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58岁,以发热8天为主诉就诊。自诉8天前夜晚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口干,多汗,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第二日到当地医院就诊,测体温39.8℃,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以青霉素及尼美舒利颗粒,具体用量不详,效果不佳,仍出现夜间高热,多汗,汗出热退,反复发作,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现伴见纳呆,乏力,遂来我中心门诊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心肺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肝肋下1cm,质软,无压痛,脾肋下1.5cm。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8×109/L,淋巴细胞65%;布鲁氏杆菌检验: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试管凝集试验(SAT)为1∶1600。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急性期。给以利福平、盐酸多西环素片、链霉素等布鲁氏菌病常规治疗。给以清开灵4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3天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继续原发病治疗。追踪病程,其发热无反复发作。

体会

布鲁氏菌病究其病因为湿热病邪所致。初期湿热遏阻卫气,可用芳香化湿、清热透邪;湿热蕴蒸气分者用清泻热邪,燥湿止痛;湿热阻滞筋脉出现周身关节烦痛者,可用清利湿热、化瘀通络法治疗。清开灵注射液由水牛角、牛黄、珍珠母、黄芩、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组成,具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开窍熄风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其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炎、解热镇静作用,同时可调节免疫[2],故对本病疗效显著。

[1]彭胜权 .温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5.

[2]贾公孚.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3.

猜你喜欢

清开灵多汗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为什么自来水管会“出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乳腺癌手术后“多汗”的中医治疗
儿童夜间多汗是什么原因
HPLC法测定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中6种成分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Meta分析
神威药业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入选MERS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