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与朝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2012-01-24辛林娜任文华赵成洙李根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太阴降脂高脂血症

辛林娜 王 飞 任文华 赵成洙 李根培

(1.延边大学中医学院08级本科生,吉林 延吉133002;2.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当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脂血症。本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本文从近年来中、朝医药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中、朝医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历代文献中虽无“高脂血症”的病名,但对本病的相关认识却源远流长。《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人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中医各家对其病因病机普遍认为〔1〕高脂血症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其本为肝脾肾三脏的虚弱,其标为痰浊、瘀血内生,诱因为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等。

朝医体质学说是朝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她以“东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体质概念、形成、生理、病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以此指导对体质和疾病诊断与防治。李济马指出〔3〕“人禀脏理有四不同:肺大而肝小者名曰太阳人;肝大而肺小者名曰太阴人;脾大而肾小者名曰少阳人;肾大而脾小者名曰少阴人”。李根培认为〔4〕太阴人因为吸入气液之中下焦肝部发达,吸聚之气旺盛,相反肺部孤弱,所以呼散之气不足,导致吸聚过多湿热内蓄,日久可化为燥热,里之肝燥热是太阴人的发病要因之一。人群中50%以上是太阴人,太阴人血浊气涩,偏胖,喜食肥甘厚味,极易患高脂血症,占高脂血症人群的大多数。其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

2 中医与朝医对高脂血症的辨证、辨象治疗

针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综合各家观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中医辨证治疗。

2.1 从脾论治:胡郁坤等〔5〕采用保和丸随证加减治疗39例,总有效率为93.3%。孟庆坤等〔6〕用二陈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50例高脂血症患者,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2%。

2.2 从肝肾论治:刘仁人〔7〕等用林水森教授的补肾复方—固本降脂丸治疗中老年高脂血症,观察中药组有固本降脂丸与对照组用多烯康的疗效,结果中药组降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从痰瘀论治:龙庆余〔8〕以痰瘀论治高脂血症,制定基本方,根据临床症状加减治疗各型高脂血症60例,总有效率 96.6%。

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闻氏〔9〕等根据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1994年以来的中医文献,进行临床证型分布的统计分析,气血瘀滞、脾肾阳虚、湿热壅滞、肝肾阴虚、痰瘀互结型的病例,共占全部病例的82.91%,故将以上证型作为高脂血症的临床常见证型。

2.4 朝医治疗方面:朝医药以四象人的体质为出发点,针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浊气涩的体质特点,治则以通利为主。如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10〕用万蒿金文武汤、调胃升消汤、清肺泻肝汤。金哲燮〔11〕以益气活血通络法配合针灸阴阳平衡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结果86例中痊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48例;好转5例;无效者3例。

3 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与朝药

目前中、朝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颇多,疗效较为满意,多数无毒副作用,在实验及临床上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3.1 单味药方面:刘浩然等〔12〕指出,中药降血脂有效成分研究经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孙欣峰〔13〕、岳增辉〔14〕等总结多年的中药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90余种。其中以降胆固醇(TC)为主的中药包括有山楂、泽泻、何首乌、怀牛膝、蒲黄等。降甘油三酯(TG)为主的中药包括有甘草、刺五加叶、黄连、黄芩等。

徐玉锦〔15〕认为“药乃局限于人”是朝医所独有的四象药性观,根据四象人天禀脏局强弱、阴阳分布、体质特点,药物归象,辨象施治是朝医学的主要特点。治疗太阴人高脂血症的的朝药主要有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桔梗、甘菊、石菖蒲、黄芩、桑白皮、杏仁、麻黄、款冬花、熊胆、郁金、麝香、大黄等。

3.2 中药复方:具有降脂作用的古名方有大、小柴胡汤,八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三黄泻心汤,桂枝茯苓丸、补阳还五汤等10余个。

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中药复方的降血脂应用十分广泛,如李晓伟〔16〕应用化痰降浊汤治疗高脂血症,结果表明化痰降浊汤治疗高脂血症明显优于血脂康。

朝医复方研究方面,韩国栋、徐玉刚〔17〕将缺血性中风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清肺泻肝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朝医方“清肺泻肝汤”对太阴人缺血性中风有显著的疗效。朝医复方中以调胃续命汤合熊胆散所组成的“太阴中风胶囊”〔18〕具有补肺养阴、化痰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效,治疗脑梗死50例,总有效率为90%。针对患高血脂症人群的体质而配药组方,符合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方法独特。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4 总结与展望

高脂血症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中、朝医药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表明,中、朝医药能有效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治疗高脂血症所引起的多种疾病临床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随着中、朝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不断深入研究,其优势更加突出,使研究中药与朝药的开发显得尤为必要。

〔1〕史海霞,李庆海.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杂志,2007,28(10):124

〔2〕崔正植,张斗元,崔明花,等.论朝医体质学说理论.第八届中医体质研究会,272-280.

〔3〕李济马.东医寿世保元〔M〕.1901.

〔4〕李根培.论朝医学四象体质病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8,7.

〔5〕胡郁坤,李昆三.保和丸加减治疗高脂血症39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5):18-19.

〔6〕孟庆坤,王培华,王丽,等.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6):75-76.

〔7〕刘仁人,陈少维,陆金宝,等.固本降脂丸治疗中老年高脂蛋白血症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10:26-27.

〔8〕龙庆余,从痰瘀辩治高血脂症60例〔J〕.安徽临床中医杂志,1998,10(1):20.

〔9〕闻莉,刘松林,梅国强.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证型分布及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3:220.

〔10〕金海龙.综述近十年朝医药学术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5:71.

〔11〕金哲燮.朝医益气活血通络法配合针灸阴阳平衡疗法治疗中风偏瘫86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21:34.

〔12〕刘浩然,田育晕.中药降脂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概述〔M〕.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2-745.

〔13〕孙欣峰,吴立明,郝芬兰.降脂中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M〕.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25-27.

〔14〕岳增辉,严洁.常小荣.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M〕.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63-64.

〔15〕徐玉锦,论朝药的分类及功用特点〔M〕.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2:46.

〔16〕李晓伟.化痰降浊汤治疗高脂血症78例〔J〕.河北中医,2010,32(1):28.

〔17〕韩国栋、徐玉刚.朝医方清肺泻肝汤治疗太阴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1,11:75.

〔18〕李根培,崔东麟.朝医太阴中风胶囊治疗太阴人脑梗死50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5:11.

猜你喜欢

太阴降脂高脂血症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Thirty-Six Stratagems (1)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降脂颗粒中5种成分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