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意义分析

2012-01-24赵君免

中外医疗 2012年31期
关键词:缩唇腹式吸气

赵君免 李 瑛

新疆图木舒克市农三师四十四团医院,新疆图木舒克 8438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彻底治愈的有效方法。目前,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现阶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目的在于延缓其发展,其中肺功能的改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以重视[1]。该院选择2008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患者,分析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意义,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意识障碍、精神病史、文盲、听力障碍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49~71岁,平均年龄为(60.93±10.21)岁;病程 3~15年,平均病程为(7.15±2.28)年;其中男性 18 例,女性11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2例、高中13例、初中及以下1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为(61.08±10.82)岁;病程 3~14年,平均病程为(7.22±2.17)年;其中男性 19 例,女性10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3例、高中11例、初中及以下15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前进行肺功能检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咳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目的、锻炼方法、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给予示范,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包括:缩唇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缩唇-腹式呼吸锻炼、控制性深呼吸锻炼等[3]。

指导患者取坐位、立位或卧位进行缩唇呼吸,经鼻吸气是紧闭双唇,呼气时将嘴唇缩成鱼嘴状,使呼出的气体经缩窄的口型慢慢呼出,以深吸慢呼为原则,吸气与呼气时间比控制在1∶2~3。呼气时的缩唇程度可由患者自行调节,以不感觉到费力为度。时间一般控制在 15 min/次,3次/d[4]。

指导患者取坐位进行腹式呼吸锻炼,腰部自然挺直,肩部和胸部充分放松。从呼气开始,采用经口呼气,呼气时收缩腹部,呼气宜缓慢而深,呼气时间较吸气时间长。吸气时,确保空气经鼻腔进入,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整个呼吸过程节奏缓慢,吸气不宜过急、呼气不宜太尽,一吸一呼之间不要屏气。开始时间一般控制在5~10 min/次,3次/d。随着锻炼熟练后,可在坐位、立位、卧位或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最好将其形成一种自觉的呼吸习惯方式[5]。

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锻炼结合进行,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将嘴唇缩成鱼嘴状,进行缩唇呼气,同时腹壁内收,膈肌松弛。鼻吸气时紧闭双唇,同时腹壁尽量突出,膈肌收缩。

指导患者取坐卧或侧卧位进行控制性深呼吸锻炼,摒除杂念,全身放松。紧闭双唇缓慢进行经鼻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屏气3~5 s,之后缓慢呼气。屏气时间随着呼吸功能锻炼的进展逐渐增加。连续控制性深呼吸10~20组/次,2次/d[6]。

连续锻炼1个月后,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最大通气量、1 s用力呼气容积、残气量、一氧化碳弥散量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

1.3 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

有效: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减轻至可耐受的程度,肺部哮鸣音减少;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观察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21%。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比治疗前有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程度更好。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气道狭窄、通气受限为主要病理特征,多迁延难愈。由于肺气肿等病理性改变,患者膈肌下移、气道狭窄萎陷、分泌物增多,导致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气道阻力高,气体易滞留于肺内,导致肺和胸廓顺应性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胸式呼吸为主,呼气时排气量小,滞留于肺泡内的气体影响下次呼吸的吸气量,使呼吸频率加快、有效通气量小,易引起呼吸肌紧张、疲劳,增加耗氧量,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呼吸浅快而导致的体力消耗增加,纠正低效能的呼吸形态,使通气量增加、残气量减少,有效地提高呼吸效率,延缓肺功能进一步下降。

缩唇呼吸锻炼是呼吸功能锻炼的基础,吸气时紧闭双唇,空气全部经鼻腔吸入,经鼻黏膜吸附、过滤、加温、湿润等作用,大大减少了对咽喉和呼吸道的刺激,并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有效减少了经口呼吸可能造成的急性发作次数。通过缩唇,减小了气流通过的面积,延缓呼气速度,降低呼吸频率,使气道内压增加,支气管内径扩大,肺内残气彻底排出,不仅降低了功能残气量,同时还增加了肺泡通气量,有效改善缺氧状况。

腹式呼吸锻炼可增加肺活量、提高肺泡通气量,有效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提高机体内外气体交换效能,纠正低氧现象。腹式呼吸可加强膈肌功能和活动度,使呼吸阻力减少、潮气量增加。横膈的上、下移动幅度改善了肺通气功能,并增加了呼吸肌肌力。将缩唇呼吸和腹式锻炼结合在一起,对预防呼吸肌疲劳、呼吸衰竭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控制性深呼吸锻炼在深度吸气后屏气数秒钟,可改善吸入气体在肺泡内分布不均的状态,使部分已经发生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更加有效地增加横膈的活动范围,改善气促、气急症状。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1]陈华芳.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17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吴日凤,翟翠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5):680~681.

[4]张艳梅,杨玉仙,闫晓丽.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2):66~67.

[5]潘彩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呼吸功能训练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5):54~55.

[6]刘晓丹,金宏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锻炼及康复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8(3):670~671.

猜你喜欢

缩唇腹式吸气
缩唇呼吸:肺气肿患者最好的呼吸方式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缩唇呼吸健肺顺气
非脱垂子宫阴式与改良腹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定量阻力呼气与缩唇呼吸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煤储层基质解吸气扩散理论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