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例儿科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

2012-01-24刘燕周本华符红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1期
关键词:注射剂儿科婴幼儿

刘燕 周本华 符红燕

痰热清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有: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辅料为丙二醇,为棕红色澄明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肺热病以痰热阻肺证为主。如肺炎早期、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但是,随着痰热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ADR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尤其在婴幼儿及儿童。现对我院儿科53例痰热清注射液ADR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现规律,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9年11月到2011年12月我院儿科痰热清不良反应报告53例。

1.2方法 对53例痰热清ADR患儿的年龄、性别、ADR的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ADR的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ADR的临床表现采用WHO的分型方法。

2 结果

2.1ADR与年龄、性别的分布 53例痰热清不良反应病例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7 d~12岁,其中小于1月的3例,占5.7%;<1岁的13例,占24.5%;<3岁的24例,占45.2%;3~12岁的13例,占24.6%。

2.2ADR出现时间分布 53例痰热清不良反应患者中,在用药30 min内出现ADR的有34例,占64.2%;60 mim内出现ADR的有13例,占24.5%;1 d内出现ADR的4例,占7.5%;1 d以后出现ADR的2例,占3.8%。

2.3ADR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分布 53例患者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 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有27例,占50.9%,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搔痒、多汗、全身皮肤潮红;全身性损害的9例,达17.0%,主要表现:全身不适、发热、寒颤、紫绀、休克;累及循环系统的7例,达13.2%,临床表现为:气促、心悸、胸闷;呼吸系统受损的有5例,占9.4%,表现为哮喘、咳嗽、呼吸困难;有消化系统不适的3例,达5.7%,主要症状为腹泻、便秘、恶心和呕吐;2例有血小板减少和血细胞降低等血液系统受损症状,占3.8%。

2.4ADR转归 53例痰热清引起的ADR病例,经及时处理,48例治愈,5例好转。

3 讨论

3.1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53例ADR病例中,其中男27例,占50.9%,女26例,占49.1%,表明性别差异不明显。3岁以内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较多,有40例,高达75.4%,可能因此类患者身体抵抗力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且儿童各器官的功能较弱,在表达能力上欠缺,不能及时表达出不适而使症状加重[1]。

3.2ADR与给药时间的关系 53例ADR病例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 min以内的34例,占64.2%,这可能与滴注速度、药物剂量、药物浓度有一定相关性[2]。建议临床在给患儿静脉滴注时要控制滴速在20~30滴/min,尤其在用药开始30 min内,严密观察,一旦怀疑为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措施。

3.3ADR的临床表现 此分析显示,痰热清注射液所引起的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位居首位,占50.9%。其次为全身损害,占17.0%。循环系统损害居第三,为13.2%。考虑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易于观察,而婴幼儿表达能力欠缺,其他不适不能准确表达。

4 预防对策

4.1减少合并用药 痰热清注射液属中药注射剂,而中药注射剂和化学药物配伍后常会引起输液PH值改变或者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不溶性颗粒继而引发变态反应,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3]。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单独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如必须联合用药的,应在两组液体之间间隔输入5%的葡萄糖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器。

4.2重视特殊人群,注意患者个体差异 对特殊人群应慎用,如婴幼儿、老年人、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严重肺心病伴有心衰者、有表寒证者应慎用,尤其婴幼儿更应慎用。有建议<3周岁的患儿禁止注射中药注射剂[4]。用药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注意用法、用量,防止误用、滥用。

4.3掌握用药指证 建议临床医师严格掌握用药指证,更要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严格按照患者的寒热虚实情况辩证使用,而痰热清用于治疗风湿肺热病痰热阻肺证。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黄。

4.4合理选择用药途径 WHO已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之一,倡导口服给药,控制静脉注射用药,能肌肉注射用药的不静脉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吴斌.98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分析.安徽医药,2007,11(5):473-474.

[2]白小菊.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看中药的上市后再评价问题.中国药物警戒,2009,6(2):86-89.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4.

[4]袁晓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与防范.社区用药指导,2011,13(13):15.

猜你喜欢

注射剂儿科婴幼儿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理念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