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瑶药资源的现状调查△

2012-01-23黄东挺庞声航梁琼评王小平杨东爱何兴能曾翠琼刘国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瑶族广西

黄东挺庞声航梁琼评王小平杨东爱何兴能曾翠琼刘国君

(1.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金秀县瑶医医院,广西 金秀545700;3.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瑶族为我国南方古老民族之一,是驰名中外的山地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其周边地区,在全世界有256.9万人,在国内有213.7万人,其中广西有152.8万人(2007年),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3.06%,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2%。瑶族先民居住地区山岭、河流、平原、溪岸纵横交错,气候湿热,雨量充沛,植被宽广,物产丰富,不但供给人们的吃、穿、用、住的物质资源,同时,还孕育着丰富而多样性动植物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古籍中记载瑶人“依深山而居,以砂仁、芋、楠、漆、皮、藤为利”,“善识草药,取以疗疾,辄效”[1]。为保护广西瑶药资源,发掘出具有显著民族特点、地域特点和生存环境特点的瑶医药,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文献检索和资料考证等对广西瑶药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为广西瑶药资源的状况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自然概况

瑶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该地区属亚热带或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1℃,年平均降雨量1835毫米,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地形多为山地。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瑶族地区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药材资源。

2 广西丰富的瑶药资源种类

据80年代初对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报告显示,其区系植物约有2335种,其中药用植物1392种,隶属于198科716属,有药用真菌28种;有动物43种(隶属27目32科),稀有科类很多,不少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如桫椤、银杉、大鲵、鳄蜥等。广西成为我国仅次于云南西双版纳的第二大物种基因库,是一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天然植物园[2]。后经广西瑶族医药工作者通过鉴定并结合以往的资料考证及整理,归结出广西瑶医用药种类1392种,其中植物药1336种,隶属198科716属;动物药43种,隶属32科37属;矿物药4种;其他类9种。应用较多的药用植物有水龙骨科、蓼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葫芦科、百合科、兰科等科种类[3]。

2.1 植物药:在广西瑶医用植物药中,有藻菌、苔藓植物8种(5科7属)、蕨类植物63种(26科43属),裸子植物9种(7科8属),双子叶植物1099种(136科557属),单子叶植物157种(24科101属),约占广西药用植物种类的30%[1]。将植物作为药物使用,就包括在大多数瑶家用药实践中广为流传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药物(又称老班药即前辈祖传之意),主要的用药部位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全草等。应用较多的药用植物有水龙骨科、桑科、蓼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葫芦科、百合科、兰科等科的种类。在植物药中10种以上的五味子科等36科,其中藤本植物约占20%以上。应用较多的有桫楞(龙骨风)、小叶买麻藤(麻骨风),异型南五味子(大红钻)、榼藤(扭骨风)、褐毛黎豆(鸭仔风)、假木通(十全大补)及山姜(来角风)等。在进行瑶药品种调查中发现金秀、恭城等县瑶医应用桑科植物医治疾病和康复保健较为普遍。桑科植物在我国有16属15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广西有10属60余种,资源丰富,多数具有药用价值[4],国家药典(1990版)收载只有2属2种(桑、构)5个药材。

2.2 动物药:可入药的动物主要包括蛇类、虫类、飞禽类、鱼类和贝类等。如地鳖强、汪泵、千足虫、奴转滞、假背、琼葵等。用药部位包括动物的全体、角、皮、骨、肉、血、内脏,以及蜂类的巢和动物的粪便、结石等。

2.3 矿物药:以含有金属的矿石、金属、泥土、燃烧后的烟灰等作为药物使用,称为矿物药。如水银、色朱砂、雄黄、硝球等。

3 瑶药资源的应用特点

3.1 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种类较多:瑶医用植物药有1200余种,应用较多的(10种以上)达36科。有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的种类,如蕨类马尾千斤草及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活化石”——桫椤等;被子植物中有木兰科、五味子科、大血藤科、金缕梅科等。

3.2 应用地区特有种较多:如瑶山金耳环、山慈菇、瑶山甜茶、瑶山香白芷、鸭脚木、秃叶黄皮树(熊胆木)、树参(阴阳木)、金缕半枫荷(半荷风)、千年健(一包针)等。

3.3 应用藤本植物多:有五味子科(2属10种)、防己科(8属11种)、萝藦科(14属21科)、葡萄科(5属15种)、茜草科(20属45种)、蝶形花科(25属55种)等,约有24科200余种,占瑶药种子植物的20%以上。

3.4 中医及其他民族医少用或不用的种类多:在瑶医常用的513种药物中,与《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为同一来源的有94种(占瑶药品种的16%),其中有34中药用部位不同,功用亦不完全一致。如海金沙,中医用孢子,瑶医用全草;山鸡椒、樟树、巴豆、金樱子、栀子、苍耳、阳春砂、薏苡等,中医用果实或种仁,瑶医则用根或全草;钩藤除用带钩茎枝(鹰爪风)外,还用根(双钩钻),瑶医认为“鹰爪风”镇惊熄风效果好,“双钩钻”的降压效果强。月季花(月月红)、羊踯躅(毛老虎)、凌霄(白狗肠)等,中医用花,瑶医除用花外,主要用根,功效虽相似,但扩大了药用部位。

4 讨 论

4.1 合理综合开发利用瑶药资源:瑶药单方及验方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应用及人群药理学验证,多数为疗效确凿而毒副作用小,应对其有效物质(活性成分)进行研究,进行新药合理的综合开发。①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从药用植物中直接提取有效成分作为制药原料,如金不换,为防己科植物广西地不容(Stephaniakwangsiensis)、瑶医亦称“山乌龟”,用于治疗肠炎、痢疾所致胃脘痛。从中分离出镇痛活性成分L-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3),亦称罗通定(Rotumdium),已载于药典[4]。②药用部位的综合开发。瑶药中许多药物,与《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为同一来源,但药用部位不同,功用亦不完全一致,这为研究一些药用动物或植物的非药用部位打开了新的思路。③药用成分的综合开发。如买麻藤(抗风湿药),为买麻藤科小叶买麻藤(Gaetum parvifolium)的藤茎。瑶医称“麻骨风”,用于风湿骨痛、支气管炎及外伤感染。其水溶性生物碱有平喘、抗炎、抗菌及抗蛇毒作用,从中可分离出去甲基乌药碱(Dl–demthylcodaurine,8)及买麻藤甲素(gnetifolin A,9)等多种成分。如绞股蓝(抗衰老药),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瑶语称“失腩胆”或“盘王茶”。用于慢性气管炎、肝炎及作抗疲劳的保健茶。药理作用显示有镇静、抗炎、抑菌、抗疲劳、抗衰老、抗癌、降血脂及护肝等多种活性。从中分离出50余种皂甙成分。其中有与人参皂甙Rb1、Rb3、Rd、F2相同的4种成分 (Ⅲ,Ⅳ,Ⅷ,Ⅻ,10)及11种相似成分,被誉为“南方人参”,已开发出绞胶兰皂甙片,用于临床。金秀“圣塘山绞股兰茶”行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成为人们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保健品[4]。对瑶药资源品种综合的合理开发并加以利用,使之服务于更多的人群,这对促进民族医药的进步具有广阔的前景。

4.2 加强瑶药资源的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药用植物资源实施就地保护。对药用植物资源最好的保护,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证药用植物种类的总数持续增长,并在自然生存环境下得以进化。广西批准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56个,总面积为17886.4 km2,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7.53%。为加强民族医药的基础性建设,以大瑶山和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中心,建立瑶族医药开发基地;如桂中的大瑶山自然保护区 (县级,1982),占地面积2022km2,保护的药用植物品种有黄柏、天花粉、千年健、瑶山金耳环、马尾千斤草、罗汉果等1351种。已经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4.3 建立瑶药植物栽培基地:瑶族聚集地气候温润,雨水充足,非常有利于各科类植物的生长,可将当地的瑶药资源潜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做大做强瑶药的种植产业,逐步建立瑶药规范化种植基地,使有限的瑶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使当地的瑶药材生产加工规模化、特色化,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形成新的亮点。

[1]李彤,唐农,秦胜军,等.实用瑶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4.

[2]广西大瑶山综合考察队.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资源植物[R].广西大瑶山综合考察队,1982.

[3]庞声航.实用瑶药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

[4]广西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广西中药资源名录5[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139.

[5]戴斌,丘翠嫦.瑶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65):314-318.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瑶族广西
广西贵港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瑶族织锦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