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效果

2012-01-23赵爱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分者脑血管病偏瘫

赵爱莉

河南巩义市中医院 巩义 451200

我科2010-03—2011-04对21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0-03-2011-04我院收治的因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出院需要康复治疗的42例市区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53~78岁,平均67岁。脑血栓18例,脑梗死24例,均经CT确诊。所有患者均处于恢复期,一侧肢体偏瘫,意识正常。42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

患者住院时发放脑血管病防治手册,指导患者或家属掌握相关内容。实验组由护士就健康教育内容实施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入户随访2次,第2个月每周随访1次,第3~6个月每2周随访1次,第7~12个月每月随访1次。按摩、针灸和理疗等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和康复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对照组则由患者按照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自我家庭护理。

2.1 康复训练 通过康复训练,达到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争取最大限度达到日常生活自理目的。

2.1.1 肢体被动活动:按摩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被动活动关节,由简单到复杂,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活动时指导家属正确按摩,准确取穴,适宜力度与节奏。

2.1.2 鼓励主动运动:指导患者用意念对患肢发出冲动,然后做助力运动,进而做主动运动。上肢重点是手的精细功能训练。下肢重点是平衡和步行训练。肩关节训练时,上举手臂,摸前额;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腕屈、内旋、外旋;指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对掌、对指、抓拳、拍球、接球等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精细动作训练,每日数次,15~20min/次。训练时逐步提高协调性,提高运动速度。

2.1.3 站立训练:患者从坐位站起,并能够站稳,以增加下肢肌力,为步行打好基础。训练时患者坐位,双脚分开,双手十指交叉紧握,双臂尽量向前伸直,身体缓慢向前倾,将重心前移。训练者用双手抵住患者的膝盖,协助其保持平稳,保护患者坐起。

2.1.4 步行训练:患者维持整体健康,争取生活自理。基本步骤为单腿负重,靠墙伸髋→离墙站立,患腿上下台阶,患腿伸髋负重、健腿跨越障碍,靠墙伸髋踏步,侧方迈步、原地迈步。上下台阶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侧方辅助行走时训练人员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握住患者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胸前,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后方辅助行走时训练人员站在患者的身后,扶稳患者胯部,帮助患者平稳前走。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注意纠正异常姿势。

2.1.5 转移训练:使患者实现转移,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坐在床边,双脚着地,将椅子放在健侧。用健手扶住椅子扶手,身体略向前倾。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站起,重心落在健脚上。以健腿为轴,向健侧转动身体,将臀部对准椅面,缓慢坐下。

2.1.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洗脸、进餐、更衣、入厕、入浴、刷牙、家务劳动、使用家中器具与装备、乘坐交通工具、参加娱乐活动等训练,指导患者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患者的进步及时给与鼓励,激发主动运动的信心。

2.2 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多疑、悲观失望、烦躁易怒等症状,不良心理状态是脑血管病复发和加重因素,尽早干预不良心理状态,对脑血管病的康复大有好处[1]。要尊重患者,避免不良语言刺激,鼓励患者表达自我感受,生活上给予必要帮助,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赞赏、肯定的语言,唤起患者对肢体康复的欲望,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生理、心理康复。

2.3 家庭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开窗通风,但应避免直接风吹患者。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室内地面平整干燥,防湿防滑;运动场所宽敞明亮,没有障碍物;家属要陪同照顾,避免意外跌伤,保证安全。家庭应建立和睦的亲情氛围,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让患者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

2.4 饮食调理 指导患者宜食低盐、低脂、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多食谷类和鱼类、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少吃糖类和甜食;减少食盐的摄取,每日控制在3~4 g;限制动物油的摄入,不吃动物内脏、奶油类;忌辛辣、油炸食物和暴饮暴食;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戒烟、限酒;控制食物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5 生活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舒适,皮肤清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原发病。

3 结果

2组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复住院情况比较:实验组无复住院,对照组复住院4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后遗症恢复程度比较运用修订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出院时及出院后每月由同一人员完成评定:实验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60分者1例,60~79分者9例,>80分者11例,对照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60分者9例,60~79分者10例,>80分者2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4 讨论

社区康复是指伤、病、残者经临床治疗阶段后,为减少伤、病、残者身心功能障碍,由社区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使伤、病、残者能重返社会[3]。家庭康复是社区康复的一种服务方式,慢性病恢复期病人进社区是我国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方向,也是患者的需求。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到家庭,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的需要,是护理服务贴近社会的具体体现。护士进入社区进行家庭护理,运用访视的技巧、熟练的沟通可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结合患者病情,因人而宜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家属重视,积极参与,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心理健康疏导,可有效提升康复治疗效果;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使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患者健康恢复,避免再次复发。社区家庭护理可为患者提供持续性、个体化的服务,融洽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适应了医改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值得推广。

[1]海丽红,李瑞刚 .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护理方案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145.

[2]谢德利 .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

[3]刘纯艳 .社区护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0.

猜你喜欢

分者脑血管病偏瘫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转归与血清IL-4、TNF-α、IL-27和IFN-γ水平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154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分析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