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脑瘫儿童的养护

2012-01-22董海锋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福利院脑瘫癫痫

董海锋

(浙江瑞安市社会福利院 325200)

本文所指的重度脑瘫儿童,指18周岁以下,具有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智力低下或并有癫痫、肢体抽搐、感觉、认知、沟通、感知功能障碍等表现。患儿基本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无沟通能力,智力严重障碍。

据了解,当前儿童福利院中,小儿脑瘫占全院儿童20%~30%,个别福利院甚至达到50%。而在农村中还有不少居家的脑瘫儿童,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护经验,从日常生活护理、安全防范及康复护理三方面进行总结。

1 日常生活护理

1.1 室内环境 要保证脑瘫患儿室内的清洁卫生: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室内温度20~22℃,湿度55%~65%。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两次,每次1小时,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擦。

1.2 多晒太阳 春、秋季阳光充足时多晒太阳,但不宜让阳光直射眼睛。夏季在早、晚阳光不剧烈时外出晒太阳。冬季在保暧情况下,中午时外出晒太阳。在晒太阳的同时,应予舒展肢体、被动保健操、全身抚触。

1.3 清洁卫生 搞好脑瘫患儿的清洁卫生,定期洗浴。有条件的福利院设立“水疗室”。让患儿颈部带气圈,在适宜温度的水中浸泡5~10分钟。在擦浴的同时,进行肢体康复、保健操、浴后抚触、按摩推拿。

1.4 日常习惯 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等。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工作人员预示。

1.5 饮食营养 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肝、蛋、乳,新鲜蔬菜、水果等。经常性将粗粮与细粮搭配。根据患儿大便状况增减副食品,如便干,宜加蜂蜜、香蕉等;便溏,宜加面食、山药等。

1.6 口腔护理 对重度脑瘫患儿,口腔护理极其重要。平时用棉球蘸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齿缝食物残渣。口腔、牙龈有感染,予0.02%氯己定(洗必泰)溶液;有真菌感染,予2%碳酸氢钠溶液;防臭防腐用2%过氧化氢溶液。注意用药后均用生理盐水清洁。

1.7 皮肤护理 患儿多数长期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工作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适当扑干燥粉,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或继发其他感染。若发现皮肤发红,及早涂抹植物油或防褥疮软膏。

1.8 抱患儿的姿势 对肌张力高的患儿,怀抱时尽量将其双下肢外展、外旋,面对工作人员;或者让患儿双腿分开,骑跨在工作人员的身体一侧,尽可能使患儿髋关节伸展,工作人员另一手托住患儿臀部。对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可让患儿紧贴在工作人员身上,双下肢自然屈曲,工作人员一只手从患儿腋下经过抱其腰部,另一只手捧住患儿屈曲双膝,使其紧贴工作人员腹部,然后抱其臀部,给患儿足够的支持与稳定,使患儿可以抬头并伸直躯干。

2 安全防范

2.1 防止意外伤害 重度脑瘫患儿各种动作的发育严重迟缓,大部分患儿丧失自我控制体位能力,故应有专人守护。床位应有隔栏,坐椅应有体位保护圈。注意保护面部、牙齿、口唇碰伤或皮肤擦伤。

2.2 防范癫痫发作 据报道,至少有1/3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经常性发作癫痫的患儿,予以服用丙戊酸钠溶液(德巴金),以控制癫痫发作。当癫痫发作时注意解开衣领,防止下跌;常备压舌板缠绕纱布保护,保护牙齿与舌头自行咬伤。癫痫持续发作时,应注射地西泮(安定)控制并予吸氧。

2.3 进食注意事项 弛缓型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低下,易发生吸吮和吞咽运动的困难,还易出现进食困难,应人工喂食。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如患儿进食的热量无法保证,可进行鼻饲。

2.4 加强呼吸监测 弛缓型瘫痪儿童明显的特征就是呼吸困难。患儿的呼吸由于呼吸机能的缺陷,呼吸运动比较浅,没有力量,咳嗽也无力,容易发生呼吸道的堵塞。注意经常拍背,助其排出呼吸道异物、分泌物,必要时可用吸痰机吸痰。晚间注意被子厚薄、被子是否蒙头,防止呼吸不畅出现意外。对呼吸较弱患儿,必要时可予间断性吸氧。

2.5 注意保暖 脑瘫患儿因四肢末梢循环不畅,肢体温度低,秋冬季容易冻伤。应控制室内温度,勤洗浴,多按摩,锻炼肢体,多穿袜子保暖。

2.6 防止交叉感染 重度脑瘫患儿免疫力相对低下,室内儿童容易发生上呼吸道交叉感染。因此,设立隔离室,及早发现,立即隔离。

3 康复护理

瘫痪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同时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加重智力障碍。婴幼儿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最佳效果。

3.1 及早技术康复 原则上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现阶段我们开展的“0~6岁脑瘫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一定程度上可确保福利院内患儿的初期康复。各福利院内部还应设立康复室,在抢救性康复结束后,回院进行继续康复。同省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部保持沟通联系,力保患儿康复具有针对性、连续性、完整性。

3.2 保持功能位 对患儿瘫痪的肢体保持功能位,可制作矫形器具,如矫形支架、矫形鞋、分指板等,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改善肌张力。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严重肢体畸形者5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3.3 翻身训练 保持患儿头部安全中立,与躯干协同翻滚,或用大浴巾包裹翻动。先被动翻动,逐步鼓励,引导上、下肢协助翻身,强化爬行训练。

3.4 语言训练 重度脑瘫患儿存在智力障碍与语言障碍。应耐心地用简单言语不断地强化训练,促使其对简单言语作出反应,以增强患儿对工作人员的配合能力。按正常小儿语言发育的规律进行训练,尤其0~6岁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期。语言强化训练应持之以恒。

3.5 吞咽能力训练 使用硅胶牙刷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用拇指指腹对舌骨施行触压,诱发吞咽动作,提高吞咽力度,每次5min,每日2次。目的是增强吞咽反射,避免因吞咽反射减弱或延迟所造成的吞咽前吸入。

3.6 心理交流 注意同患儿接触时,争取目光对视,声音宜温柔清晰,动作轻柔有力,怀抱稳定。对患儿的表达方式,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肢体细微动作,均应予鼓励。

3.7 康复护理内容 肢体按摩推拿、针灸、红外线热疗、中药泡澡等。内容繁多广泛,专业要求高,宜与康复科进行配合。

3.8 感觉统合训练 通过训练器械,如旋转盘、弹性床等训练平衡感觉;通过滑梯、滚桶训练前庭觉;通过手法抚触、按摩、大笼球、皮肤冷热刺激等,提高患儿触觉发育;室内播放轻音乐,训练听觉能力;室内光电设施、风铃、彩带等,训练视觉能力。

猜你喜欢

福利院脑瘫癫痫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福利院的孩子
BABY,COME BACK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