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蒂皮瓣转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2012-01-22叶美仙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患肢皮瓣

叶美仙

(浙江衢州衢江区人民医院 324000)

带蒂皮瓣转移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因其特殊的材料,可在泡沫材料及创面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接触面,且由于持续恒定的负压作用,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及时地被清除及持续清创,被引流区内可达到“零积聚”,创面能很快地获得清洁的环境,同时有利于改善局部循环和消退组织水肿,并刺激肉芽组织生长[1]。带蒂皮瓣转移联合VSD修复软组织缺损是近年来我院新开展的技术,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对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要求较高。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对因各种意外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6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进行治疗,结果6例患者带蒂皮瓣完全存活,平均住院28天,出院后随访60天,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对疗效评价满意。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

患者遭受意外伤害,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有些患者经过多次手术,担心患肢的功能恢复,心理压力极大,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期望值较高。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给予鼓励和安慰,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其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带蒂皮瓣转移的护理

带皮蒂瓣是否存活是整个手术的关键所在,术后应严密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转移后的皮瓣应颜色红润,弹性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1~2s),皮温略高于健侧。术后24~27h应警惕动静脉危象的发生,每小时观察1次,如发现皮瓣颜色苍白、弹性差、皮温低于健侧,毛细血管充盈慢,表明动脉供血不足;如颜色呈暗红色,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快,肿胀明显,表明有静脉淤血现象。以上情况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处理,防止皮瓣坏死。本组患者没有发生动静脉危象者。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抬高15~30°,以利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注意患肢保暖,可用红外线烤灯照射局部,每天1次,每次20~30min。病室严格禁烟,疼痛也可引发血管痉挛。因此,术后患者常规应用电子泵连续镇痛(PCA)2~3天,减轻疼痛。同时,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

3 VSD负压引流的护理

保持有效持续的负压吸引是VSD技术成败的关键,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一般负压维持在125~450mmHg为理想。术后48h内持续吸引,48h后采用间断吸引。术后注意观察引流装置的外观、管道的通畅性,如果塌陷的引流装置恢复原状,薄膜下出现积液,提示负压失效,应立即处理。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并做好记录。每日晨倾倒引流液,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清洗引流瓶,操作时注意调节负压后先用止血钳夹闭管道,防止引流液逆流。一般24h引流液为20~30ml,多为暗红色引流液,如引流液为大量鲜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 营养支持

VSD引流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创伤呈高代谢状态,术后要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创面修复和机体康复。

5 康复指导

嘱患者术后绝对平卧72h,患肢抬高制动。主动足趾关节活动每天5~10次,肌肉收缩运动每天10~15次,同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健侧肢体,术后2~3天视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

做好出院指导,给予健康宣教资料,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加强营养,增加机体免疫力。因移植皮瓣缺乏感觉,需防止烫伤、压伤和碰伤等意外,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嘱患者与医务人员保持联系,定期复诊。

[1] 赵锦秀,王红霞,刘淑萍.负压引流技术在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22-1523.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患肢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