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肺炎支原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2012-01-22王炳秋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大叶链球菌

王炳秋

广东省海丰县澎湃纪念医院,广东海丰 516400

大叶性肺炎是由于肺炎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引起的,累及一个肺段以上的肺组织急性炎症。由于其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又被称之为肺炎球菌肺炎。然而肺炎支原体(MP)所引起的大叶性肺炎不同于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MP肺炎对青霉素类药物并不敏感,这个发现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研究较浅,只是简单的对其命名为“非典型肺炎”。MP肺炎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不同点还在于,后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并且多在冬春两季发病;而MP肺炎主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季节性并没有后者那样鲜明。由于MP是病源微生物中最小的独立抗原,又主要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对免疫系统未能完善的儿童来说,具有相当的威胁。现就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84例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儿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确诊为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临床呼吸道症状和胸片(支原体检验)显示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男41例,女43例,最小患儿月龄6个月,最大患儿年龄14岁,其中2岁以下2例,2~5岁15例,5~12岁51例,12岁以上16例。胸片显示:大叶性肺炎改变为左上叶7例,左下叶19例,右上叶19例,右中叶1例,右下叶43例。同时累及两个及两个以上肺叶的患儿3例,胸腔积液7例。

1.2 临床表现

病势较急,送入医院时本组8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最高温度达39.4 ℃,入院时体温达到38 ℃以上共57例,热程2~9 d,均出现咳嗽,且在1周内逐渐加重,早期为干咳无痰,后期出现白色或黄色黏痰,咳之不尽,少数患儿痰液中带有少量血丝。4例患儿有轻度呼吸困难的表现,2例出现心前区疼痛。肺部听诊早期患侧的呼吸音低沉,病程达1周以上者出现细微湿罗音。17例可闻及哮鸣音。9例患儿出现皮疹。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外周白细胞总数在(3.1~4.0)×109/L的患儿 14 例,(4.0 ~ 10.0)×109/L 的患儿 50 例,(10.0 ~ 27.0)×109/L的患儿20例。血小板下降者4例。CRP小于8.0 mg/L的患儿23例,8.0~15 mg/L的患儿44例,>15 mg/L的患儿17例。肝功能异常9例,肾功能异常1例,心肌酶异常32例,主要表现为CK-MB升高。

1.4 治疗方法

本组84例患儿均选用阿奇霉素针(辉瑞制药有限公司,J20050062)进行静脉滴注,10 mg/(kg·d),对血常规显示WBC>10.0×109/L或CRP<8 mg/L的患儿则给予头孢哌酮(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50021456)、头孢孟多(河北嘉泰医药经营有限公司,H20057292)进行联合抗炎治疗,静脉滴注3 d,在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之后改为口服用药,药物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2~4周为1个疗程,1~2个疗程的治疗。对于持续高热的患儿给予地塞米松治疗3 d。

2 结果

本组84例患儿治愈34例(40.48%),好转39例(46.43%),无明显变化或加重11例(13.09%)。未能在1个疗程内明显改善的11例患儿在进行针对性治疗后,4周内吸收9例,6周内吸收1例,1例右肺中叶综合征患儿给予支气管灌洗后治愈。

3 讨论

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够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其导致的肺炎并不受到具体的季节限制,全年均可发病,秋冬两季较为常见[1-2]。本组84例患儿中,春夏两季发病患儿39例,占总数的46.43%,而秋冬两季发病患儿45例,占53.57%。近年来,MP肺炎已经成为了小儿肺炎中的主要病症,大约占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30%左右,且呈增长趋势,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MP感染所致的大叶性肺炎具有的特点有:(1)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本组患者5岁以上儿童67例(79.76%),而5~12岁之间的儿童51例(60.71%),但是与国内相关文献对比,本组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已经较高[3];(2)呼吸道症状、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感染症状不明显;(3)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好疗效。对于一些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高热持续不退,呼吸道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的患儿,应当考虑是否存在肺叶综合征,及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予以相关治疗。

MP所致的大叶性肺炎和其他病原菌所引起的肺炎在胸片上并无典型区别,MP肺炎存在多种改变,如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胸膜炎等,如果无详细病史提供的情况下,应当进行病原学检查以确诊病症。在肺炎早期可以使用下呼吸道分泌物PCR检测法检测MP-DNA,病程达1周以上患者则可以使用间接血凝法检测MP-IgM。MP肺炎的X线改变以中、下肺较为多见,影像存在自肺边缘向心性向肺叶发展的趋势,也可以作为鉴别手段[4-5]。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儿童大叶性肺炎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本研究提示对MP肺炎的相关认识和治疗手段,应适时进行相关检查,并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梁芳,张艳君.金振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79-80.

[3]兰平,唐进,陈炜.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86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6):854-855.

[4]田喜军,丛立宁,杨娅丽,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影像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J].河北医药,2010,17(32):2408.

[5]Hammerschlag MR.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J].Current Opinion Infectious Diseases,2001,14(2):181-186.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大叶链球菌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大同地区孕产妇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虫见大叶
咏松
喹诺酮与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或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大叶绿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