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诊断性刮宫术合并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2012-01-22孙学武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刮宫子宫出血疗程

孙学武

四川省平昌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四川平昌 636400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下降所导致的妇科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炔诺酮为人工合成孕激素,价格便宜,治疗成本较低,广泛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痛经、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等的治疗。本研究采用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血,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资料均来源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内分泌科门诊接受治疗的已确诊为更年期功血的患者,共80例。年龄43~57岁,平均(50.1±5.2)岁,所有患者有不等量的阴道流血,部分患者还存在潮热、出汗等更年期症状。阴道B超检查均提示患者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肝肾功能正常,并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合并症及凝血功能障碍、性激素类药物错误服用等所致的不规则阴道流血。

1.2 治疗方法

诊断性刮宫术:所有患者均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手术室行诊断性刮宫术,并将宫腔内容物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呈简单型增生过长改变。

炔诺酮治疗:于刮宫术后第5天开始服用炔诺酮(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H31021769)治疗,5 mg口服,日1次,连服20 d后停药,一般于停药3~7 d内发生撤退性出血,7 d干净;于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继续予炔诺酮5 mg口服,日1次,连服20 d治疗,停药后行阴道B超检查,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1.0 cm,则第3、4疗程炔诺酮每次服药量分别减为3.75、2.5 mg;若患者内膜厚度仍>1.0 cm,则继续每次口服5 mg治疗2个疗程,当内膜厚度<1.0 cm时,按上述减量方案继续治疗2个疗程,停药观察。若服药期间患者内膜厚度始终>1.0 cm,则行第2次刮宫术,根据其病理检查结果判断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2 结果

在服用炔诺酮治疗2个疗程后,共73例(91.25%)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71例患者(88.75%)停药后2个月内月经为正常周期,第4疗程停服炔诺酮片后行阴道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2例患者(2.50%)出现闭经。另7例患者(8.75%)连续予炔诺酮5 mg po qd×20 d治疗4个疗程后,内膜厚度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呈分泌期改变,停药后2个月为正常月经周期。

3 讨论

在围绝经期,患者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受到影响,卵巢分泌功能的下降及卵泡数量的减少导致排卵的缺乏,从而影响黄体的生成,进一步使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诊断性刮宫术,简称诊刮术,既可通过刮取宫腔内容物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又有起到迅速止血的作用,因此广泛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

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是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典型病理改变,是由于单纯性的缺乏孕激素使内膜不能转向分泌期所导致的。而炔诺酮为孕激素,与其他孕激素相比,可高效结合孕激素受体,对雌激素对抗作用相对较强,可迅速抑制患者子宫内膜的增殖状态,使子宫内膜完成由增殖期向分泌期的改变[2],此外,炔诺酮还可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从而起到了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调整月经周期及减少月经量的作用[3-4]。

在本研究中,80例患者在治疗4疗程后行阴道B超检查提示内膜厚度均恢复正常,且恢复了正常的月经周期,说明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炔诺酮治疗功能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1] 祝怀平.诊断性刮宫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35-4036.

[2] 缪秋娴.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1,24(7):187-188.

[3] 徐秀梅,徐河山.诊断性刮宫和炔诺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8例[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5):84-85.

[4] 蒋芳莲,陈诗斐.刮宫+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疗效观察[J].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2,4(1):55-56.

猜你喜欢

刮宫子宫出血疗程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瘢痕妊娠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干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