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造专业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2-01-21朱永长荣守范曲立杰王红英李海涛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2年5期
关键词:教与学专业课专业

朱永长,荣守范,曲立杰,王红英,李海涛

(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专业课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日益明显的就是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问题[1,2]。当前铸造专业教学体系中,通过对铸造专业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利用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学好专业课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水平,同时专业教师也会在专业领域内被不断激励而不懈努力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更好地让学生自发感知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3-5]。

在实际教学中,将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合理的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专业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实践中的务实态度与实践动手能力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知识的广博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又是吸引学生的动力之源。而学生作为知识的学习载体,则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既不要好高骛远,又要有协作精神。只有做好教授与学习的良性循环,铸造专业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有机体系,才不会匮乏[6-8]。

1 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目前,在国内外的专业课教学研究方面,主要从学生或教师的单向角度,侧重在专业课教学的学习兴趣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上的改革与研究。在对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方面也有少量的研究[9-11]。为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教与学的同步发展,就应首先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度出发,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更好地使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变为一个有机体系,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最终在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同步的提高,同时学生在理论与技能方面也将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将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提供良好的参考基础[12]。

在制定良好的铸造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之前,首先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三是教与学的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与提高;教师通过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升,为促进学生学好专业课知识提供了必要前提,同时,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水平也会激励专业教师在教育领域内的不懈努力。因此,严谨的定位好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各自角色,更好地使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过程变为有机体系,积极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与教育能力,教师切勿为了“教书而去教学”,更多地思考如何“教书育人”。

2 现代化手段与传统模式相结合

教师首先注重对专业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专业课有个正确认识,并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担当起责任。让学生学习、学习好,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擅长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用肢体语言去表达。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履行赏识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他在所学习的科目中存在的潜质与优越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往往可以视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在教育模式上,更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往往这样的教学效果更为突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使教学方法手段现代化,使教育产生飞跃。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如《铸造工艺学》、《铸造机械化设备》、《液压传动与气动》、等课程,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接触教学内容,将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演示教学,学习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抢答、答卷、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适时加以引导,鼓励、表扬学生。在实验课学习中,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评定,激发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需求,进而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内心冲动。在科研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具体科研活动,可进行相关铸铁、铸钢或有色金属材料的配料、熔炼及相关的材料检测工作,定期认真评定每名学生对这项活动所给予的贡献,通过谈心、讨论解决具体工作问题,在工作中通过查找文献、工艺分析、试验结果讨论,逐步的将学生引入到浓烈的专业学习氛围中,并使得学生可以长期深入的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又可以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科研技术活动中。

3 教研室把好教学科研关

铸造教研室是教学管理、改革以及科研工作中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组织,所从事的教学、科研活动是大学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根本,因此,理顺好教研室的工作,无疑是对学校的发展提供有益助力。教研室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专业建设为龙头、实验室建设为平台,继承、创新和发展有机结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向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引领。

3.1 教研室活动要有所侧重

在以往的教研室活动中往往以开会的形式,大家的交流侧重点没有充分展开。因此,每次活动都要针对当前教学科研任务明确立题,通过将问题的充分展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同时在活动结束时,要将下一次活动的主题提前告知,让教师充分的准备。

3.2 教师能力的培养

通过继承和发展以老带新的师资培养方法之外,具有针对性地展开一对一的方法,年轻教师配备一名年老的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指导,这样不但任务明确,而且能够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针对性较强,能较好发挥现有的师资力量。同时对于教学主干课,要建立相应的梯队,使专业后继有人,这样能更好的结合青年教师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特点,让他们勇挑重担敢于创新,为专业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老教师的严格把关下,顺利通过教学关。

3.3 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关乎学校前途的关键。良好的科研能力又会对教学能力起到有力支撑。专业教师应该在认真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针对主讲课程内容设置研究方向,在专业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来更新教学内容,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动态,将新知识融入教学中。

每年的春季学期是年度中教学与科研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专业教师应认真以学生毕业设计为契机,在科研上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双重收获,学院也应加大力度,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积极配合教师的科研活动。

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类专业教学科研会议,不断使教学、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申报成果的能力增强,将教学内容能及时融入新知识及学科边缘知识,瞄准前沿抓基础,使前沿知识渗入基础课教学中。

鼓励并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实际,展开校际科研合作,丰富实践知识,并用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反过来促进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4 实践教学是建立合理培养模式的催化剂

铸造专业现为省级重点专业,现有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一个,省级重点专业课、省级精品课一个,专业材料展示厅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有大学生科研创新基地,铸造专业实习基地,铸造综合实验室,型砂综合实验室,铸造研究所等,特别是教育部耐磨材料工程中心都将为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为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采用“教学互长”的方法,在现有重点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有机配合,建立一个专业课教学与实践的有机平台。在更好的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同时,为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广阔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1)在专业课教学方面,以铸造工艺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训练。通过工艺设计,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精髓,并在该课程结束时,让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独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

2)在铸造熔炼方面,通过与专业教师的配合,在试验、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在合金熔炼理论与技术上有所提高,并能够自行进行合金成分的设计,相应的工艺控制。

3)在科研方面,教师要积极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注重科研的创新性,可以具体渗透到包括材料的设计、制备中去。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行相应的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甚至包括材料的理论分析。期间要经常与学生们进行讨论与分析,互相学习。

4)在校企合作上,教师要积极与有关工厂进行及时沟通与联系,针对厂矿企业的具体的专业技术问题,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素材,同时服务地方企业,排忧解难。

5 专业建设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

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更要体现在特色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和专业建设有机结合,没有特色就不会有高质量,特色是专业品牌的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这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应以大四学生毕业设计为基础,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加入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对专业有所认知,建立专业情感。同时可以结合兴趣与将来的工作方向选题,提高业务能力,参加工作后可以达到较快的融入实际工作中,也为培养的人才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未来学生顺利就业提供长远动力。

2)三年级开始专业导师制,学生提前下课题,提高学生实践认知能力。

3)以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获奖数量,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高铸造专业学生计算机等方面的应用技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加大P r o/E、C A D等工程基础软件的学习,让他成为学生的必备技能。

5)加强专业培训,在华铸C A E软件和铸造工程师等方面增加资质认证,提高学生的硬件条件,增加社会的必要认可。

6 总 结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铸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需要侧重的几个方面,并针对教师、学生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以此为前提建立的铸造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的教育、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并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提高应用技能,做好迎合社会需求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在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从教与学和教师与学生的两个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研究教与学的逻辑关系,更好地使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过程变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为教学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在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同时,迎合社会生产实践的工作需求。

[1]陶冬冰,孟宪军,张佰清,等.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23-225.

[2]朱永长,荣守范,杨涵崧,等.铸造专业课教学角色的定位与思考[J].铸造设备与工艺,2009(6):38-41.

[3]李俊刚,吕迎,朱永长,等.材料成型专业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J].铸造设备与工艺,2009(2):53-54.

[4]荣守范,郭继伟,李俊刚,等.铸造工艺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铸造设备研究,2005(4):40-42.

[5]朱永长,杨涵崧.计算机在铸造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铸造设备研究,2005(2):40-43.

[6]梁静.主导与主体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协调统一[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7(1):56-57.

[7]刘洪仁,鞠成祥,宋洁.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成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13-115.

[8]庞维诚,陈松林,蒋孝丽.铸造工程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发[J].铸造设备研究,2004(1):52-54.

[9]郭继伟,阮芳,吕奎龙,等.材料工程类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航空教育,2003(1):73-74.

[10]左铁镛.以素质教育为平台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3(5):11-3.

[11]沈丙振,金平,王云爱.铸造工艺C A D的开发及应用研究[J].铸造技术,2001(4):32-34.

[12]刘献君.新世纪的高校发展战略规划[J].高等教育研究,2001(3):39-47.

猜你喜欢

教与学专业课专业
楷书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与学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