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龙”重新代表中国形象

2012-01-09

环球时报 2012-01-09
关键词:西方人代表文化

赵启光

近日中国新版龙年邮票因为龙的形象“凶猛”让国人议论纷纷,不少人担心向世界传达一个专横的中国形象。其实,一个国家的代表形象要有稳定性和历史感,中国有史以来国际公认的代表形象就是 “龙”。可是近年来这庞然大物被自己的子孙逐步缩小了,特别是在国际场合,中国媒体和有关机构不敢理直气壮地亮出龙的形象,生怕外国人误解中华,理由是“龙在西方是邪恶的”。笔者才疏学浅,倒是对东西方龙略知一二,写过一本英文《东西方龙的研究》,值此龙年之际,不免挺身为中国最重要的形象正名一番。

2004年,奥运吉祥物评选委员会剔除六个候选形象之一的中国龙,理由是“中国龙的概念非常硬朗,但它有王权、皇族的特征,亲和力较差,在一些西方人眼中的形象也不是很好”。2006年上海某高校有教授说:“龙在中国是帝王象征,在西方是邪恶象征,所以龙当文化图腾引起外国人误解。”这在当时引起一番争论,虽然不了了之,但此后龙在西方是邪恶象征的说法深入中国人心,在自我约束下,中国都不敢以龙的形象自居。

须知龙是中国最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向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形象遗产。《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一段道出了龙的形象与涵义,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道出了龙能屈能伸纵横四海的性格,和中华民族龙腾虎跃的英勇气概。

中国龙古老而稳定、外形至少6500年基本不变,这在世界各种传统形象中可以说绝无仅有,世界也因此公认龙代表中国。近年来中国自己似乎得了“恐龙病”,龙的传人被自己的影子吓坏了。一个国家,与其让人怜,不如让人敬,而中国龙就有这沧桑古老的可敬。如果有人坚持龙也可畏,那我们也宁愿选择被人敬畏而不是被人怜爱。问题是,从古至今,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为了想象中的、别人可能的误解,而放弃自己的文化图腾。自己形象本是敝帚自珍,不关别人事。美国的国徽秃鹫、俄国的双头鹰在中国人看来也有进攻性,美国人俄国人没有,也没必要征求中国人的观后感。

中西方文化接触的几百年以来,西方人已经接受中国龙代表威武与吉祥,并不代表邪恶。一些人想当然地揣测西方人观察问题的方式,从而逐渐失去自己的视角,是由于对西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西方的龙成为邪恶的象征只是从基督教时代才开始。在《新约全书》的启示录里,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戴着七个冠冕,名叫魔鬼,又叫撒旦。从此西方龙才带有邪恶的意味。在基督教以前西方龙善恶兼有形象各异,比如龙一直是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徵,这点和东方龙类似。欧洲很多民族用龙做纹章或战旗,帆船船头雕刻龙头,船桅杆高悬龙旗,象征力量与威严。

国内有人说中国龙和西方dragon不同,所以应该翻译成long或loong。我不同意,因为西方dragon的概念是想象的会飞行的爬行动物,有各种不同种类,足以涵盖中国龙的形态。任何一个西方大人和孩子看到中国龙都会说这是dragon。而所谓龙“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不是很好”也是想当然之谈,是强加于中国人自身的心理投射。最近几十年来,龙在西方形象很好。比如德国畅销小说《骑龙士》火龙就是主人公的忠实战友,美国电影《驯龙高手》中的龙友善可爱。美国电影《花木兰》中的中国龙更是女主角的好伙伴。当代美国儿童很喜欢看动画片《龙的故事》,故事中两个孩子穿越到龙的幻想世界中,那里的各式各样的龙善良活泼,和孩子嬉笑游戏,一起冒险于梦幻王国。这个动画片反复播了15年,培养了两代美国的“龙之友”。

对龙的放弃是文化自信心的丧失,也是对外交流的失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主张弃龙者既无知人者智,也无自知者明。国际传播中,既要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也要坚守自身文化的特色。从这一角度出发,龙过去、现在、未来都应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作者是美国卡尔顿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西方人代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谁远谁近?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看望委员、代表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