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戈壁大漠的石化人

2012-01-09赵士振

中国石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塔河塔尔稠油

□ 本刊记者 王 旸 赵士振

新疆,占国土面积的1/6。在这片土地上,有巍峨广阔的高山草原,有一望无垠的戈壁沙漠,有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有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在这里,还有一群人,他们冒严寒、斗酷暑,忍受着孤独,承载着梦想,只为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誓言。

寒冬已至,朔风劲吹。我们踏上了走基层之路,奔赴祖国的大西北。3500公里的行程,从黄沙漫漫的南疆到冰雪满天的北疆,从千年挺拔的胡杨林到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与风沙共舞的物探队到有着异域风情的加油站。我们踏着中国石化工人的足迹,在高耸的井架上,偏僻的井场里,喧嚣的加油站内,体味着基层工人的汗水、泪水与笑容,感受着油田工人的寂寞与坚定,炼化工人的艰辛与希望,加油站工人的勤劳与期盼。

“骆驼草精神引领着我们”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初冬的轮台县,没有金色叶子的胡杨,没有清澈充盈的塔里木河水,唯有公路两边的黄沙大漠和一望无际的戈壁。

从乌鲁木齐出发,我们先在天上飞了50分钟,又在公路上奔驰了两个小时,终于到达轮台县城。这里驻扎着西北石油局前线指挥中心,也是我们南疆采访的中间站。从这里,我们将奔赴塔河油田最边远守井班S112班组和位于塔中的胜利物探队。

距离采油队110公里,距离采油一厂150公里,驱车4个小时,我们从轮台抵达了位于一片胡杨林中的S112班组生活基地。

由于偏远,S112班组的蔬菜都是每星期从外面运来一次。“太苦了,没有新鲜蔬菜,只能将就着,有什么做什么。”刚来班组一个月的厨师李全民是山西人,这样的环境,让这位老厨师也觉得力不从心。

“最难的是打电话,基本没有信号。”副班长付刚说,“只有爬到高点儿的房顶上才勉强有点信号,还不能走动,一动电话就断了。”

“一到晚上,总有很多人站在房顶上给家里打电话,这可算得上是我们这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守井工人姚永峰苦笑着说。

而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勘探的胜利物探2186队的生活环境,比S112班组更为艰苦。

“每年的三、四月,正是沙漠里刮沙尘暴的时候,黄沙漫天,两米外的东西都看不见。一晚上下来,营房能被沙子埋半截。”队长王辉说。

“每天早上刚洗完脸,一出帐篷,风就又把沙子吹到脸上了。”原来在苏州一家日资企业做流水线工人的路江涛,刚来物探队一个月。本来很爱干净的他,如今也习惯了一天下来满头满脸满耳朵里都是沙子的生活。

路江涛说的帐篷,就是工人住的宿舍。六人一间的三角帐篷,就扎在沙地里。“有时候会有老鼠,可干了一天活下来又累又困,谁还在乎那些东西?”路江涛摆摆手说。

“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沙漠里有一种骆驼草,极其耐寒。我们这个队伍,就像一棵骆驼草,在哪个地方都能扎根。”在新疆工作了十几年的胜利物探西部公司副经理、2186队指导员黄大庆告诉我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是骆驼草精神引领着队伍前进。

黄沙漫天远,无悔征战路。可敬的中国石化人,征战在新疆的沙漠戈壁上。他们身上的红色工服,就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燃烧着青春,也彰显着力量。

“炼好塔河稠油,就是为新疆经济发展作贡献”

新疆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塔河原油高含水含盐、高沥青质,同时含有硫化氢,无法用铁路运输到其他炼厂。为了满足新疆本地石油产品的需求,中国石化在疆唯一炼油企业——塔河分公司肩负起了“石油输出,满足下游用油”的重任。

在塔河分公司厂区里,常减压焦化装置内操人员在中控室面对屏幕偶尔讨论几句,外操人员每隔两小时到装置区巡检一圈,一切看上去和其他的炼化企业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装置的“肚子”里,“吃”的是高含水含盐、高沥青质的塔河稠油,炼出来的却是能够满足国3标准的轻质油品、铺就沙漠公路的高品质沥青以及高纯度的硫黄。“塔河稠油的API密度在国内产原油中可以说是最低的,含有较多机械杂质。”塔河分公司生产技术处副处长曹杰向记者介绍,塔河稠油的品质使其在炼制过程中不能采用通常的方法,为此,石科院专门为塔河分公司量身定做了常减压焦化装置。

2004年和2010年,塔河分公司共建成投产两套常减压焦化装置,现在处理塔河劣质稠油的能力为500万吨/年。

“塔河分公司的常减压焦化装置是最大限度实现稠油轻质化的关键,也代表了我国加工塔河稠油的最高技术水平。因为它的存在,才让塔河分公司成为劣质稠油加工的排头兵,也成为中国石化在新疆的桥头堡。”常减压焦化装置车间主任陈治强告诉我们。

“在中国石化炼油企业版图上,塔河分公司在最西部,虽然离北京总部最远,但我们900多名员工深深明白,炼好塔河稠油,炼出优质产品,就是为新疆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曹杰说。

“都是维吾尔族老乡,应该互相帮助”

上午10时,是中国石化新疆石油巴州分公司塔河桥加油站最繁忙的时候。

看到我们下车,站长穆合塔尔笑着迎了过来。这个24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还有一个月就要当爸爸了。除了这件高兴事儿外,最近加油站销量的增长也让他乐得合不拢嘴。

“现在南疆正是收棉花和给地浇水的时候,我们加油站在塔里木河桥边,又紧邻沙漠公路,忙得很。”穆合塔尔说起普通话来有些吃力,还带着浓重的口音。不过,他还算是站上普通话说得最好的一个。塔河桥加油站一共7名员工,都是来自轮台县的维吾尔族人。这种身份,无疑有助于和附近的村民沟通,有助于销量的提升。

塔河桥加油站的周围,散落着若干维吾尔族村庄,这里聚集着轮台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餐厅,同时也是和田、喀什的打工者到附近农场的必经之路。

“来这里加油的大多是维吾尔族人,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穆合塔尔说。

便利店里,钟表显示的是新疆时间,货架上摆的是清真食品,宣传板用维吾尔语书写,加油员是熟悉亲切的维吾尔族人面孔……图尔迪每次为自己的摩托车加油,都会选择塔河桥加油站。“我都是在这里加油,都两年多了,每次加30块钱的油,能跑3天。”和图尔迪交谈,还需要穆合塔尔当翻译。

不止是销售油品,这个日销量八九吨的小站,还肩负着服务百姓的责任。

每个月,附近的村子都要停水一两次。因为儿子儿媳外出打工,70多岁的吐拉汗大妈行动不便,家里常常缺水。得知这个消息后,穆合塔尔决定停水的时候就去她家里看看。“差不多每次停水,我们都给她送去一桶纯净水,都是维吾尔族老乡,应该互相帮助。”班长巴拉提说。

猜你喜欢

塔河塔尔稠油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南海礁灰岩稠油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研究
塔河流域在役大中型水库风险评估研究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利比亚乱局中的“军事强人”哈夫塔尔
母亲的餐桌
呼吸着塔河的初夏(外一首)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以石为绢塔河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