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网络管理之我见

2011-12-3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7期
关键词:系统管理网管网络管理

薛 鹏

(中国联通四平市分公司,吉林 四平 136000)

1 引言

在没有网络系统管理标准之前,从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中获取同一类信息需要通过不同的专用指令集来实现。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增大、设备供应商的增加,这种方式使得网络管理员疲于应对却无法有效地开展网络管理活动。为了实现有效的网络管理,提高网管资源的利用率,有关的组织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网络管理标准,其中主要包括ISO的开放系统管理(OSI-SM)、ITU-T(前CCITT)的电信管理网络系统 (TMN)、IETF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DMTF的基于Web的企业管理系统(WBEM,Web-bas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Architecture)。网管标准的出现,是网管系统发展的里程碑。

ISO是第一个提出网管体系结构的组织机构,它从1978年开始着手定义基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管标准。尽管OSI管理的许多工作是由ISO发起的,但是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由ISO和ITU-T(前称为CCITT)合作完成的。合作的成果作为标准分别由两个组织来发表,双方公布的结果没有技术上的差别。在ITU-T内部,OSI管理建议对应于X.700系列。

ISO-SM标准包括对管理框架(OSI Management Framework)(ISO 7498-4)、公用管理信息服务和公用管理信息协议的描述。

2 OSI-SM简介

2.1 功能领域

OSI-SM标准化过程采用从上至下 (upto-down)的方法。其意图并不是要穷举所有的网管功能,而是为了把握网管的关键需求,以便在定义通用网管设施的过程中有所侧重。OSI-SM的功能领域通常以“FCAPS”(五大功能区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来描述,包括失效管理、配置管理、记账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失效管理(Fault management):主要是提供一套检测、分离和纠正异常操作的工具。可能引起异常操作的因素包括设计或安装错误,超载,外部干扰或者超过了使用期限等。失效管理的功能包括:维护和检测错误日志、出错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跟踪并识别失效、完成诊断检测、失效修复、配置管理、安全管理。

2.2 组织结构

OSI系统管理框架把系统管理模型描述为管理系统与被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提出了一个管理者--代理模型。管理者可以由PC、工作站或者服务器来充当,它通常控制代理者,负责向代理发送管理操作或者信息查询命令,接收代理的应答或通告信息;而代理则位于各个被管理的设备内部,直接与被管理对象进行交互,收到管理者的操作命令信息后,让被管理对象执行管理操作并回应管理者,当特定事件发生时,代理者还负责发送通知。

OSI-SM模型中单个管理者控制多个代理,而管理者/代理的角色不是绝对的,代理可以同时具备管理者的功能,从而形成级联结构。比如管理环境可以被分为几个管理区域,分区可能是功能上的要求,也可能是其它方面的要求,每一个区域中的管理者负责本域各种被管理对象的管理,并向上一级管理者发送通告、响应其管理操作请求。

2.3 OSI-SM的通信

①系统管理

通过管理协议在管理者和代理之间交换管理信息是OSI-SM的基本功能。系统管理应用实体位于管理者或者代理的应用层,它负责本地系统内部管理功能的执行。OSI-SM推荐使用在ISO 9595中定义的“公共管理信息服务”(CMIS)来完成管理信息交换。CMIS的角色仅限于传输管理信息,真正的系统控制留给位于CMIS之上的MIS用户来执行。CMIS标准是用服务原语来定义的。CMIS通过应用层的协议--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来实现,而CMIP协议建立在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下层服务基础之上。

②层管理

由于OSI-SM的系统管理通信依靠于完整的7层协议栈,因此不适用于那些没有完全实现7层协议的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而且,当高层协议出现故障时,系统管理通信也将中断。为此,OSI-SM提出一个概念,即当不适合使用系统管理时,使用层次管理进行管理信息交换。(N)-层管理实体位于OSI的各层中,负责监视、控制和协调(N)-层被管理的对象;(N)-层管理协议由(N-1)层及其下层的协议支持。尽管层管理在OSI-SM中只是一个概念,但在真实的网络中,层次管理信息交换很普遍。

③层操作

有时,管理操作会嵌入正常的层协议中,这种管理信息交换的方式就是层次操作,它在管理框架中第一次被定义,但OSI参考模式中并没有提到它。层次操作被定义为“监视和控制单个通讯实例”。使用层次操作时,管理信息被当作普通的层次协议加以传输。

结语

OSI-SM制订的初衷之一是为了明确对等管理应用实体之间的接口,其网管标准用于管理包括应用实体在内的通信终端系统(communication end system),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ISO组织意识到,必须把分布式应用列入被管理对象,同时,必须将先进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引入网管标准当中,相关的标准--“开放的分布式管理体系结构”正在制定当中。融合分布式计算先进技术的相关研究将为标准的制定提供由意义的参考和借鉴。OSI-SM提供了一个完整而且通用性强的网管体系结构,包括系统的功能及其层次结构、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信息的交互方法、管理信息结构等。但是,为了使管理模型“普遍适用”,OSI-SM也付出了代价,包括模型非常复杂,许多基本概念没有清晰的定义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没有严格遵守层次结构原理。比如系统管理应用实体位于应用层,却能够管理直接操纵其它各层的被管理对象。

被管理的各层协议被用来交换管理信息,导致无法进行失效管理。比如,在一个系统中,传输层实体忽然崩溃,而系统其他实体仍可正常工作,这时,SAME(ServiceAccess Management Element)将会检测到失效,于是产生报警报告,但是,由于传输层实体发生故障,报警报告将无法传输。

OSI-SM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对被管理对象作了详细的描述,但对于管理者的相应描述依然空缺。

OSI管理解释了各个原语如何操作,但没有说明解决某个特定管理问题时各个原语的执行顺序。直到今天,几乎还是没有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方案。

OSI管理非常复杂。SC 21/WG 4引进了许多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有时难以理解。而且管理标准繁多而庞大。这直接导致基于OSI体系结构的管理系统比基于SNMP的管理系统更加昂贵。

OSI管理的标准化过程中,一些主要概念的定义改动幅度太大。

OSI管理的标准化过程经历的时间太长,这期间出现了其它简洁易用的管理方法,如SNMP。

[1]智少游,李振邦,陈锡铭和郭绍义编著.“现代网络管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2]L.Raman,“OSI Systems and Network Management”,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March,1998.

猜你喜欢

系统管理网管网络管理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管理初探
基于EOC通道的SHDSL网络管理技术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系统管理学报》
长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软件应用探讨
校园网络管理及安全防护
发射机房网管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功能
网管支撑系统运行质量管控的研究与实现
卫星导航网络管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