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字化供电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实践

2011-12-30华宝利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7期
关键词:公共信息电网数字化

华宝利

(建三江电业局,黑龙江 建三江 156200)

前言

作为一种广为接受的技术体系,“数字化供电系统”的内涵包括:数字化电网、信息化管理和企业应用集成。从本质上说,“数字化供电系统”是企业适应内外部变化,提升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不是一个刚性的系统,而是有生命力的系统工程。随着IT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技术、数据转换技术、接口整合技术、商业流程支持技术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数字化供电系统”的技术实现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本文以“数字化供电系统”技术实现中数据集成与应用集成技术为主线,结合重要客户供电风险预控管理的业务需求,介绍了实践过程中的公共信息模型、数据整合与数据访问、基于SOA架构的应用集成、服务构建技术、专业图形构建技术等内容。

1 建设背景

重要客户供电风险预控管理需要将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表征电网风险因素的数据,集成起来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包括scADA/EMs中的电网实时数据,生产系统中的设备技术规范数据、缺陷数据、维护检修数据,营销系统中的客户数据等,这些数据是企业层面的全局数据,通过企业数据中心,将这些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描述与标识,形成数字电网的核心内容,未来可以给更多的业务系统应用。

重要供电客户风险预控管理的业务应用功能,如供电风险评估、方案优化等功能都需要以数字电网为基础,以电网拓扑分析计算为手段来实现,还需要图形化的形式来展示数据和分析结果。而拓扑计算与自动成图等业务逻辑存在于电网GIs系统中,采用开放的、集成的技术体系架构对这些业务逻辑进行封装与部署,为各类有需求的应用服务,从而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应用集成的技术体系。

2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的首要指导原则是:尽管数据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语义、格式存储,访问方法各异,但是,对于数据使用者而言,数据好像驻留在一个单一的数据源里一样。因此,数据集成技术实质上将信息需求者屏蔽于所有这些复杂性之外,使用者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诸如SQL或XML的标准语言,或标准网络服务来对数据进行使用。

对于数字化供电系统而言,首先,需要将来自不同层面、不同系统的、具有不同结构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实现数据统一表达、统一管理、统一访问途径,最终实现各业务管理间有序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保障各管理条线的业务协同。将这些来源不同、结构不同、标准不同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和标准进行规范,要求企业构建一个统一的企业级公共数据模型,从而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应用中的信息按照该模型组织为一个整体。

其次,数字化供电系统采用集中统一存贮的数据整合模式来实现数据集成。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对共享数据的访问效率,从而有效地保证基于共享数据的业务应用的执行效率和实现方便性,并使得共享信息易于管理。对于整合后的信息,对外提供多种数据访问服务手段,使整合后的信息资源能方便地提供给各类业务系统使用。

2.1 公共信息模型

公共信息模型用于在企业级规范信息分类、各类信息的属性、各类信息间的关系以及约束规则。其范围包括电网结构及运行工况、业务活动相关信息、企业架构等基础管理信息等方面完整的定义和描述,实现统一的数据元素标准和信息编码体系。通过公共信息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级数据表示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并在公共信息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访问信息途径,实现跨业务域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并易于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企业级信息的分析和挖掘。

公共信息模型涉及对象多且关系复杂,信息共享和支持未来应用的目标,也对公共信息模型质量和前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的公共信息模型设计基于IEC CIM模型进行剪裁和扩展。IECCIM模型是IEc61970、IEc61968系列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IM是使用UML类图描述的信息模型,其内容包括电力系统资源及电力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对象,该模型提供了一个电力系统管理对象的信息结构视图。基于cIM模型设计公共信息模型可以重用现有的设计,以提高效率;利用成熟的设计,以避免设计中可能出现的疏漏,保证设计质量;利用标准化的设计,可以使系统更加开放,使系统和众多遵循CIM标准的其它系统可以更好地交互。公共信息模型的设计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作,通过确定待分析的对象、归纳现实对象、抽象设计类、建立类层次结构等过程,最终形成统一的公共信息模型。

2.2 数据整合与数据访问

共享数据库ETL服务负责从各数据源获取数据。数据转换服务将获取的数据按照公共信息模型设计规范把数据转换清洗,然后装载到共享数据库。同时,还提供RDF支持手段实现大批量一次性的数据装载和交换。通过多样化的数据集成手段实现数据的集成性、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等目标。

各个业务应用系统是共享数据库的消费者。访问共享数据库中数据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通过在企业服务总线部署的基于CIS标准接口的数据访问服务实现,适用于数据交换类型的数据业务访问;二是通过在企业服务总线部署的业务域数据服务进行访问,适用于专业性较高、数据关系复杂、数据处理逻辑实现难度较高的数据访问,例如对电网拓扑数据的访问服务;三是通过数据连接器访问共享数据库,适用于在共享数据库上建立新的应用系统。

3 应用集成技术

应用集成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各种软硬件技术将已有的和新建的业务系统集成起来,共同完成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并能够灵活快速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对于重要客户供电风险预控管理而言,需要将电网GIS系统、400主动服务系统、短消息系统内私有的业务功能按照标准的规约进行封装与部署,形成企业层面可复用、可管理、可信任的资源。如电网GIS系统提供的自动成图服务、拓扑计算服务等。数字化供电系统应用集成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基于SOA的应用集成架构、服务构建技术及专业图形控件技术。

3.1 基于SOA的应用集成架构

数字化供电系统采用SOA架构的松耦合方式,构造出为企业层面服务资源平台,使原来各个业务系统私有的应用功能成为可由其他业务信息系统自由调用的服务。在保证服务可以独立运行的同时又可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协同作业,实现了系统的应用集成和功能重用,促进了多个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提升。服务使用了开放、中立的标准来定义接口规范(包括格式和传输协议),与其所使用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无关,所有服务调用方及服务提供方之间均可用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模式下异构系统间接口困难的问题。通过基于SOA架构的服务,数字化供电系统在体系结构上的优势表现为:(1)在企业层面拥有一个功能完备的可复用、可信任、可管理的服务集合;(2)不需要大量数据维护与管理工作;(3)提高了跨业务域的应用系统共享全局信息的能力;(4)可以方便地整合不同类型的电网数据用于自身的分析与决策。

4 结束语

本文解决了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内企业应用集成的技术难点,从数据集成与应用集成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实用化效果。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数字化供电系统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难题没有解决,数字化供电系统建设是技术与业务互动的过程。只有紧跟数字化供电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不断探索并实践电网企业数据标准与业务标准,才能不断解决数字化供电系统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供电系统。

[1]吴琳,姚建国.“数字化供电系统”展望[J].电力信息化,2006-10-30.

猜你喜欢

公共信息电网数字化
穿越电网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时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数字化制胜
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电网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