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矿区废弃地的景观更新与改造

2011-12-29叶婉星

铜业工程 2011年3期
关键词:废弃地构筑物矿区

叶婉星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浅析矿区废弃地的景观更新与改造

叶婉星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随着矿业开采技术的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量飞速增长,正是人类对资源无尽的索取导致了矿区废弃地的产生。本文通过对矿区废弃地特征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的案例,并遵循可持续景观设计原则,对矿区废弃地景观的更新与改造进行了探讨,对创造可持续景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矿区废弃地;景观规划;场所;改造;更新

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为区域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下了诸如景观退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而且由于采矿破坏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加剧了人地矛盾,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景观的可持续设计来修复矿区废弃地,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矿区废弃地景观特征

1.1 山体破坏

由于采矿活动的采点多,布局不合理往往使得山体遭到严重的破坏。采掘剥离对自然山体的肢解和蚕食相当严重,曾经林木密布的山坡被夷为平地,只留下条条沟壑。整个山体千疮百孔,满目苍夷,不再见绿色的植被,只剩下一些陡峭的光滑石壁,原本优美的山体景观被破坏殆尽了。

1.2 水体污染

在采矿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物理或化学的污染物,有的直接就排入附近的水体中,这直接引起了污染。而露天堆放的矿物经雨水淋溶,地表水冲刷以及人为的洗煤也会污染水系,形成浊流。这导致了原本清澈碧绿的水体变得污浊不堪,有时还会散发出恶臭,并且受污染的水体中含有有毒的矿物元素,间接影响了岸边生长的植物,变成了一处荒芜的景观。

1.3 植被退化

采矿活动对地貌,植被,土壤造成的直接摧毁造成破坏最明显的就是植被的退化,区域的原生生境受到损伤,它使得山体表土剥离,原来生长在土层表面的植被无法正常生长,而且因为矿区固体废物的堆放也急剧恶化了植物群落的生存条件,这就影响了周边植物的演替,破坏了植物景观的营造。

1.4 矿区建筑和设备废弃

矿区废弃地会留下很多旧的厂房和设备,它们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还十分影响整体的景观。空置的厂房,破旧的采矿设备往往让整个区域备显荒凉。

2 采矿废弃地可持续景观改造更新原则

2.1 可持续利用原则

对于采矿区遗留的大量设备和废弃材料加以改造重新利用,通过对旧有资源的新运用,寻求对景观元素的新破解。遵循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力求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积极地变废为宝。如可以将一些特殊的构筑物改造成雕塑,重新挖掘其美学价值。

2.2 设计与自然结合原则

一切景观建设活动都应从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出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1]。矿区景观的设计也应如此,保护场地上原有的植物资源,维持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平衡,植物的选用尽量本土化。

2.3 场地历史延续原则

矿区废弃地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它记载着基地企业发展的文化。企业一直是容纳这个区位的人们日常生活和经历的载体,这个载体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是一个场所[2]。因此在对其进行景观改造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场地的发展历史,最大化地保留矿区的历史信息。景观的更新改造不是通过抹杀历史来完成的,真正优质的景观应该是能够重新赋予场所新的意义和诠释的景观,它能够升华场地的精神,延续场地的历史。

2.4 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人的需求,在矿区景观改造的项目中也不例外。要建立适宜人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如室外舞台、攀岩地等这样能够满足人活动的场所,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便利,还能够使矿区废弃地重新聚集起人气。

3 矿区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和改造

3.1 废弃的建筑,设施和构筑物的处理

对场地原有建筑,设施和构筑物的处理是矿区废弃地景观改造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原始的资源,就能产生出绝妙的景观效果。

3.1.1 保留场地景观的方式

(1)整体保留:整体保留是将以前工厂的原状,包括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备设施,及工厂的道路系统和功能分区全部承袭下来。

(2)部分保留:留下废弃工业景观的片段,使其成为场地中的标志性景观。保留的片段可以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工厂性格特征的工业景观,也可以是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或是质量好的、只需适当维修加固的老建筑。

(3)构件保留:保留一座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结构或构造上的一部分。如墙、基础、框架、桁架等构件。从这些构件中可以看到以前工业景观的蛛丝马迹,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回忆。

3.1.2 保留的建筑,设施和构筑物再利用方式

(1)建立新的道路系统:矿区内错综复杂的铁路网系统可以改造成贯穿全区的游览漫步系统,人们可以沿着铁轨漫步穿行其中,体味另一种风景。

(2)建筑的改造:矿区旧的厂房在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围合体系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处理,以适应新功能的需求。可以将其改造成展览室,小卖部,旅馆,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建筑。如诺曼·福斯特就曾经将德国埃森最大矿区内的锅炉房改造成德国设计中心(German design centre)(如图1)。

图1 德国设计中心

(3)设备,构筑物的艺术处理:矿区废弃地内各式各样的设备和构筑物能给艺术家们极大的灵感,那些承载了矿区历史的物件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后一般能够形成新的雕塑,建筑景观。

3.2 废旧材料的利用和污染处理

废旧材料利用和污染处理是矿区景观更新改造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矿区场地中一些废料会产生污染,所以使用时要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

3.2.1 废旧材料的利用

(1)旧材“旧”用:就地取材,将矿区内的材料保留原状态作为景观设计材料。如利用原址上的自然石材堆砌成大地艺术的景观雕塑,堆积的矿渣成为一些植物生长的介质。

(2)旧材“新”用:对矿区内的废料经过二次加工,利用后看不到原形。如将红砖磨碎后用作红色混凝土的部分材料。

3.2.2 污染处理

(1)水污染处理:通过自然生态循环和人工处理措施净化矿区水体。可以收集各处的雨水,利用工厂原有的冷却槽,净化池和水渠将雨水净化后再注入河中,这样就避免工厂中的污染物重新污染水体。

(2)土壤污染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德国环状公园(Ring Park)中,矿区内用红苜蓿来增加土壤肥力,种植芥菜束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3]。

3.3 植物景观的营造

在进行矿区废弃地植物景观设计之前,必须对该区域的土壤进行检测,以便能够选取恰当的植物,营造出良好的植物景观效果。

(1)保护场地上自然再生的植物:矿区废弃地内自然再生的植物是重要的景观要素,通过保护这些植物,能够形成新的植物群落,重建矿区自然生态环境。

(2)适应改良土壤植物的应用:由于矿区内的大部分土壤含有重金属离子,所以合理选用新的植物对矿区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很大的意义,它们不仅能够创造宜人的绿色空间,有的还能够改良受污染的土壤。

4 国内外案例研究

4.1 科特布斯露天矿区改造项目

德国科特布斯盛产煤矿,100多年来煤矿的开采为区域飞速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留下了荒芜的、失去了自然生机的环境和数十座巨大的60~100m深的露天矿坑。1970年开始,矿区逐渐减少开采活动,种植树木来医治地区的环境创伤,使该区域成为游览、休闲的胜地,成为农业、林业和自然保护地。通过地下水位的上升,这些巨大的废弃矿坑可形成大片的湖面,从附近施普雷河中引水还可以加速湖面的形成。然而,矿坑巨大,形成湖面的时间也过长,为了使地区尽早恢复生气,1990年以来,这里不断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以巨大的废弃矿坑为背景,塑造大地艺术的作品,不少煤炭采掘设施如传送带、大型设备甚至矿工住过的临时工棚、破旧的汽车也被保留下来,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矿坑、废弃的设备和艺术家的大地艺术作品交融在一起,形成荒野的、浪漫的景观,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游人参观,也

为这些地区带来了人的气息[4]。见图2。

图2 原有的金属构筑物被保留下来成为一件现代的艺术品

4.2 格尔森基尔欣北星公园

北星公园位于格尔森基尔欣的豪斯特(Horst)和黑斯勒(Hessler)之间,是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 Park)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园建造有三个目的:原矿场的重新利用;建造公园和居住区;将豪斯特和黑斯勒两个区联系起来。这个公园的设计强调对北星矿区历史及现有形势的尊重,从鲁尔区现存工业景观中的地形,建筑,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中提炼出设计语言:原有的冷却塔,仓井,矿井架等建筑被保留下来,并得到再利用;原工厂的服务性建筑变成了一些公司的办公室;1997年的园林展利用煤炭仓建造成了系列小花园[5]。北星公园设计不仅保留矿区历史的痕迹,改善了环境,也满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娱乐需求。

4.3 马来西亚Kinta自然公园

马来西亚Batu Gajah的旧铅矿被建设成为Kinta自然公园。它通过自然恢复使植被开始重新生长,并建造人工湿地,提供自然、无污染的水面。这些措施恢复了当地生态系统,形成多样的生态栖息地。目前这里有200种植物种类,大约有129种鸟类在这里过冬。同时低环境影响和可兼容的旅游活动得到倡导,如观察鸟类和野生动物活动、自然摄影、钓鱼、划船、野外远足以及科学研究和自然教育等,其他措施包括改造利用铅矿遗迹、废弃工厂用房作为景点及游客中心,建设自然教育和野外实习设施,以及鸟巢、观光塔、野营和庇护所,接待设施主要在附近的城镇解决,不在公园当中建设[6]。这个自然公园在吸引了大量游人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4.4 永城煤矿复垦的水上公园

河南省永城煤矿开采塌陷影响的土地面积为313.4km2,其中积水面积为184.2km2,缓坡地面积129.7km2。积水区水深一般2~4m,缓坡地坡度不超过4%。对于184.2km2积水区,采取挖深填浅办法因地制宜地改造为桑基地、稻田、鱼塘、充填煤矸石用作宅基地外,还建立了水上公园,在湖泊的斜岸和浅滩上种植了芦苇和水草,为野生的飞禽提供了栖息地;沿岸遍植垂柳,游人可沿堤散步,可以垂钓,可以泛舟,也可以进行水上运动[7]。人们切实地感受到了这种因地制宜的景观改造方式带来的便利。

5 总结

俞孔坚曾经指出:“工业遗产是不应丢弃的历史财富,善待工业遗产也是不能推脱的历史责任”。在矿区废弃地景观更新和改造时,我们要合理利用矿区内原始的资源,注重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引进新的设计思想,从而创造出真正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矿区景观空间。

[1]王丽丽.旧矿区景观恢复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唐山市大南湖采煤矿区为例[D].天津:硕士论文,2008-06.

[2]诺伯格·舒尔兹.尹培桐译.存在·空间·建筑.建筑师[J].1985,(23):218-238.

[3]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1-18.

[4]王向荣,林箐.西方景现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61-163.

[5]王向荣,林箐.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4:54-65.

[6]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报,2004,(2):323-329.

[7]牛海亮,王强,姜艳丰等.国内外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9).

Analysis on Landscape Renewal and Restoration of Mining Wasteland

YE Wan-x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China 210095)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ining technology,the excav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growing quickly.Endless demand for resources make mining wasteland increas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ning wasteland characteristics,combine with some example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design to investigate wasteland's update and reconstruct.This paper presents important guide references for sustainable landscape design.

mining wasteland;landscape design;place;restoration;renewal

TU986

C

1009-3842(2011)03-0045-03

2011-04-20

叶婉星(1990-),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研究方向为景观材料设计.E-mail:yeyuan1209@126.com

猜你喜欢

废弃地构筑物矿区
邻近重要建构筑物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
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分析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业构筑物中的应用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金属矿山废弃地分析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强夯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分析和保护应用
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下的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