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服务视域政府体育工作绩效“异体评估”研究

2011-12-29殷宝林王正伦王家宏王爱丰

体育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主体评估

王 凯,殷宝林,王正伦,王家宏,王爱丰

公共服务视域政府体育工作绩效“异体评估”研究

王 凯1,殷宝林2,王正伦1,王家宏3,王爱丰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意义,探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指导思想和评估思路,针对目前政府绩效评估中内部评估的困境,提出了“异体评估”的概念,对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中评估主体的选择进行了全新的考量,确立了“人大核心评估主体”的思路,阐述了“人大核心主体”思路下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开展——建立体育绩效评估委员会,建立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施评估并使用评估结果督促相关体育部门(组织)改善工作,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服务;政府体育工作;绩效;“异体评估”

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与公民社会的显现,使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体育作为民众广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愈发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的基本特征。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如何衡量政府在体育工作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就显得愈发重要。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出发构建一套系统的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对提升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提升政府在体育工作方面的质量和水平,最终保障公民享有更多的体育服务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体育工作绩效考核遵循着“为何评估—谁来评估—评估什么—如何评估—评估何用”的基本逻辑框架,在即有的政府体育工作评估研究中,往往忽略或规避了对“谁来评估”这一事关评估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的研究,导致了绩效评估的运动化、形式化。本研究在分析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意义、评估思路,剖析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异体评估”的视野,旨在解决谁来评估的问题,为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科学推行提供借鉴。

1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概念

研究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首先要厘清绩效、政府体育工作绩效、绩效评估等概念。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政府体育工作是对象,绩效是内容,评估是手段。绩效是一种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一般来说,绩效可以从组织、团体、个体3个层面进行界定,层面不同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对于绩效的定义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基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例如:“所谓绩效,是指一个组织的成员完成某项任务,以及完成该项任务的效率与效能”[13];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例如“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16]。综合诸多观点,笔者认为,绩效应该是行为与结果的综合,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结合,反映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以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包括“做什么”和“如何做”两个方面。据此可以引出公共服务视野下政府体育工作绩效的含义。政府体育工作绩效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共同的体育需要而进行的体育资源配置活动与取得的社会综合效益之间的比较关系,其基本内涵是政府配置体育资源的合比例性和体育财政资源运用的有效性[3]。

在国外,绩效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已经突破了企业管理的范畴,成功地应用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中,并已取得良好效果。在我国绩效评估通过引进与相关本土性研究也逐渐引入政府工作的评价中来,绩效评估就是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3部门)以及公共企业(第4部门)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的评审界定。绩效评估系统包括确定目标、拟定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方法、安排适当的评估时间和评估步骤等内容[9]。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可以理解为评估主体依据特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估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主要是针对政府体育工作相关组织的绩效评估(如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体育局等),而非个人绩效的评价,绩效评估既要重视评估对象的结果也要重视被评估对象的行为。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现有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治理水平是否可以有效支持制度的操作。

2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意义

2.1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体育行政改革,促进政府体育部门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革,旨在达成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有限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两个重要概念,虽表述有所不同,其本质是一个政府建构理念,强调要改变全能政府模式,适度退出经济管制而健全市场经济,适度放松社会管制而培育公民社会,承担起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责任,回归政府的公共目的性质。身处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政府体育部门也应该更有必要置身政府行政改革的浪潮中。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被片面理解为竞技体育,相关体育部门把工作重心聚焦于竞技体育,体育资源几乎完全等同于竞技体育资源,人、财、物力向竞技体育集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中国竞技体育走上了历史的巅峰,人们对于竞技体育的热情开始淡化,人们的自身体育需求不断地增加,大众体育的呼声日渐崛起,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时代的应然和必然。在此背景下,在深化政府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在社会的公民意识日渐崛起的背景下,政府体育工作由传统的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府管理实践中,政府绩效评估思想和方法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在冲破臃肿的官僚体制、挽救财政危机、提高政府公信力等方面效果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家把绩效评估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利器”[1]。基于公共服务视野对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体育行政改革,促进政府体育部门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化。

2.2 有利于提高政府体育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利益分化、社会进步与矛盾凸显、体制改革与法治滞后、观念变迁与道德失范等矛盾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0]。《决定》对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视与服务性政府的关注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声音的感受和回应。体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是事关人们大众身心健康、文化、娱乐、休闲的民生问题,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和载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公共服务(由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共同提供,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要为目的,着眼于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人们大众提供基本的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11])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甚至落后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其他社会事业,难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与效率脱不了关系,绩效是一个与效率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是一个包括效率但又比效率更为广泛的概念。效率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绩效追求的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即行为与结果的有效复合,行为的评估注重对“如何做”方式方法合理性的评价,而结果则体现了对政府体育工作质量与数量的考量。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对政府体育工作进行评估,能够促使政府体育部门明晰自己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责,选择合理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满足大众对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3 有利于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推行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有利于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理论在体育领域内的运用,丰富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促进体育科学的发展。伴随政府行政改革的步伐,公共服务的治理理念日渐渗透到体育领域,学界对体育公共服务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涉及体育公共服务的目标与发展理念,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与实现路径,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研究,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制化建设,中外体育公共服务比较研究,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困境与优化,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性探究等等,主要焦点聚焦于行为端,而忽略效果的评价与反馈,重视“做什么”和“怎样做”而忽略“做法的评价”和“效果的评估”,使得现有的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往往流于形式而难以深入。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正是致力于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行为与效果的评价,是在定性与定量、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硬性评估与软性评估相结合形成的评估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的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深化研究,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理论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丰富着体育科学的研究视野。根据公共服务理论,结合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环境,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核心在于提高政府体育工作公共服务的能力,而绩效是对政府体育工作成绩与效果客观、全面、系统的表征,能够反映政府在体育工作领域的表现和状况,在相关评估主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下促使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践行。

3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思路

3.1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指导思想

3.1.1 结果为本的评估导向

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中心主义”及其主导下的效率导向型评估过度关注政府的投入、过程和现成的产出,忽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果、质量、公平性和顾客满意度等结果要素,偏离了政府治理的公共性内涵,内在地推动着结果导向的政府管理变革。结果管理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其试图通过管理授权、增强灵活性和强化结果责任等措施来追求更加理性、更具效率和更加负责的政府[14]。帕特丽莎·W·英格拉姆认为,结果管理是“以追求与政府或其部门的使命和目标相一致的政策绩效为导向的管理,它是由战略规划(制定组织目标的制度)、绩效评估(追踪并提供政府成本和取得的成绩等各方面的成绩等各方面的信息的制度)和其他形式绩效管理融为一体的制度体系”[15]。关注结果是结果管理的核心理念,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为标准,可以将政府运作划分为资源-投入-政府管理-产出-结果,其与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估之区别(图1)。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过程中要树立结果为本的意识。在体育公共服务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过程的行为与结果和目标的失协。比如,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大量的体育器材和场地的建设经常出现篮球场变成打谷场,体育器材闲置或因种种原因失窃或搁浅等等;在城市中,大量大型场(馆)的建设使用率极低等等。这些过程性内容足以证明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实践和投入,其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因此,要树立结果为本的评估导向,关注政府体育工作的结果,包括效果、质量、公平性、满意度等要素。

3.1.2 公民意识的绩效评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顾客导向、质量为本日渐成为英国行政改革的主体,政府绩效评估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评估主体由公共组织扩展到社会公众。1991年英国梅杰政府发起的“公民宪章运动”,用宪章的形式将政府公共部门服务的内容、目标、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等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判,以实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目的,所有公共服务部门或机构都必须以顾客为导向,即以服务对象——公民为导向;1999年,布莱尔政府出台的《现代化政府白皮书》体现了政府政策制定方面更加重视结果导向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公共服务输出方面,注重高质量和高回应性。把绩效评估作为监控质量的主要途径,改进评估和审查的原则,成立公民评估质量组织,加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3]。在促进政府改革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要树立公民导向的评估意识,在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指标体系的确立、评估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充分考虑广大公众的体育需要和要求。在评估主体的选择上,要注重公民的体育话语分量;在评估指标的确定上,要充分考虑公民的体育需求及其各需求的需求与普遍性程度;在评估结果的应用上,要充分考虑公民的信息反馈,满意与否,满意的程度等等,以更好地推动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这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体育工作中的体现。

3.1.3 评估主体多元化

纵观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评估主体的多元化,突出表现在引入了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普通百姓更多地介入到政府工作绩效评估中来。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共同发挥治理作用,且外部评估的力量日益凸显。在我国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将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相结合,这是体育行政管理改革的需要和必要,也是提升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尊重和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方式。政府内部评估体现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3种形式,反应政府评估主体自我评估的评估价值取向。内部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其也存在着评估的客观性、规范性、评估水平的专业化难以保证等问题。而外部评估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正内部评估的不足,提升评估的客观性、规范化等。外部评估包括公民、权力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大众传媒、企业组织、科研机构等的评估。其有利于从更加宏观、更加中立的角度进行考评,有利于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推行和结果的应用。

3.2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逻辑框架

公共服务视域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应遵循基本的政府绩效评估框架,即“为何评估-谁来评估-评估什么-如何评估-评估何用”(图2)。在不同的时期,每一评估逻辑部分处于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地位,在绩效评估的初级阶段,对于“为何评估”的探讨相对重要,当社会公众对于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与意义有了特定的认知和认可之后,谁来评估、评估什么、如何评估、评估何用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而在确定评估什么、如何评估、评估何用之前,首先要解决谁来评估的问题,这是事关评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研究中,对于为何评估,学界与业界已有相当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上述部分对此也进行了探讨。对评估什么即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有一些涉猎,但对于谁来评估这一关键而又核心的问题或出于刻意回避或出于难以着手而鲜有人问及,笔者在此就谁来评估进行重点论述,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结果的应用不是本研究的重点,将在课题其他成果中进行探讨。

图2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逻辑示意图

4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同体评估”的困境

“同体评估”就是目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通常做法,指政府系统内部各构成单元之间形成的评估组合形式,由多种组合形式,主要包括同体纵向评估和同体横向评估。纵向评估是指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和下级对上级组织的评估;横向评估是指在同一级别政府内,不同组成部门之间的相互评估。以政府内部主导为特征的同体评估具有诸多的弊端,在这一评估主体的评估下,目前政府绩效评估普遍存在评估的自发性、半自发性以及跟风效仿现象严重,评估的运动式、突击式以及形式主义痕迹明显[4]。尽管对于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实践和研究还不是太多,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评估现状还难以考量,但政府体育工作处于国家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处于整个政治系统中,深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困境中,我们可以窥见政府体育工作“同体评估”的困境。

4.1 前序制度导致的评估困境

政府体育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政府体育工作绩效必须将其置身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之中。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考核实质上是要推动政府体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要改变现存制度需要面对的前序制度的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以“大政府,小社会”为特征的全能型政府,国家政治权利对社会行使直接的控制权,剥夺了社会成员的自主性空间,在制度领域,国家政府权利往往垄断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创设与变更权。社会成员自发性的制度创新要求并不必然转化为制度现实,而必须经过权利当局的许可,方能实现其合法性。这一点在当前的体育行政领域体现的依然较为明显,对行政计划的过度自信和对自由市场的排斥,依然在政府体育相关部门(组织)与工作人员心中存有深刻的烙印。

4.2 利益之争导致的评估困境

新形势下实行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推动政府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县体育局及体育公共组织等成了改革的对象,对自身的要求高了。长期以来,上述部门和组织等往往是改革的决策者、领导者、组织者,握有行政权力,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改革的深入,角色发生了转变,出现了“角色冲突”,自身成了被改革的对象,在改革中需要原本的相关人员大幅度地减少或放弃自身拥有的权利和利益,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7]。实行绩效考核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可能会削弱或分解系统内人员的权利,使其个人和组织利益受到其他政治与社会团体的天站,危害其对公共权利的垄断地位。出于对自身组织的本能保护,体育相关部门既得利益集团会对此类改革措施持抵触态度。

4.3 文化意识导致的评估困境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向现代民主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也许不是某些正式的民主制度的选择问题,而是影响其社会成员政治行为方式的落后的政治文化[5]。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在民众心理上积淀了权威崇拜、官僚本位等传统的政治文化思想,对当今的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借助绩效评估这一外部工具推动政府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同样会受到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整个国家政治系统,包括体育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官僚体制虽不断经受着众多的质疑和不断的改革,但实际上在人们尤其是既得利益的官员意识之中,对这种体制的眷恋之情难以消解。既有的文化政治“遗产”成为了政治现代化转型和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严重障碍,内部成员的政治意识“惯性”带来了评估实践中的困境。

5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异体评估”的提出

针对上述内部评估(也即“同体评估”)的困境,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评估思路上有所转变。目前,在学界和业界可以达成共识的是“绩效评估是一种外部监督的有力工具”,在新公共治理理论盛行的今天,加之社会的深度转型和社会大众公民意识的崛起,政府应由管理的执政理念转向治理服务的执政理念。因此,评估应是治理的评估,在这双层认知的指导下,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主体应该转移到政府外部,由内部评估转向外部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其本质的区别在于谁来主导评估过程,谁来发起、组织和实施绩效评估的全过程。外部评估强调外部力量在评估中的主导作用。对于评估工作的开展,仅仅提出“外部”的概念是不够的,“外部”是一个集合概念,存在诸多元素,外部评估解决的只是评估主体的转向,只是评估主体问题的第一步。

为了区别于内部评估同时,突出外部评估主体的个体要素,本研究引入“异体”的概念。“异体”相对于“内部的同体”突出了评估主体的外部性,又体现了外部个体要素的关注。“异体评估”是相对于“同体评估”而存在的概念,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中的异体评估可以理解为政府体育相关部门(组织)系统外各单元(即“外部”集合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异体的联合体)对政府体育相关部门(组织)系统内各构成单元进行的评估,其排列组合也可以有很多种。这里的“异体”可以包括: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隶属政府机构)、各省(市、县)政府、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大学、科研院所、大众传媒、分众传媒、公众等。在外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异体评估”的概念依然不足以解决当前评估的实践困境,毕竟,绩效的评估是付诸行为的实践活动,要具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因此,在提出“异体评估”的基础上,需要确立“异体”中的核心评估主体,这一主体对评估工作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负责评估的发起、组织和实施,负责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其他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可以作为辅助性的评价主体参与并协助评估活动。

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核心评估主体的选择至关重要,关乎绩效评估能否在新的制度设计下有所作为。在核心主体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体育行政系统的的客观实际,要充分考虑评估主体的力量性和政治性。力量性是指核心主体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对体育工作相关部门形成一定约束,具有约束力量是成为评估主体的先决条件,否则评估工作势必流于形式。政治性是指评估主体的选择必须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符合我国的法治精神等等,这是避免造成新的矛盾的前提。

在此,笔者需要强调的是以下问题:1)“异体评估”与现有的“多元主体论”的区别,其核心区别在于核心评估主体的确立,这是评估践行的前提,多元主体论固然也是一种相对民本的评估策略,但其在评估过程中缺乏一个核心的主导者,在评估中,要么是“多头并管”,要么是“多头不管”,容易出现意见分歧、评估资源浪费或评估工作缺位等现象,实际上真正意义的“多元主体”评估是无法操作的,其极易流于形式。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中,要建立“核心主体”基础上的多元主体评估;2)“异体评估”并不是完全的评出“同体评估”、内部评估,只是强调异体在评估中的主导性。

6 “人大核心主体”的选择与确定

“人大”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重要的国家权力机构,选择其作为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核心主体主要出于以下的考量:

6.1 “人大”是“公民”声音的代议机构,符合绩效评估的公民导向

公民作为政府体育工作的服务对象,对政府体育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效果、服务偏向、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体育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等有着最直接真切的感受,同时,对自身的体育需求也具有最直观的把握[4],因此,公民应是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主体,而芸芸众生,谁来主导政府体育工作的绩效评估,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大家都来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人民代表的产生办法中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举产生;省、直辖市、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从中可以看出,人民代表是广大公民的代表,是公民的代议者,那么,事关人们身心健康的体育需要应该并可以通过人民代表来传达和发声。公民需要体育行政部门提供什么样的体育公共服务内容,以何种方式提供,提供到什么程度合适,这些都可以通过人民代表(体育系统的代表、懂得体育需求的代表、了解人们体育需要的代表等)进行发声,制定相关的体育事业政策,同时,决定工作的绩效评价。

6.2 人大具有足够的力量性,能够推动评估工作的开展和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改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包括了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在本行政区域内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体育事业是公共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工作的评估也在“人大”的权力范围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大”作为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核心主题具有职能的合理性。同时,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这就决定了“人大核心主体”的力量性。如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而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这就决定了“人大”的力量性。

6.3 “人大”具有不可替代的“多元主体”整合优势

确立“人大”的核心主体地位,确立其在整个评估工作中的组织、发起的主导作用,这并不是排斥其他主体的评估作用和价值,也不是忽视其他主体的地位。在评估工作中也要充分发挥其他主体的作用。而“人大”是一个智力与实践经验复合体,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整合力,“人大”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团体、专业评估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专家等多元主体资源。同时,在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遇到信息搜集困难或受阻等情况,在此情况下,“人大”相关组织机构可以通过权力制约要求其权力执行机关强制体育部门提供所需信息、数据等。

6.4 人大远离体育行政系统利益链

在实施政府绩效评估,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得利益团体是最大的阻碍势力,体育行政系统面对体制的改革,既得利益团体也是最大的阻碍者。通过近些年的观察和一些学者的观点,在体育行政系统内部,各种各样利益集团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实施绩效评估推动体育行政体制改革,促使体育行政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促进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利益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既得利益群体的权利或利益,因此,内部推动往往流于形式,在此情况下,评估主体的确立就需要远离既得利益团体的“主体”。而“人大”是人民代表组成的权利主体,是源于民众的力量,从理论上来讲,与官方力量是相对的,是远离体育行政利益链条的主体。

7 “人大核心主体”下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活动的方案

7.1 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估委员会,设体育绩效评估委员会

增加专门委员会的数量,加强专门委员会的权力,在当前的“人大”制度改革中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为了推进政府绩效评估,需要在人大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估委员会,在绩效评估委员会中建立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委员会是实施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权力的重要内容。

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委员会成立后,要充分发挥整合能力,与其他评估主体建立合作关系。要充分与体育行政部门合作,以解决绩效评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困难;要充分与体育专家学者、政府管理与绩效评估专家学者、统计学专家学者等合作,以更好地确立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与评价方法,更好地进行评估数据的处理,反映评估结果并形成报告以便于应用;要与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协会、大学、科研院所等组织通过项目委托形式进行有机联合。

7.2 建立完善的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在确立评估主体之后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立科学、全面、客观的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结合既有研究和体育工作时实践,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可以建立为八打模块的评价指标体系,即体育政策制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监管、体育工作的社会协调、经费投入与支出问题(表1)[12]。因本部分并非本研究重点,故仅对指标体系做一尝试性的初步探讨。

表1 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览表

续表1

7.3 评估工作的实施与结果的使用

确立评估主体、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后,就开始绩效评估工作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评估核心主体通过授权、委托、代理、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实施绩效评估,得出绩效结果。在得出绩效结果后,评估工作并没有结束,评估是为了反映工作情况,以更好地促进工作的改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水平,促进政府体育工作效率与效益的提升,促进体育相关部门社会公信力和满意度的提升。评估结果要反馈到相应的体育部门(组织),提出改进要求和措施,并进行监督。

[1]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0-65.

[2]高洪成.“异体评估”视域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87-113.

[3]何凤秋.政府绩效评估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60-61.

[4]敬志杰.对多元主体参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1.

[5]J.A.阿尔蒙德,S.维伯.公民文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4-17.

[6]刘明生,李建国.公共服务视域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41-44.

[7]锁利铭.政府改革困境的制度结构性视角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7,4(7):22.

[8]汤际澜.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和体育政策变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43-48.

[9]唐立成,唐立慧,王笛.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管理绩效评估模式与对策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4-27.

[10]王伯超,范冬云,王伟超.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改革的背景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6-9.

[11]王才兴.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8,29(2):20-26.

[12]殷宝林.建立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促进地方体育科学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1-5.

[13]赵永哲.绩效管理技术在政府机关的应用[J].天中论坛,2004,(5):54-55.

[14]张强.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63.

[15]PATRICIAN W,INGRAHAM,DONALD P,et al.Quiker,better,cheaper:Managing performance in american government[A].FORSYTHE DALL W.Managing for Result in State Government[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1:78.

[16]RICHARD S WILLIAMS.Performance Management[M].London: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3.

“Variant Assessment”of Government Sports Work Performance in Sight of Public Services

WANG Kai1,YIN Bao-lin2,WANG Zheng-lun1,WANG Jia-hong3,WANG Ai-feng1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observ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to evaluat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of sports work,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guidelines and assessment ideas.Considering the dilemma of“internal assessment”that the way often used,“variant assessment”was put forwarded.The subject selection in assessment of government sports work performance was referred in the new concept,the national people as the core main body of assessment was established.We should establish the assessment committee,build scientific,rational,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nd improve sports public service level.

publicservices;governmentsportswork;performance;“variantassessment”

G80-05

A

1000-677X(2011)09-0034-07

2011-07-12;

2011-08-18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09ATY001)。

王凯(1984-),男,江苏徐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E-mail:wangkai7044103@163.com;殷宝林(1955-),男,江苏泗阳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王正伦(1956-),男,江苏扬州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1.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2.江苏省体育局,江苏南京210029;3.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1.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210014,China;2.Jiangsu Sport Bureau,Nanjing 210029,China;3.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主体评估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论碳审计主体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何谓“主体间性”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