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符号学理论下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2011-12-26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符号学二语母语

刘 义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社会符号学理论下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刘 义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二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可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归纳为指称负迁移、言内负迁移和语用负迁移。这种分类方式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且有助于找出每类负迁移的原因,对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发,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社会符号学

目前社会符号学理论主要应用在翻译研究领域,但又并不意味着仅限于此。我国著名翻译家罗进德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讲过:“符号学的翻译理论模式不仅会改变翻译研究和评论的面貌,还可能改变翻译教学甚至一般外语教学的面貌”[1]。因此可以尝试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研究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问题。这是因为任何写作行为都具有社会符号学的属性,社会符号学可以解释二语写作中存在母语负迁移问题的必然性,而且翻译和二语写作的心理活动过程和机制相同。这不仅对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发,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1 社会符号学理论下的语言意义观

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符号学语言观[2]。他说语言首先是一个符号系统,并最早指出了符号联系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符号所指)和音响形象(符号能指)。索绪尔进一步提出,语言的意义取决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产生之初是任意性的,而一旦确立并应用,原有的随意性意义即变成确定的意义而存在于整个符号系统中。语言符号的意义产生于与其他符号的差异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现实而存在。

浙江大学陈宗明教授认为,美国学者莫里斯的研究成果让符号学理论下的语言意义观流行开来[3]。莫里斯总结了语言符号的逻辑——哲学研究方法,提出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义学、语用学和句法学,分别是符号与所指、符号与使用者以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莫里斯把语言的意义分为指称意义(符号与所指的关系表现出的意义)、言内意义(符号与符号的关系表现出的意义)和语用意义(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表现出的意义)三类,具体关系见图1所示:

图1 社会符号学下的语言意义结构

可见,社会符号学理论下的语言意义观是结构主义的,其理论框架涵盖了语言符号和语言使用者两大类因素,能够有效地解释语言意义的生成机制。

2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研究母语负迁移的可行性论证

2.1 一般写作的社会符号学属性

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而社会符号学理论正是关于语言意义生成及意义层次的理论,因此两者具有内在关联性。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头脑中先会产生一定的想法(即所指),然后把想法用书面文字(即能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个阶段,作者既要考虑所选的词是否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考虑词与词之间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因此该阶段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社会符号学的指称意义与言内意义。在写作的最后阶段,作者还要考虑到词语的联想含义、语句的互文性、读者的接受程度等各种文本以外的因素,所以该阶段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社会符号学的语用意义。一般写作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一般母语写作流程及语言意义生成阶段

2.2 二语写作中存在母语负迁移的必然性

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是依靠母语来学习外语的,所以母语知识会对外语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认识层面上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它究竟是通过何种渠道发挥作用的,学术界对此一直没有明确结论。社会符号学理论恰恰可以回答上述问题。语言符号具有社会性,不同社会的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各种意义截然不同,而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却是任意性的,该任意性是造成跨语言、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根源。中国学生在用二语写作时,要用陌生符号表示母语社会现实,因此在符号和意义之间有了一定的隔断。可见二语写作既要突破上述隔断,又要克服外语符号系统任意性的阻挠,而且还要跨越文化障碍,由此会产生许多问题。二语写作的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外语写作流程及语言意义障碍分布

3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母语负迁移

3.1 母语负迁移现象归类

下面一篇范文为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课堂作业,笔者请学生按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部分的要求,就“whether China should develop nuclear energy”话题写一篇约200单词的作文,时间为25分钟。由于有时间限制以及学生实际水平所限,这篇作文的错误较多。事后笔者对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进行了采访记录,并摘录出下列存在母语负迁移问题的句子,分类见表1。

3.2 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根据事后对作者写作过程的采访,笔者记录了作者写作每个句子时的母语想法(如表1所示),并根据把母语想法和英语表达进行对比分析。

1)指称意义负迁移。例(5)中作者使用“the biggest”来表示“最大的话题”,但在这个语境中,“大”这个符号的指称意义是“广泛关注”而不是程度的“大小”,所以根据“广泛关注”这个指称意义在英语中找到的符号应该是“the hottest”。例(13)中作者使用“instead of”来表示“替代”,但在该语境中,“替代”这个符号的指称意义是一个“替代动作”,而非“替代的逻辑关系”,所以根据“替代动作”这个指称意义在英语中找到的符号应该是“replace”。

表1 学生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分类

2)言内意义负迁移。例(2)“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untries are getting to develop nuclear energy”这个句子不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同时出现了“is”和“are”两个谓语动词。例(19)“is relate to other countries”中“is”和“relate”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不会产生意义,所以必须对其中一个进行处理。

3)语用意义负迁移。本篇作文里没有出现语用负迁移,但在其他作文中时有出现,比如在描写人物时,有学生写出“…she is a little black,and as active as a pretty magpie…”来表示“她皮肤微黑,像喜鹊一样活泼”的意义。但英语“black”和“magpie”在使用中逐渐有了联想含义,前者容易让人联想到“黑人”,而后者则让人联想到“偷东西”,可改正为“she is a little dark,and very active”。

3.3 解决策略讨论

1)指称意义负迁移主要是因为“所指意义”和“能指符号”在跨语言交际时不能正确的搭配造成的,因为两者的关系是任意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单词时要根据英语的解释而不是通过汉语的解释来记忆单词,让学生可以在“所指意义”和“能指符号”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2)言内意义负迁移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词与词组合的特定要求所引起的。这要求学生的语言输入最好以“词块”为单位而非“单词”为单位进行。对于“词块”输入的重要性,Lewis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撰文强调,并提出“词块教学法”。

3)语用意义负迁移主要是不了解词汇的联想含义和比喻含义所造成的。这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认识到语言学习的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甚至文化比语言更加重要,因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只有熟谙异域文化,才能正确使用词汇和短语的语用含义。

母语负迁移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障碍,也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老话题。本文采用社会符号学的视角来研究母语负迁移,社会符号学的语义三角关系能涵盖词汇、短语、句子、语篇、语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作为母语负迁移分类的标准。该研究对整个二语写作课程的设置和开展都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1]罗进德.略论符号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1988(1):15-19.

[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5-54.

[3]陈宗明,黄华新.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1-30.

Socio-semiotics-based Study on Negative Transfer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ther Language in English Writing

LIU Yi
(Yuanpei College,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 312000,China)

The negative transfer in the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esignative negative transfer,inner-linguistic negative transfer,and pragmatic negative transfer.This classification is feasible theoretically,conducive to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mistakes and will help be meaningful to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s well as students'writing.

English writing;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language;socio-semiotics

H 315

A

1672-2434(2011)05-0036-03

2011-07-23

绍兴文理学院2010年科研项目(2010SK1020)

刘 义(1981-),男,讲师,硕士,从事研究方向:英语写作、翻译

猜你喜欢

符号学二语母语
母语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