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与学英文

2011-12-25高秀琴

民生周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西方人语法英文

□ 高秀琴

中西文化差异与学英文

□ 高秀琴

到今天,英文已经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专学,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基本”技能。看一看,那些招聘广告,随便一个什么公司,都会把英文水平列入必备能力之一。英语能力已成为职场竞争的强有力工具。当英文学习成为人们生活或者生存必需的时候,商家自然会看到其中的商机,各种花样翻新的英文培训机构,遍布中国,一个个赚得盘满钵满。

于是乎,许多人下班之后,或疲于奔波,赶去上课,或挤在公车上,念念有词。千军万马中,有人学有成就,英语顶呱呱;也有许多人,年复一年,钱没少花,功夫没少下,虽背了不少单词,学了不少语法,一旦使用之时,却像木讷男女谈恋爱,虽谈了几年,却仍然是“他虽认得她,却不理解她”。

和学中文比,学英文,被国际公认为比较简单。为何许多人还是学不好,或者自以为学好了,却用不了呢?

这和中西文化及思维差异有关。中国人在逻辑思维上倾向于概括。譬如,请中国人买一些水果,他立即会想到苹果、香蕉、梨、桃等等,这些都是水果。如让西方人去买,一定得具体说买香蕉、苹果、梨或桃,而不会笼统地说成水果。

中国人学习英文时,大多数沿袭了传统的逻辑思维习惯,先一头扎入词汇的海洋,狂背单词,之后,又抱着厚厚的语法规律细心研究,然后把所学到的词汇,向特定的语法里套,套来套去,把生动的语言应用,像套数理化公式一样,其结果是单词仍是单词,语法仍是语法。一到实际运用时,总是在脑中先用母语进行“造句”,结果说的人是磕磕巴巴、辞不达意,听的人是一脸茫然,耐心尽失。

语言学习,表面是单词语法对话,本质是文化交流,文化浸润。从文化的角度讲,中文是高语境语言,谈话双方交流时,常有“一切尽在不言中”之感,所以语言往往高度概括。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成长的人,喜欢宏观思维,常常玩弄言语背后的“潜台词”,有话不直说,留下空间,让人发挥、想象,因而面对同一问题,常出现因经历不同、文化高低、地位差异、心境好坏等,而做出不同解释的现象。

与之相反,英文是低语境语言,在交流当中,非常注重事实的陈述,讲究细节,词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表达意见比较明确。因此,他们在表达意见时,把事实资料作为讨论的关键,从事实资料出发,得出结论,所以,绝不会说水果就是苹果,而会说苹果是一种水果。

中西两种文化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异,表现在语言运用上,具有明显的不同点。中国人会说,“我要去买一件上衣。”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有人用英文说,“I want to buy a top.” 错!因为“top”在英文中指女士上衣。英文注重细节、事实的特点,显然和中文有明显的不同。按西方文化思维,怎样表达上面所提到的“上衣”呢?很简单,用英文的思维去考虑事情就成了,我要买“具体”什么样的上衣,是衬衫、上衣外套、夹克还是其它,英文句子就会是“I want to by a top/shirt/coat/jacket or ……”总之,西方文化讲究具体、形象,中国文化崇尚概括、抽象。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中文不善于强调细节,而英语世界的思维模式是注重细节、事实,逻辑性强。所以在英文中,高度概括但意义模糊的表达,远不如中文中多。正因为此,有研究表明,说英语的人群更倾向于事无巨细地赞美或指责别人。

另外,学习英文,还让人感到东西方文化在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审美取向、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譬如,中国人认为“双眼皮、高鼻梁”很美。但英语国家的人大都是高鼻、深目,所以,五官“平平”的中国人眼中的五官特点,在他们的审美认知中再平常不过了。与中文相反,在英语里,形容眼睛的颜色的词汇很丰富,如“amberluerowngreen greyhazel ed”等,就是这个道理。西方人看人的眼睛往往看其“颜色”而不是“眼皮单双”,因为大多数西方人都是双眼皮。当然,有人说可以把“双眼皮”译为“double-eyelid”, 高鼻梁译为“high nose” 。但是,这样在英语中是达不到语言的审美效果,也就是达不到中文所说的“雅”的效果,西方人看到这种译文,会觉得很奇怪甚至可怕。大家都知道,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讲过一个很“中国”的词汇:“不折腾”。中国人看到这一词汇,感到非常形象、生动、给力,但如何翻译成英文?西方人作了难,没有好办法,干脆译为“buzheteng”,也有人建议译为“no z-turn”,但要西方人看懂搞明白,恐怕得用上千单词来做注解。所以,当我们需要把中文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或事物通过英文传播出去时,生搬硬套地在英文中找对应词汇是可笑的。比如,中国人的图腾“龙”,被翻译成“dragon”,在西方广为传播,这一翻译对中国的形象造成了很大伤害。因为,dragon在英语中是邪恶的化身,而在东方中国,龙却是神圣、庄严的象征。所以,馒头就是馒头,翻译成“steamed bread” 听起来反而奇怪。一道著名的川菜,夫妻肺片,被翻译成了“sliced husband and wife’s lung”,听起来像恐怖电影中的对白,吃的人看了这菜名,哪还敢张嘴啊!

语言学习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件积累词汇量加学习语法规律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母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不要用我们习惯的中式思维生搬硬套,所学的就不仅是一门语言,而是一门学问了,掌握的就不仅仅是一门外语,而是拿到了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了。

如果有了这样的境界,有了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真正学好英文,真正融入世界,真正将西方先进文明吸收过来,为我所用。

□ 编辑 崔银娜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西方人语法英文
英文摘要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