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温暖和期待
——五年民生回眸

2011-12-25周旭

民生周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寄宿生城镇民生

那些温暖和期待
——五年民生回眸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让1亿农民喝上干净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

历史上从未像“十一五”规划这样,把民生问题提到如此高的位置:22项指标中有8项指标涉及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其中2项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规划。

即将召开的2011年全国两会,适逢“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汇点,又一个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蓝图即将展现在百姓眼前,回眸“十一五”,国家究竟交出了怎样一份民生答卷?

实现 “有学上”

“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 让至少1.5亿农村家庭受益,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减负500多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平均减少支出770多元,使大量辍学学生重返课堂。

捧起“新饭碗”

2006年到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1100万人以上;2010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638万人;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5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喜捧“新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就业扶持措施让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日渐完善。

养老不犯愁

“十一五”期间,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基本年年上调,目前平均达到1200元以上,全国4000多万退休老人因此受益。

2009年,新农保试点启动,我国农民在60岁后首次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目前,试点地区年满60岁的老人均已领到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实现了“养老不犯愁”。

医保全覆盖

截至去年10月底,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人数达4.24亿,加上新农合8.3亿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超过12亿人口,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

住房力求解

安居是民生之愿。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经通过廉租房制度,实现了对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公共租赁房大规模起步,圆了不少“夹心层”家庭的安居梦。今年底,全国将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力度为历年之最。

减排“蹦着摸”

“举着手、助着跑、蹦着高,这才将将摸到篮球筐。”——不少地方官员都有这样的感受。这生动地诠释了“十一五”规划中最让他们“挠头”的指标:节能减排。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五年前,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写入规划纲要。

五年过去了,包括上述指标在内的总共8项“人口资源环境”指标基本达标。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总量达到6亿多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以上。

钱袋“鼓起来”

逆境中,经济增长却大幅超标。从居民收入来看,“十一五”末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109元和5919元。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7年至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高于5%的规划目标。

然而近年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增大,特别是食品和住房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影响到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再加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感受。

“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走过5年,“民生答卷”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切实改善,体味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下一个5年,又将描绘出怎样的“民生蓝图”?百姓在期待,政府在行动。

(本刊记者周旭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相关报道整理)

□ 编辑 尹丽丽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寄宿生城镇民生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文化边城镇远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