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价政府采购何以刺痛民心

2011-12-25毛晓刚

中国报道 2011年2期
关键词:权力观民心天价

毛晓刚

一些政府部门在“让物价飞”的民怨中,还想要让政府采购也“飞”一会儿,其后果势必带给公众前所未有的刺痛感。

岁末年初,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天价采购频频被网友和媒体曝光:抚顺财政局采购iTouch当U盘,苏州交巡警采购iPhone4做警务通,乌鲁木齐某法院购置豪华电动按摩椅,黑龙江公安厅则采购4万多元一台的笔记本电脑……

倘若这些部门的这种行为并非年底一时为之,而是经常性地“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抓住一切时机慷政府采购之慨,对公共预算习惯性甚至系统性地上下其手,这种不良路径依赖恐怕更值得担忧。令人悲催的是,这种担忧中的现象恰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至今无有根治之迹象。这是公众此番集中表达反感情绪、讨伐不良风气所不容忽视的一个背景原因。尤其是在过去两年里,人们在经历金融危机冲击后又深陷通胀预期之虑,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迟滞再三,民生艰难众所周知,可偏偏一些政府部门在“让物价飞”的民怨中,还想要让政府采购也“飞”一会儿,其后果势必带给公众前所未有的刺痛感。

民心刺痛令一些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各地政府本应熟悉民情民意,说话办事多问问群众认可度、满意度才对。但事实却直白地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对社会心理和公众情绪的把握出现了严重偏差:既预测不到此举一出公众会作何反应,待公众指责来临时又虚与委蛇、扯东拉西,鲜见低头认错、高效整改的担当。前述一些地方的“天价采购门”事件,除了个别官员出来打了打太极,基本上至今都没有给公众做出什么明确的回应,给人一种想闷声发财、不了了之的鸵鸟形象。这种对待民心民怨冷淡漠视的做法,只会在公众受伤的心灵上再添上一把盐,老百姓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也随之一降再降,接近冰点。

脱离民意的天价政府采购折射出的是一种出现了偏误的权力观。作为受人民委托而管理社会事务的公共机构,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都要服务于人民,用来为人民谋福祉。但“天价采购门”事件频发则表明,在一些地方,群众对政府工作和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受到削阻,人民对政府不满意的批评权难以真正产生实效。虽然各类媒体和舆论对于公众呼声大加宣扬,但在相应的政府部门那里却得不到应有的实质性回馈,犹如重拳打在软棉花上,令民心刺痛更显尴尬无奈。这种不应该出现的现象给我们以警示,构筑在人民第一理念上的政府体系,怎样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权力自肥的冲动,杜绝出事后无人负责的现象,应该是今后我们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重点课题。

头脑中的权力观跑偏,自然会反映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之中,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采购制度中的一些问题也来源于此。诚然,对于下拨的财政预算资金,政府部门可以依法依规按需支出,其中也包括行政成本类或消费类的支出。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预算的前期制定和分配不够严格、不够透明;执行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支取资金时太过随心所欲,而即便从严开支,在政府采购环节中却还有诸多可以动手脚之处;预算超支或滥用之后很少问责,或追责很轻;整个过程中应有的内外部监督都失之于软弱无力。在很大程度上,政府采购也好,部门预算支出也罢,高度公开透明和有力监督问责,在地方实践中多还是抓不着的浮云。这种好似“内部人控制”的弊病所反映出来的外在临床表征有: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铺张浪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等不良风气盛行;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等等。而这些现象恰恰一直被公众所深恶痛绝。

阳光不到,公开透明不会自动来到。公众和媒体不能指望政府部门会天然成为道德标杆、自律楷模,而应积极推动相关制度改进,让好的制度为人民说话管事。而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人民的批评不能装作听不见,舆情民意不能充耳不闻,只有尽快实现制度的完善度和执行力,才是挽回民心、赢得公信的不二选择。

猜你喜欢

权力观民心天价
天价海运为哪般?
党心民心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民心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天价足浴盆
Facebook 为何天价收购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