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他支出”莫成无底黑洞

2011-12-24王传涛

检察风云 2011年9期
关键词:公车财政预算黑洞

文/王传涛

“其他支出”莫成无底黑洞

文/王传涛

尽管中央部门和陕西、广西等地方近期陆续公开了2011年预算,且今年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北京市已经公布公车支出资金,但大多数被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仍隐藏在名为“其他支出”的大类里,其中包括政府人员工资以及行政成本等。(4月11日《济南日报》)

公开预算,是个很潮的词。71个中央部门以及各地政府陆续公开2011年预算,对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打造阳光政府,加强权力监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幸运之中总有不幸——公开是公开,透明是透明,公开了不一定就能透明,晒了太阳也不一定就彻底阳光,只要权力一心想摆出一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来,即便我们再努力千呼万唤,也可能找不到想看的容颜。

“其他支出”是个筐,有什么不宜公开的内容,都可以往里面装。什么公车消费、什么公款招待、什么外出考察或出国调研,都是可以往这里面装的。于是乎,老百姓是怎么算都好像算不清账,明明应该彻底透明、彻底公开的一些花钱项目,总能在“其他支出”一栏中成为黑暗中的犄角旮旯——公众所期盼的预算公开,也就被严重地打了折扣。

“其他支出”成为一个筐,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筐,越来越大,并且,还有被无限放大的趋势。有报道说,一些地方政府的“其他支出”占其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非常高,在30%甚至40%左右,一些西部地区政府的“其他支出”,甚至达到了42%。也就是说,无论政府预算怎么公开,我们最多只能见到其中的一部分,在有些地方,至少有30%到40%的财政预算,是我们怎么也看不到的。

预算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他支出”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一些阻力。这些阻力,表面上看来,只有“其他支出”四个字,但实际而言,在“其他支出”的背后,则隐藏着权力的傲慢与不屑,以及权利的卑微与不堪。只有打破权力的这种傲慢,给予权利以更高的价值,监督才可能有效,预算公开才可能做到真正阳光。

编辑:卢劲杉 lusiping1@gmail.com

猜你喜欢

公车财政预算黑洞
HAYDON黑洞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5500万光年之外的“黑洞”,是如何被拍到的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澳大利亚财政预算制度与议会监督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
黑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