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物联网“水”到“渠”成

2011-12-24王忠宏盛朝迅

决策 2011年9期
关键词:联网农业

■王忠宏 盛朝迅

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推动下,农业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物联网发展可谓水到渠成。

自2009年“感知中国”战略提出后,物联网研发和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近期,笔者赴江苏、安徽两省调研农业物联网,发现物联网已由概念转变为实际操作,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怎么用:每个环节都可跟踪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加大对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整个流程的监管,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保障农产品安全。

江阴市以RFID为主要信息载体,建立“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政府对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的有效监管,使得每块放心肉“来可追溯、去可跟踪、信息可保存、责任可追查、产品可召回”。无锡惠山精细蔬菜园传感网管控系统,利用温度、湿度、气敏、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数据化管控,保证蔬菜“绿色环保、有机生产”。

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实现对农业用药、用水、用肥,以及畜禽和水产养殖的精准控制,促进农业增产、效益提高。

无锡宜兴市应用的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具有数据实时自动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和预警预报功能,可实现对河蟹养殖池水质的自动调节,有效改善河蟹生长环境,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每亩净增收达到1000元。江苏东众大牧业养鸡场运用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后,实现饲喂、繁育、清理等环节自动化、精准化控制,减少养鸡场35%用工量,养鸡成活率由93%提高到98%以上,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森林防护、畜禽和水产养殖等进行监测,可实现准确感知、及时反馈,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

今年初,安徽省蒙城、定远等地安装的苗情监测系统,及时传递小麦禾苗受灾和生长情况,对“抗旱保苗”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南京市建立的森林防火远程监测及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在发生森林火灾后,实现网络化的远程监控,进行多级控制和视频图像共享,方便开展会商、现场补救指挥部署。

将物联网应用到农业领域,还可将农民就地转化为现代农业工人,增加农民收入。南京联创集团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有机蔬菜基地和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田间到灶头”的有机农产品配送服务,给有机蔬菜基地的农民带来实惠,不仅劳动强度下降,而且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怎么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从地方实践情况看,一些地区对农业物联网高度重视,发展需求也比较迫切。不少政府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现在已到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物联网技术作为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些企业正抓紧布局农业物联网产业。总的来看,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推动下,农业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物联网发展可谓水到渠成。

江苏省农委与无锡市联合组织专家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已在水产养殖、家禽养殖、作物种植等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

无锡市、中国农业大学、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市农委合作共建“无锡感知农业示范中心”,加快突破感知农业应用及开发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江苏省计划成立省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标准制定。安徽省也组建了安徽省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院。

在未来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上,江苏省提出,要建设省际农业物联网决策指挥系统平台,重点建设智能畜禽养殖业、智能温室大棚、智能水产养殖业、智能露地农业生产等四个领域的应用示范区。由点到面,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规模化应用。

两地在农业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建设农业物联网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引导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企业、系统集成商、运营商多方参与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和实践中来。

不少企业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技术扶持下,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已把物联网的应用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从江苏、安徽两地实践来看,农业物联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人才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

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尚未认识到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重要作用,对物联网的内涵认识也不统一,有的认为物联网技术太高端、农业领域用不着。同时,在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不利于农业物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协同,也需要主管部门之间的有效统筹。但部门分割、缺乏整合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企业反映,在“农超对接”中,商务部门管流通、农业部门管田间地头,各管一块,协同不够,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目前,用于农业物联网的传感设备种类少、功能不全、灵敏度较差,缺乏国产的、价格低、稳定运行的传感器。农作物、禽畜适宜生产的数字化模型大多没有建立,计算机分析控制缺乏参照,控制系统的技术参数单一,综合性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对水、气、温、光、肥等进行远程调控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

由于我国农业物联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不成熟,使用成本高,加上农业生产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附加值较低等因素,大规模推广难度较大,制约了商业模式的形成。

一位多年从事农业信息化的负责人认为,尽管目前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从事有机农产品配送服务,但要持久发展还任重道远。

怎么建:突破商业模式之困

农业物联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协同,也需要主管部门之间的有效统筹。

针对农业物联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笔者建议,应当开展国家层面的农业物联网专项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明确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统筹规划农业物联网的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示范应用、人才建设和产业化。

确定职能部门,强化跨部门合作,协调解决农业物联网的体制机制、项目推进等问题,鼓励各地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发展农业物联网。梳理农业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各方力量集中攻克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掌握农业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同时,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构建包括财税、金融、科研、人才、土地、信息服务等在内的政策体系,设立财政出资的农业物联网专项资金,推出若干重点工程和项目。

引导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和创立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农业物联网产业,调动各方主体运用物联网技术的积极性。创新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模式,拓展市场需求,逐步形成农业物联网的市场化盈利模式。

另外,培育龙头企业,做强农业物联网产业链。围绕农业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处理环节和不同应用领域,利用政府在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等方面的政策,兼顾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积极培育农业物联网各环节、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尤其要着力培育一批整合能力强的系统集成企业,突破薄弱环节,努力形成完整、协调和实力强的农业物联网产业链。

猜你喜欢

联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身联网”等五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抢占物联网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