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研究

2011-12-20胡明晖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天津市资助天津

胡明晖

(中原工学院,郑州 450007)

天津是中国近现代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曾经诞生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第一所工业研发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创了中国海洋化工的先河.虽然其R&D经费支出在全国的位置不算靠前,2000年、2009年分别达到24.69亿元、178.47亿元,居全国第 13位、第11位,但是其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居全国前列,2009年达到2.37%,2007年以来一直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足见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基础研究是天津R&D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现状的分析及相关政策研究,有利于总结成绩、发现不足,通过对自然科学基金工作的改进促进天津基础研究的发展.

1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环境

1.1 天津基础研究发展战略

《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均对基础研究发展有重要部署.《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增强发展后劲,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并在第三章“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中专门进行了战略部署.《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其基础研究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使命,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鼓励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自由探索,围绕国家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追踪科技发展的前沿与热点,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源泉,形成面向重点产业、兼顾国家需求、体现区域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格局;在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应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知识创新团队建设、鼓励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建设.

1.2 天津基础研究优先领域

《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学科和优先领域有6个领域:

(1)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围绕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及应用,突出信息与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电子学与信息光电子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性技术研究.

(2)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开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断治疗新方法、生物技术育种、医药新技术研究.

(3)新材料与纳米技术领域.围绕新一代关键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通用材料高性能化、新材料制备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进行布局.

(4)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重点瞄准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新能源规模利用的新原理和新途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途径、高效储能技术和基于新原理的高效节能技术开展研究.

(5)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结合天津基础和应用发展需求,重点开展高端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研究.

(6)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重点开展大气污染、污染物传输、室内污染、生态修复的机理及技术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原始性创新成果.

1.3 天津基础研究人才投入与重点实验室建设

截止2009年,天津共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883个,从事R&D活动的人员29823人,其中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有7050人,占23.6%.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5.20万人年,其中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0.43万人年,占R&D全时人员的8.3%.从表1数据看,2000-2008年天津基础研究全时人员数逐年增长,2003年增长率甚至达到30.19%.但是,基础研究全时人员所占比例却不高,虽然从2000年的5.01%增加到了2008年的7.83%,却始终没有突破10%.经过不懈努力,天津逐步构建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截止2008年底,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8个,市级工程中心29个,市级研究中心8个,市级科技条件服务平台14个.

表1 2000-2008年天津科研人员发展情况

1.4 天津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2001-2009年,天津基础研究经费总体上逐年增长(见表2),2004年、2005年、2008年基础研究经费的增长率甚至达到50%以上.相应地,随着基础研究经费的快速增长,基础研究占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也在稳步增加,2008年、2009年达到4%以上.与此同时,天津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总支出的比例虽然不高,但也在不断提升,2008年、2009年分别达到3.08%、2.70%.从基础研究经费在R&D经费支出中的位置看,天津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例非常低,2005年最高时也只有4.22%,2009年达到4.1%;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试验发展经费之间的比例虽然并不合理,但是从 2001年的1∶5∶34到 2008年的 1∶2∶19、2009年的1∶3.9∶19.6,三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比例越来越趋于合理.

表2 2001-2009年天津R&D经费支出情况(按研究类型)

2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体制与资助体系

2.1 管理体制

2000年天津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基础研究处,专门管理、受理天津自然科学基金.2001年天津自然科学基金与天津青年基金并称“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开始称为“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又称“培育计划”,主要资助天津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天津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编制应用基础研究规划;制定应用基础研究年度计划,组织计划项目的实施;组织推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负责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的开发研究;组织协调科学研究中心组建和管理工作;规划和组织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荐并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负责天津市科技授衔专家选拔与管理工作.天津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处组织成立了自然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由天津高等院校有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或学科带头人、有关研究院所的技术负责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有关大型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少数外地有关知名学者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并提出《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选题指南》;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提供咨询;对需要复核的部分项目的专家评审结果进行复议.

2.2 资助体系

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天津最主要的基础研究计划,它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建设和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基本使命,着力原始创新,为科技支撑计划提供技术基础,为天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成果和人才储备.其资助体系包括[1]:

(1)一般项目.资助探索性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倡导科学和技术的自由探索,以面向应用的技术原理、新工艺、新技术为研究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天津的原始创新能力.资助范围包括:具有超前性和较大科学价值的应用基础研究;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探索性研究;留学回国人员开展国外工作的再现性研究.2007-2009年资助强度平均水平为9.3万元/项.

(2)重点项目.主要资助优秀科技人才、科研团队在已有初步研究结果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以培育重大创新和培育高新技术项目苗子为目的.资助范围包括:具有超前性和较大科学价值的应用基础研究;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探索性研究;留学回国人员开展国外工作的再现性研究.承担单位主要是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项目资金补助档次一般为20万元/项,企业申请重点项目,申请资助额不得超过项目总资金额的 50%,且不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50%.

(3)人才培育项目.重点资助解决引进高级人才和团队的科研经费项目,其项目管理按照一般项目对待.2007-2009年资助强度平均水平为23.6万元/项.

3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

3.1 经费投入

从天津市科学委员会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看(见表3)[2],2005-2009年经费支出波动较大,2005年最高,达到 6570万元,2008年最低,达到4260万元.不过,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总体呈增长趋势,由2005年的1870万元,增长到 2008年的 4260万元、2009年的4200万元.在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中,经费增长最快的是重点项目,由2005年的61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040万元,并于2007年达到2340万元,首次超过一般项目的经费投入(一般项目2007年投入经费1184万元),成为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最主要研究计划.

3.2 资助格局

从项目资助率看,天津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中(见表4),项目资助率最高的是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项目资助率达到52.8%,2008年、2009年下滑到 20%多;其次是一般项目,2007-2009年项目资助率保持在20%左右;重点项目资助率最低,不过2007-2009年也基本保持在15%左右.从平均资助强度看,资助强度最大的是重点项目,2007-2009年保持在20万元/项左右;其次是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2008年分别达到13.6万元/项、16.1万元/项,不过 2009年资助强度突然增至41.3万元/项,远远超过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一般项目资助强度最低,2007年达到8万元/项,2008年、2009年均为10万元/项.

表3 2005-2009年天津科委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情况 万元

表4 2007-2009年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

3.3 学科分布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5个学科,其中工程与技术科学和农业科学是资助的重点学科;同时大力推动和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和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此外,还立足解决制约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支持能源、信息、先进制造和医药领域的研究.从2001-2005年的资助情况看(如表5所示),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最多的学科是工程与技术科学,资助经费最少的学科是医学科学,2005年分别达到6475.7万元、2340.6万元,前者平均资助强度比后者高出8.25万元/项,资助项目数也几乎是后者的2倍.

表5 2001-2005年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资助格局

3.4 资助成效

近年来,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获得了丰硕成果,2005-2008年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累计5339篇,占由各类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的29.74%[3-4].天津获得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有6个项目获准立为科技部973计划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获得国拨科技经费1.6亿元,同比增加2.14倍;有631个项目获准立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类项目,获得资助总额2.10亿元,同比增加28%,其中有17项获得100万元以上资助[5].这与2000年以来天津基础研究全时人员数及其占R&D全时人员数的比例不断增加有关,也是天津基础研究经费、特别是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持续增加的结果.

4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与评审办法

4.1 管理措施

在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方面,天津出台有《〈天津市21世纪——青年科学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有效合理地运用资金,充分发挥天津科技优势,促进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提高学术水平,增强技术、人才储备,促进学科建设,2001年天津在这两项办法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从资助范围和申请条件等方面对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作出规定,提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为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两个层次,确定相应的资助范围和项目申请与评审办法,以及立项和管理等注意事项,原来两项办法同时废止.

4.2 评审办法

天津市科委每年集中受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工作,评审分为4个步骤:

(1)预审.申请单位的主管部门(对多单位联合申请的项目,第一申请单位的主管部门),必须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研究的必要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填报内容的真实性等进行预审.

(2)初审.天津市科学委员会对所受理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按《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要求,逐项进行筛选和初步审查.

(3)专家评审.经初审符合条件的项目,聘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责任心强的同行专家对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必要性及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进行评审.评审方式包括会议评审、通讯评审及现场答辩等方式,必要时可请专家委员会对部分项目的评审结果进行复议.

(4)审定.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天津市科学委员会进行核定并提出资助项目及其经费草案,经科委主任办公会审定后下达实施.

5 关于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5.1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特点

从科学基金的管理情况看,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具有如下特点:

(1)不按严格的科学基金制方式进行管理.没有成立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相应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主要由科委下属的基础研究处负责.与科学基金制管理相同之处是,成立有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项目指南、并对同行评议的部分项目进行复议.

(2)增加了申报单位预审查程序.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在项目评审上增加了预审环节,由申请单位的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预先进行审查,以减少天津科委基础研究处的工作压力.

(3)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同时兼有人才培养的任务.一般项目既资助自由探索项目,也侧重人才培养工作;重点项目资助有前期成果的研究项目,但资助对象重在优秀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整个资助体系中,唯有人才计划(绿色通道)只面向人才进行资助,支持高级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近年来资助政策调整为降低资助项数、提升资助强度,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从2007年的13.6万元/项提升到了2009年的41.3万元/项.

(4)项目平均资助强度居全国首位.2007-2009年,全国科学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超过10万元/项的地区有天津、北京、上海、四川、青海、江苏等6个省市,而天津居全国之首,天津市科学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2007-2009年分别达到13.74万元/项、15.16万元/项、15.67万元/项;相应地,各学科的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也位居全国前列.

5.2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政策建议

(1)完善科学基金制度.在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方面,天津市科委基础研究处虽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资助原则,建立了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资助机制,但算不上实施了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基金制.这为天津自然科学基金未来发展带来一些困难,例如,在资金来源上,天津市没有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不便接收社会捐助,不像河北、安徽、宁夏那样容易与企业和大学灵活协商、联合资助,所有资助经费只能依靠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在项目评审上,失去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严格监督,就容易违背科学家群体自行进行民主化管理原则[6],难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专家委员会,或者因为申请单位的预审或限项,造成事实上的不公正、不公平、不科学.因此,建议天津市科委成立“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研究处仅作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组或学科组组长应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政策、项目指南、重要项目批准、合作事项及其他重要事务应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体委员会集体决策.

(2)调整项目资助体系.天津自然科学会基金虽然形成了由人才支持计划(绿色通道)、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组成的宝塔式资助体系,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2007-2009年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3年资助项目数均在100~150项之间,一般项目仅比重点项目多出 40余项.重点项目数过多会导致资助重点不突出、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功能互补性差的问题,并且重点项目平均资助强度每年仅有20多万元/项,也不足以支持跨学科或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从项目功能看,人才支持计划以培养与涵养人才为主,科技攻关功能弱,不宜作为重大项目.因此,建议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增设“重大项目”,将其资助项目数量、平均资助强度控制在与人才计划相当的水平,从而解决缺乏大型针对前沿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的项目类型的问题,重点项目可以转而专注于针对优先领域和重点学科进行资助.资助项目的数量也应做适当调整,一般项目的年资助项数应适度增加,重点项目的年资助项数应适当减少,重大项目和人才计划的年资助项数不必多,但平均资助强度要高于其他项目.为进一步完善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也可以针对企业科技人才和高学历中青年科技人才,设置中青年人才项目,以扶持帮助更多处于科技创新旺盛期的中青年科技人才进入基础研究领域[7].

(3)增加研究经费投入.从全国省级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年的资助情况看,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居全国第5位,资助项目总数居第11位,平均资助强度居首位,但是,项目资助率却与浙江、广东等地区一样处在15%~18%之间,属于全国项目资助率较低的地区之一.这说明虽然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投入较多,但由于科技人才富集,有限资金仍然不能满足基础研究人才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需求.从天津市R&D经费在不同研究类型上的分布情况看,天津市基础研究占R&D经费的比重非常低,2009年仅达到4.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经费比例相应也很不合理,2009年达到1∶3.9∶19.6,由此可见,天津基础研究经费增长尚有较大空间.因此,建议天津市科委逐年加快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增长速度,以提高其项目资助率;同时,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制,加强向社会募集资金的力度,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特别是应通过联合资助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乔冬梅、李新洁、李跃坤、杨俊乐提供了重要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1]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EB/OL].(2008-08-28).http://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zcfg/kjgf/xmss/200704/t20070430_2602.htm.

[2]纪玉娟,贾堤,金双龙,等.天津基础研究现状及在全国位置[J].科技管理研究,2010(4):70-72.

[3]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处.天津市2005-2007年由科学基金资助产生的科技论文情况[EB/OL].(2009-04-24).http://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kjgz/twxx/200904/t20090424_15716.htm.

[4]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处.天津市2008年由科学基金资助产生的科技论文情况[EB/OL].(2010-07-05).http://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kjgz/twxx/201007/t20100705_23667.htm.

[5]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处.我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取得丰硕成果[EB/OL].(2010-11-04).http ://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kjgz/twxx/201011/t20101104_24816.htm.

[6]王延中.科研项目课题制的几个问题[J].学术界,2007(4):47-60.

[7]邵如洁,贾堤.天津市基础研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基础科学,2007(5):40-44.

猜你喜欢

天津市资助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有趣的云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