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生态地球化学预测与预警研究

2011-12-14代杰瑞赵西强王增辉庞绪贵孙彬彬

地球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酸化预警预测

代杰瑞,赵西强,喻 超,王增辉,庞绪贵,孙彬彬

1)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 25001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

青岛市生态地球化学预测与预警研究

代杰瑞1),赵西强1),喻 超1),王增辉1),庞绪贵1),孙彬彬2)

1)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 25001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对青岛市生态环境进行现状预警,划分了4类11片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区。以青岛北部地区(2200km2)2003年和2007年(本次调查)两批区域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图件对比等方法,研究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结果表明,4年间土壤中 P、OrgC、Ba、La、Ag、B、W、Ga、Ge、Co等元素明显积累,N、Bi、Hg、Cd、Au、OrgC、Pb等元素局部积累现象突出,土壤酸化(pH下降)显著,应引起重视。重点预测了Cd、Hg元素在未来30年内的环境质量变化,并提出建议。

预测预警;土壤元素;时空变化;青岛市

人类社会特别是实现工业化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开发资源,使地壳中有毒有害元素大量进入环境,此外工业“三废”排放量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也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问题(Siegel,2002;刘大文等,2002)。土壤作为地球表层系统重要的环境要素,既是元素的汇集场所,也是水、植物、动物中有害物质的重要来源(孙铁珩等,2002;周国华等,2004a)。土壤一旦受到有毒有害元素的污染,治理修复难度极大,土壤污染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20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于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污染累积及其危害性不够重视,很长时期内将土壤作为处理和贮藏污染物的理想场所。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的爆发(杨忠芳等,1999)、特别是过去 20~30年间“化学定时炸弹”的发生(Anonymous,1993),土壤环境变化及其污染危害已经成为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次研究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依据,对青岛市生态环境进行现状预警,并划分预警区域。以青岛北部(2200km2)地区2003年和2007年两批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相关理论及方法,研究了 4年间该地区土壤元素的累积、空间分布变化,并预测了今后30年间土壤中Cd、Hg等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质量变化,并提出建议。为当地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污染危害预测评价、农产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数据资料依据及可靠性

2007年,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在青岛地区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系统采集了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样品,是青岛市生态地球化学现状预警研究的基础。土壤样品由武汉岩矿测试中心分析规范规定的54项指标;浅层地下水由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测试Mn、Cu、Zn、Mo、Cd、Hg、As、Pb、总硬度、氯化物、亚硝酸盐、高锰酸钾指数(COD)、氟化物、pH值等29项指标;表层土壤元素有效态由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测试 N、P、K、Mo、B、Mn、Cu、Zn、Fe、S、Se等11种元素有效量以及pH值。

2003年在国土资源部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合作项目“青岛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下,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青岛北部地区又一次进行了土壤采样分析,两次调查相隔 4年,重复采样面积 2200km2(图3),对应单元数据553组。两次采样密度、采样方法完全相同,即以1km2网格为采样单元,在3~5点处采集0~20cm表层土组成样品,样品风干、敲碎、过20目尼龙筛,并按4个相邻网格(4km2)的样品组合为一个样进行测试。样品由地科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测试中心承担,两次采样测试指标相同,分析方法、质量监控要求基本相同,采用了标准样、密码样、监控样等多种监控手段,保证了分析质量的可靠性,测试质量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组的验收。两批数据为区域土壤地球化学环境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高质量数据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标准及方法

本文以现有标准或研究成果所确定的生态风险评价区作为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区。共划分4类预警区:①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划定的Hg、Zn、Cd、Cu、Pb、As、Cr、Ni 8 项重金属结果为超Ⅲ类土壤的区域作为局部重金属污染高风险预警区;②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划定的浅层地下水Ⅳ类、Ⅴ类水的区域(不宜饮用)作为浅层地下水预警区(余秋生等,2005);③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划定土壤显著缺 N、K、B、Mo等营养元素区域作为预警区;④根据本次研究土壤盐基离子总量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确定土壤pH值小于4.81和pH值为6.16~6.89的区域作为土壤酸化重点防范区。

2.2 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研究方法

评价、预测、预警三者之间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评价是对现实生态安全性做出判断,是对各种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影响效应评价;预测是根据建立的模型做出的科学推测,着重指明各要素指标的演化趋势;而预警是在预测基础上根据人类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所进行的危险程度警示,重点强调要素指标的演化趋势和速度产生的影响及后果。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次研究重点对重金属元素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的生态危害提出警示。

对比2003年和2007年两个期次土壤元素含量统计特征值(中值、平均值、相关系数等),对区域内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做出判断。由于短期内土壤元素累积速率基本呈线性(李恋卿等,2002),因此,利用过去 4年间土壤元素累积速率,可以预测今后数年后土壤元素含量的变化,并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或其他标准采用相同色区、等量线制作地球化学图或评价图,对比可发现土壤元素空间分布的变化,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3 结果讨论

3.1 表层土壤盐基离子总量与土壤pH值

土壤酸化是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土壤 pH值下降的现象。影响土壤酸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气环境污染导致酸沉降的增加,使受酸沉降影响地区的土壤酸化速度加快;另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是不当的农业措施,如动植物产品的收获从土壤中移走碱性物质,化学肥料的施用等,本文从自然因素考虑,通过研究土壤中盐基离子的变化率来探讨土壤 pH的变化速率,从而为圈定土壤酸化预警区奠定基础。

为了研究土壤中盐基离子(可溶性钾、钠、钙、镁离子总和)与土壤 pH的关系,我们统计了研究区表层土壤2909件样品数据,进行一定含量区间均值后,将盐基离子与土壤pH作图(图1),由图可见,土壤pH受土壤盐基离子浓度的制约,并可表示为4个定 量 关 系 式 ①y=0.2043x+5.3338,②y=−0.3412x+7.9564,③y=0.1414x+4.9851,④y=0.7273x+0.9512,求取关系式交点从左到右分别为(4.81,6.32)、(6.16,5.86)、(6.89,5.95),可以看出,当pH>6.89的土壤受到酸性物质侵害时,大量金属离子起到明显酸缓冲作用,使土壤中pH保持相对较小的变动;而pH在6.16~6.89之间的土壤,金属离子酸性缓冲能力下降,酸碱中和作用基本消失,土壤 pH发生较大变化。同样pH小于4.81的酸性土壤其酸性缓冲能力变小。以上分析可见,土壤pH为4.81和6.89是土壤pH值缓冲体系的临界点(突变点),也是本区酸性土壤和中性土壤酸化预警点。

酸性物质进入土壤引起土壤内部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包括粘土矿物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氢离子交换、元素淋溶、粘土矿物风化、土壤酸化等,结果导致土壤耕作层可给性营养元素(钾、钠、钙、镁)的损失及某些毒性元素(铝、镉等)的释出和活化(周国华等,2004b)。根据研究区287件元素有效量与pH值相关关系(表1),有效 S、速效 K、有效 B、有效Zn等元素有效态与 pH值呈显著正相关(置信度α=0.05,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0.195),有效Se、有效Mn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土壤酸化所引起的镉等重金属活化是危害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余涛等,2006)。

图1 土壤中碱性元素含量与pH关系图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alkaline elements and pH values in soil

表1 土壤中元素有效态含量与pH值的相关系数Table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available state of elements and pH values in soil

3.2 生态地球化学预警

根据上述预警方法,全区可划分4类11片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区,见图2。

图2 青岛市生态环境安全性现状预警图Fig.2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tus early warning map of Qingdao City

(1)Hg-Cr-Pb等局部重金属污染高风险预测区(A),分布较零散,分为3个小片区(A1-A3),总面积32.71km2。A1预警区分布在莱西市马连庄镇镇周边,形成 Hg、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浓集中心,主要与人类生活活动有关;A2预警区分布在南墅镇西金、铜、石墨重要成矿区内,主要由Cr、Ni元素超标引起,中心已达到重污染(劣三类土壤)程度,表层远大于深层土壤含量,主要与矿山开采污染有关;A3预警区分布在店集镇东部,由青山群高 Ni地质高背景引起。建议尽快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以防农产品超标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2)土壤酸化、盐碱化重点防范区

通过上述表层土壤盐基离子总量与土壤 pH值关系的研究,圈出 5个土壤酸化片区(B),总面积2048.92km2,约占全区面积的22%,研究区表层土壤酸性缓冲能力不容乐观。

土壤酸化片区分布在祝沟镇北部(B1)、南墅镇西南部(B2)、胶州-张戈庄镇(B3)、姜山镇-普东镇(B4)以及大村镇-六汪镇(B5),其中南墅镇预警区面积最大为485.02km2。经分析,酸化可能与人类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水土流失有关,有必要进一步查明酸化原因,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将浅层地下水Cl-含量大于280mg/l的区域作为盐碱化预警区(王世进等,1999),分布在胶州湾北部(B6),面积 407.81km2,与土壤沙化以及海水入侵有关。

(3)土壤显著缺N-K-B-Mo等营养元素危险区

与农作物直接相关的为土壤元素有效量,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划分方法,将N、K、B、Mo有效态评价结果为同时缺乏的区域作为预警区,以提醒当地农民在施肥时重点关注,以改变作物缺营养元素现象。预警区位于即墨市东部大片区域,面积850.42km2。研究表明,有效硼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有机质缺乏、土壤pH值较低引起,而有效钼缺乏主要与全量钼较低有关。

(4)浅层地下水不宜饮用预警区

将浅层地下水中单指标评价结果为IV类、V类水质的区域作为预警区。集中分布在崔家集镇-南村镇,面积689.29km2,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NO2-、Cl-、F-5项指标,其中F-超标最甚,本区人类经济活动对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影响作用微弱,高氟的浅层地下水主要由莱阳群、青山群高氟地层为物源,在地形、蒸发力、松散沉积物、地下水埋深等要素支配下,在水中聚集而成(李彩霞等,2008),是地氟病高发区。

图3 两次采样土壤Hg、Cd散点图Fig.3 Scatter plot of Cd and Hg of soil in 2003 and 2007

3.3 土壤元素时空变化及预测

3.3.1 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研究

2003—2007年4年间青岛北部土壤元素含量统计见表2,统计表明,2003—2007年4年间,青岛北部土壤中 P、OrgC、Ba、La、Ag、B、W、Ga、Ge、Co等元素积累趋势较为明显;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相对累积率以Zn最快,4年间含量上升了4%,其次为Cr、Pb,表明过去4年间青岛北部地区土壤中Zn、Cr、Pb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十分明显,且土壤酸化(pH下降)显著。

相关分析表明(表2),两批数据间 MgO、Tl、As、La、Sc、Y、Zr、Ce、Na2O、Nb、Fe2O3、Ni、Mn、Co、Cr、V、Sr、Ti、Be、Ba、Rb、K2O 等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其散点分布大致呈直线,元素空间分布吻合性较好。说明工农业生产、交通、生活活动污染影响较小,元素含量变异不大。Sn、C、N、Bi、Hg、Ge、Cd、Au、Cl、Ag、OrgC、I、Ga、Pb 相关系数较小,其中 Bi、Hg、Cd、Au、Cl、Ag、Pb变异系数也较高,由制作的散点分布图可以发现,Hg、Cd、N、OrgC等相关性差主要与少数采样单元格含量变化有关(图3),由此推断土壤中N、Bi、Hg、Cd、Au、OrgC、Pb等元素在过去 4年间局部地区已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人类污染影响有密切关系。

表2 青岛北部地区土壤元素含量统计参数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content of elements in soil

图4 青岛市北部地区未来30年间土壤中Cd、Hg重金属环境质量预测图Fig.4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prediction map of Cd,Hg in north Qingdao area in the coming 30 years

3.3.2 Cd、Hg环境质量预测

短期内土壤元素累积速率基本呈线性,是预测土壤中元素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基于篇幅限制,本文仅预测了Cd、Hg重金属在2015年、2020年、2030年土壤中的环境质量变化。首先按公式(1)、(2)计算2015年、2020年、2030年表层土壤每个分析样单元(面积为4km2)的Cd、Hg预测值,然后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采用相同色阶绘制了环境质量预测图。

△Ci为4年间元素年平均年变化量,Ci2007、Ci2003分别为2007年、2003年元素实测含量值,Ci为n年后预测含量值,本文n=8,13,23。

Cd、Hg环境质量预测结果见图4,由图可见,随时间的推移,Cd、Hg元素超二类土壤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Cd二类土壤区域范围扩大明显。Cd变化最明显的是莱西市南部和平度北部地区,2015年局部将出现二类土壤,2020年二类土壤面积逐渐扩大,局部出现三类土壤,到2030年三类土壤面积逐渐扩大,出现“点源状”劣三类土壤,经统计从 2007年至2030年Cd超二类土壤面积增加382km2,以平均每年16.6km2的速度递增。Hg的预测变化趋势与Cd稍有不同,与2007年相比,Hg在2015年变化最大,在大田镇东部、张舍镇北部出现Hg的二类或三类土壤,超二类土壤面积达到35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59%,而在此后的2020年、2030年预测结果变化不明显,且分布区域范围基本无明显变化。从重金属毒性及生态效应分析,对Cd、Hg预测结果应引起关注。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本区土壤盐基离子与 pH关系的研究,表明土壤 pH变化受土壤盐基离子浓度的影响和制约,确定本区土壤pH 4.81和6.89是分别酸性和中性土壤 pH值缓冲体系的临界点(突变点),并圈定pH小于4.81和pH为6.16~6.89的区域为土壤酸化防范区,占全区面积的22%,土壤酸性缓冲能力不容乐观。研究表明,土壤酸化可导致土壤耕作层可给性营养元素(K、Cu、Mo、Zn、S、P、B)的损失及某些毒性元素(Hg、Cd等)的释出和活化,建议进一步详细查明土壤酸化的自然及人为原因,控制污染源,防止土壤酸化危害人类健康。

对青岛市生态环境进行现状预警,划分了Hg、Cr、Pb等局部重金属污染高风险预测区、土壤酸化盐碱化重点防范区、土壤显著缺 N、K、B、Mo等营养元素并存在酸化的危险区、浅层地下水不宜饮用区等4类共计11片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区。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青岛北部(2200km2)地区2003年和2007年(本次调查)两批区域数据资料对比表明,过去4年间土壤中 P、OrgC、Ba、La、Ag、B、W、Ga、Ge、Co等元素明显积累,N、Bi、Hg、Cd、Au、OrgC、Pb等元素局部积累现象突出,预测了Cd、Hg重金属元素在未来30年内的环境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局部地区土壤 Cd、Hg重金属将进一步积累。建议加强环保力度,并尽快建立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以较低的密度每隔 5~10年重复采样,并抽取前期调查样品重复分析,以便更准确地掌握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谢学锦等,2002,2009)。深入研究、预测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积极探索环境污染调控方案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

李彩霞,于兆安,吴衍华.2008.山东高密地区高 F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通报,27(5):689-699.

李恋卿,潘根兴,张平究,成杰民,褚秋华,丘多生.2002.太湖地区水稻土表层土壤10年尺度重金属元素积累速率的估计[J].环境科学,23(3):119-123.

刘大文,谢学锦,严光生,连长云,王全明.2002.地球化学块体的方法技术在山东金资源潜力预测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3(2):169-174.

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2002.污染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27-212.

王世进,张成基,刘海坤,丁孟三.1999.山东省第四纪地质研究新进展[J].山东地质,15(2):45-50.

谢学锦,任天祥,奚小环,张立生.2009.中国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卅年[J].地球学报,30(6):700-716.

谢学锦,周国华.2002.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及多层次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基本概念与方法[J].地质通报,21(12):809-816.

杨忠芳,朱立新,陈岳龙.1999.现代环境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2-14.

余秋生,张发旺,韩占涛,于艳青,薛忠岐.2005.地球化学模拟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划分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6(4):375-380.

余涛,杨忠芳,唐金荣,宗思锋,朱翠娟,张娇,张建新,申志军.2006.湖南洞庭湖区土壤酸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地学前缘,13(1):98-104.

周国华,董岩翔,刘占元,汪庆华,刘国华,孙彬彬.2004a.杭嘉湖地区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研究[J].中国地质,31(S1):72-79.

周国华,谢学锦,刘占元,陈明,张勤,范辉.2004b.珠江三角洲潜在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活化[J].地质通报,23(11):1088-1092.

ANONYMOUS.1993.Chemical time bombs newsletter II,March 1993[J].Special edition on European state-of-the-art-conference on chemical time bombs:1-9.

LI Cai-xia,YU Zhao-an,WU Yan-hua.2008.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fluorine groundwater in the Gaomi area,Shandong,China[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7(5):689-69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I Lian-qing,PAN Gen-xing,ZHANG Ping-jiu,CHENG Jie-min,ZHU Qiu-hua,QIU Duo-sheng.2002.Estimating of Decadal Accumulation Rates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Rice Soils in the Tai Lake Region of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3(3):119-12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IU Da-wen,XIE Xue-jin,YAN Guang-sheng,LIAN Chang-yun,WANG Quan-ming.2002.The Application of Geochemical Blocks Methods to Gold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23(2):169-17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SIEGEL F R.2002.Environmental Geochemist of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M].Berlin: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15-42.

SUN Tie-heng,ZHOU Qi-xing,LI Pei-jun.2002.Pollution Ecology[M].Beijing:Science Press:127-212(in Chinese).

WANG Shi-jin,ZHANG Cheng-ji,LIU Hai-kun,DING Meng-san.1999.Advances on the quaternary geological study in Shandong province[J].Geology of Shandong,15(2):45-5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IE Xue-jin,REN Tian-xiang,XI Xiao-huan,ZHANG Li-sheng.2009.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Geochemistry-National Recon-naissance Program (RGNR)in China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30(6):700-71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IE Xue-jin,ZHOU Guo-hua.2002.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and multi-level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monitoring network:its basic concept and methodology[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1(12):809-81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YANG Zhong-fang,ZHU Li-xin,CHEN Yue-long.1999.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2-14(in Chinese).

YU Qiu-sheng,ZHANG Fa-wang,HAN Zhan-tao,YU Yan-qing,XUE Zhong-qi.2005.Application of Geochemical Modeling in the Plotting of Karst Fissure Water Systems in the North-south Archaic Uplift,Ningxia,China[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26(4):375-38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YU Tao,YANG Zhong-fang,TANG Jin-rong,ZONG Si-feng,ZHU Cui-juan,ZHANG Jiao,ZHANG Jian-xin,SHEN Zhi-jun.2006.Impact of acidification on soil quality in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in Hunan Province,South China[J].Earth Science Frontiers,13(1):98-10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OU Guo-hua,DONG Yan-xiang,LIU Zhan-yuan,WANG Qing-hua,LIU Guo-hua,SUN Bin-bin.2004a.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of elements in soils in the Hangjiahu area[J].Chinese Geology,31(S1):72-7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OU Guo-hua,XIE Xue-jin,LIU Zhan-yuan,CHEN Ming,ZHANG Qin,FAN Hui.2004b.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in soils in the Zhujiang River delta:Heavy metal activation in soils[J].Regional Geological of China,23(11):1088-109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A Study of Ecological Geochemcal Early Prediction and Warning in Qingdao City

DAI Jie-rui1),ZHAO Xi-qiang1),YU Chao1),WANG Zeng-hui1),PANG Xu-gui1),SUN Bin-bin2)
1)Shando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Jinan,Shandong250013;
2)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Langfang,Hebei065000

Based on agro-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 of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the authors divided Qingdao City into 4 types and 11 eco-geochemical areas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tus early warning.Mathematical statistics,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ere conducted betwee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regional survey of north Qingdao (2200km2)in 2003 and those in 2007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elements in soil.The result reveals that such elements in soil as P,OrgC,Ba,La,Ag,B,W,Ga,Ge and Co were accumulated significantly in the four years,and elements like N,Bi,Hg,Cd,Au,OrgC and Pb were accumulated remarkably in some places of the study area,and the acidification of soil (pH decrease)was observable.These data strongly suggest that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accumulation rate of elements in soil in the four years,the environment quality changes of soil was predicted,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prediction and early warning;soil elements;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Qingdao City

X24;P595;X32

A

10.3975/cagsb.2011.04.08

本文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编号:2006709)资助。

2011-05-12;改回日期:2011-06-01。责任编辑:魏乐军。

代杰瑞,男,1977年生。工程师。长期从事农业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通讯地址:250013,山东省历下区建新南路35号。电话:0531-86971586。E-mail:daijierui@sohu.com。

致谢:本文是在“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编号:2006135)调查和收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完成的“青岛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而成的,直接参加项目研究工作的还有王红晋、王存龙、季顺乐、崔元俊、李肖鹏、曾宪东等同志,样品分析测试由武汉岩矿测试中心、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测试所完成,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酸化预警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海洋酸化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