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靖市蚕种催青技术规范

2011-12-08刘琼花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蚕种换气胚胎

刘琼花

(曲靖市麒麟区蚕桑站,云南曲靖655000)

蚕种催青是把通过冷藏已活化(即解除滞育)的越年种保护在合理的环璄条件下,促使胚胎顺利发育,直至预定的日期孵化。由于蚕种在孵化前1 d卵色变青,因此叫催青,它是养蚕过程的重要起点。孵化齐一程度和蚁体强健度都是在这个阶段决定的,如果催青技术处理不当会造成蚕种孵化不齐甚至增加死卵,同时蚕种催青是养好小蚕的基础。实践证明,蚕种催青不好,将导致收蚁不齐,实用孵化率低,蚕体虚弱,影响蚕茧的高产高效。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蚕种催青质量,应抓好以下环节:

1 催青负责人和配制人员的选定是规范化技术实施的保障

催青负责人必须由专业技术扎实、业务能力强、有较强责任心、精明能干的技术人员担任。配制人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责任心强、心灵手巧。同时制定严格的催青工作规范化制度、值班制度、卫生制度、观察记载制度、安全制度。从蚕种进室、清点、摆种、调种到发种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定岗、定责。催青过程中,由专职技术干部制定每天的技术操作规范,并做好指导督促,促进规范化催青技术的实施。

2 严格消毒是蚕种催青的基础

严格把好催青室内外的消毒关。蚕种出库前5~7 d和发种后,对室内和用具进行全面清洗、曝晒并用漂白粉或甲醛喷洒消毒,再用硫磺熏烟密封24 h,然后打开门窗让其通风换气;在蚕种入室前1 d,冲洗室内外和用具并升温排除室内异味,保持室内清洁,为蚕种催青提供良好的环璄。

3 胚子的解剖和识别是催青技术处理的依据

胚子的发育程度是决定催青技术措施的依据,而胚子发育程度必须通过解剖来识别,所以催青期的胚子解剖十分重要,其准确率、时间性都直接影响到催青技术处理的恰当与否。解剖时间为每天上午8~9时,催青重点胚子丙2、戊3、已4。如果上午解剖胚子特征不明显,拿不准,在下午3~4时增加解剖1次,对识别胚子应力争一个“准”字。在每天的解剖中,取样应有代表性、全面性,避免以点代面。不同品种、不同批次要做到天天解剖,冲胚子要认真仔细,镜检取样胚胎体形要完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观察要细致准确,并做好记载,为规范化的技术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4 抓重点胚子丙2、戊3、已4

4.1 丙2是加温起点胚胎

春蚕蚕种出库时的胚胎往往处在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为此,蚕种出库后,应先在15℃的温度中保护到全部胚胎进入丙2期,即2 d后运输。在运输中要避免接触高温、雨淋、农药异味,确保蚕种安全。蚕种进入催青室后按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数量、不同浸种时间分批、分类做好标记和记载,及时解剖胚子,如果起点胚子齐一,就按常规技术处理;如果不齐,应根据胚子发育程度按品种、批次、数量进行分室保护,待85%的胚子发育到丙2、丙2+时,再升温至20℃

4.2 掌握好戊3胚子

戊3胚子是发育上决定滞育性的重要阶段,是转向高温保护和光照处理的临界胚子。过早转入高温会使后期胚胎发育不齐,过迟转入高温则影响化性。以大多数胚子发育到戊3、戊3+为宜,温度升至25℃,温湿差2~3℃。同时戊3胚子发育的快慢可以预测见点胚子已4的早与迟,也是预测发种日期的依据。

4.3 已4适时进入黑暗保护

已4胚子是确定发种时间的主要依据,必须正确掌握见点时期胚子的整齐度,确定发种的准确时间,并及时通知各乡(镇)蚕桑站、村技术辅导员。蚕种在标准范围内催青,从戊3到已4胚子需经过5 d。在催青过程中,即使同一品种、同一批次的蚕种在同一环境下保护,其个体发育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必须认真观察蚕种的发育变化,进行见点调查,准确掌握各期见点时间,在黑暗保护前将蚕种按各乡(镇)、村所订蚕种整理核对,做好标志,注意品种、批次不能混杂。在进行黑暗保护时,一般春季点青30%~40%,夏、秋季点青20%给予保护。

5 催青期技术处理规范

蚕种催青技术处理是以胚子解剖胚胎主要特征为依据,标准是参照《云南省蚕桑生产技术》催青期胚胎主要特征及催青标准,因此每次温度、湿度的调控时间应在胚子解剖之后,即上午10时前进行。

5.1 催青期温度

温度直接影响卵中胚胎的发育,催青中的温度激变或感光不均匀,易引起催青死卵和孵化不齐,因此催青室必须保持各胚子最适宜的温度稳定不变。换气时,须先略升高温度,避免温度激变,蚕种有计划地进行摇种,更换位置,促使感温均匀,一般摇种和换气同时进行。

5.2 催青期湿度

湿度主要影响蚁蚕孵化齐一程度,因湿度有软化卵壳的作用,催青期过湿过干都对蚕卵生理不利。催青后期,特别是戊3胚胎到孵化期间,如遇干燥环璄,则胚胎发育不齐,死卵显著增加,而且孵化出的蚁蚕轻,生命力差,易发生小蚕和病蚕。春蚕催青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必须注意补湿,但过湿也易造成蚁体虚弱、肥大、抗逆性差。

5.3 催青室空气

蚕种催青室要求空气新鲜,蚕卵在催青中,随着加温补湿胚胎迅速发育,呼吸量逐渐增加,要注意换气。在戊3胚胎以前每日换气2次,戊3胚胎以后每日上、下午各换气2次,每次10min左右,如室内外温差较大可缩短换气时间,增加换气次数,以免催青室内温湿度发生激变,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另外,在催青期间要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5.4 催青期光线

催青中光线对滞育性有显著影响。催青室要求昼夜光线明暗分明,戊3胚胎到已4胚胎末期每日感光18 h,每天早上6时到晚上12时。从点青至收蚁当日,可用红纸、黑纸、布遮严门窗和出入的门道,让蚕种保护在完全黑暗中。由于黑暗可促使胚胎发育抑制孵化,收蚁当日早上进行感光,可使蚁蚕孵化齐一。

6 做好蚕种发放准备工作和补催青技术指导工作

6.1 蚕种发放准备工作

蚕种从胚子发育到孵化是靠体内自身的营养消耗而转化成蚁体的,没有外界营养补充,转青蚕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必须做好发种前的准备工作。蚕卵孵化前2 d,即蚕种点青,发出领种通知,发种前2~3 h催青室温度逐渐降低,使之接近自然温度。

6.2 发种后的补催青

所谓补催青就是把转青蚕种发到农户手中继续按标准温湿度进行黑暗保护。补催青的好坏同样影响蚕种的一日孵化率。多年来,由于有的农户蚕室设备简陋,条件差,补催青技术跟不上,没有按标准去做,导致蚕种孵化不齐,给饲养操作带来不便,同时影响蚕茧收购,甚至影响下一环节的消毒防病工作。

6.2.1 进行预升温

领种前进行升温补湿,共育室内温度保持在21℃,干湿差2℃;蚕种到达蚕室后,将温度逐渐升至25~26℃,干湿差1.5℃。

6.2.2 领种和摊放好蚕种

领种时因室内外温差较大,需轻装快运,要尽量缩短领种路途时间。蚕种到达蚕室后,应及时把蚕种从盒内倒在放有防干纸的蚕簸内,将蚕种摊平均匀,无重叠卵,再在上面覆盖一个固定蚕种的小蚕网,若是收蚁袋,蚕种进口处要压紧,以免转青卵孵化后蚁蚕到处逸散。

6.2.3 黑暗保护

蚕种进入蚕室后,关闭好门窗并挂黑布帘,保持室内绝对黑暗,以利蚕卵胚胎平衡发育,提高一日孵化率。

猜你喜欢

蚕种换气胚胎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我是人体的“换气站”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胚胎师”是什么
泳池“飞鱼”换气记
学自由泳
一出生就有16岁的“冰宝宝”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