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旧书业的困惑

2011-11-30刘阳

市场周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旧书店晨光旧书

刘阳

老厦门熟知的厦禾路晨光旧书店,正面临停业危机。在实体书店日益凋敝的当下,被视为“厦门最后一家旧书店”的晨光旧书店,一直在艰难而努力地维系着步入文化边缘的旧书传统。然而眼下让其备感艰辛的并非经营危机,而是一场延续近半个世纪的房产纷争。

晨光旧书店的境遇也许正是中国旧书业的真实写照!随着城市空间的日渐逼仄和商业环境的变化,昔日被爱书人津津乐道的旧书店纷纷关闭,传统旧书店的生存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晨光旧书店,厦门老回忆

陶培庆,这个被视为厦门古旧书业第一人的老人,在2011新年的第二天,猝然离世,享年78岁。随着他的离去,厦门古旧书的系统回收整理,将面临后继乏人的境遇。

如果不是生于文人之乡绍兴,陶培庆或许无法与古旧书业结缘。解放前,绍兴人的书店开遍全国。1947年,不到14岁的他就跟着亲戚来到厦门,在开明书店做学徒。不久,开明书店改为长风书店,解放后不久,长风书店又并入新华书店,陶培庆自此在新华书店工作,直至上世纪90年代退休。

在开明和长风书店时,陶培庆就以勤恳、聪颖著称。“他脑子装的全是书,你随便报个书名,出版时间、版本、市面存留量,他张口就有。”陶培庆的老同事这样评价他。思明南路的新华书店古旧书门市部,可以说老厦门人最重要的共同记忆之一。1959年门市部筹建时,正是陶培庆一手担起了主要工作,之后一干就是40多年。他的工作全书店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代,比如给旧书估价,只有他能做。

退休后,陶培庆的古旧书事业仍没有中断。1996年,刚离开新华书店的他又自己在厦禾路开了家晨光旧书店,和老伴一道经营,自己身体不好后,又交给儿子陶元强打点。

选版本,看年代,估价值——古旧书的回收整理,是一项近似学术研究的工作。但这背后的艰辛也是许多人想象不到的。陶培庆在新华书店工作时,便常年流连各大废品回收站,在垃圾堆里挑旧书。在儿时的陶元强眼中,父亲就像个“破烂王”。

旧书经营的利润极低,但陶培庆从不在乎。“他不是为了赚钱去自己开书店,而是为了延续自己的古旧书事业。”陶培庆收书有个原则:只要顾客把书送来,不管有用没用,他全都会买下。他觉得,顾客大老远把书送来,再让人家拿回去,太过意不去。2006年,儿子陶元强接手了晨光旧书店,觉得旧书越来越难做,曾经向父亲提出关店,结果被骂了一通。“父亲这一辈子,全交给古旧书了。”陶元强说。

回看上世纪90年代,自从厦门新华书店取消古旧书业务之后,厦门的旧书业便一直不景气,晨光旧书店更是目前厦门仅存的一家持照的合法旧书店。文史专家洪卜仁面对晨光的现状,洪卜仁焦急又痛心地说:“旧书业利润很低,如果没有政策扶持,在厦门基本是经营不下去的。晨光能够坚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自己的房产,不需要店租——一旦离开这一点,晨光只能选择停业。”他希望晨光的此次危机能引起政府部门对保护旧书业的重视,“旧书店是一项文化产业,对文化的传承延续有很大的贡献。看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积淀,古旧书店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洪卜仁认为,陶培庆所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抢救”城市文化。

中国旧书业命运堪忧

中国旧书业秦以后的历代帝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比琉璃厂更早的年代。秦以后的历代帝王,为适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需要,从民间广泛搜求古籍。到明清时期,古旧书业达到历史上鼎盛的高峰。明修《永乐大典》,清编《四库全书》,都是大规模广泛征集天下藏书,致使古旧书业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旧书的流传与古旧书业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的传承、变迁与兴衰。

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氛围,古旧书店是重要标志。北京有潘家园、琉璃厂,上海有福州路,巴黎塞纳河畔有一二十个旧书摊,还能看到中文书,这些都成为了当地的文化标志。

北京的琉璃厂因元代建琉璃厂于此而得名,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开馆,文人学士纷纷至此游赏访书而渐盛,从此延续近二百年的以旧书业发达为特色的京城文化中心。在那里不知有多少文化名人曾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直到解放初期,琉璃厂鳞次栉比的古旧书店仍然像磁石般吸引着远近各地的读书人。解放后,中国的出版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为世界出版大国。相比之下,旧书业却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萎缩的趋势,形成了与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与广大读者迫切的需求极不适应的现状。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一脉正面临枯竭的危险。

目前国内旧书业利润低,很难经营下去。上文提到的“厦门最后一家旧书店”之称的晨光旧书店能够坚持下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自己的房产,不需要店租。然而,晨光旧书店近日有些麻烦:因房产纠纷,晨光旧书店在2011年一年之内竟四度遭人非法“砸场”,书店的合法经营难以保障,展光可能选择停业。目前北京中国书店、上海古籍书店等少部分古旧书店尚在困境中挣扎生存,有许多大中城市,根本就找不到旧书店的踪影。一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旧书店、旧书业为何物。据统计,现在全国的古旧书店的总数仅有36家,其中旧书的实际销售额还不足总额的10%。四分之一的省份没有古旧书店,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仅在省会有一家古旧书门市部。

中国古旧书业的现状着实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是大多数古旧书店经济规模较小,有的勉强维持生计,有的简直难以为继许多城市旧书摊点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和正确,有效的管理古旧书流通渠道不畅,远未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在书刊发行全行业中,古旧书业所占比重微不足道,几乎没有什么地位。由于旧书业效益不佳,一些对旧书有专长的职工流失,一些特种技艺断档失传,旧书业后继乏人的现象十分突出。

专家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风气使真正的“读书人”一度减少,导致古旧书市场萎缩:国家有关部门对古旧书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旧中国的长期战乱和十年“文革”的浩劫,使古旧书十去七八,货源严重不足。另外,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籍与日俱增,网络阅读日渐普及,读者可以免费或者以极少的费用,读到各种书刊,这对通俗书刊冲击极大,这一时期新书店也陆续倒闭。

当下,懂行的旧书商也越来越少。过去当个古旧书店的店员须经过三年学徒,要熟读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懂版本目录学,会整理和修补古籍。而现在的旧书摊主所谓经营就是低价进高价出,书“愈旧愈贵”,赚钱即可。由于旧书业人才缺乏,这就对旧书店做强、做大造成约束,旧书的货源,版本,定价,营销等都是非常繁杂的学问,既要对旧书有强烈的爱好,又要有恒心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坚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旧书联姻网络求新生

原本在夹缝中生长的旧书市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也获得了新的增长空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渐渐普及,网上购书已成为许多读者购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这两年专门从事古旧书交易的网站也渐渐兴起,以孔夫子旧书网为代表的古旧书交

易网站发展速度非常快,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认可。

国内的古旧书交易网站基本没有雄厚的资金背景和隶属单位,网站运作主要是个人行为,网站创办者也多是古旧书爱好者,初衷常常是为了买书卖书或与书友交流。其中孔夫子旧书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在线图书品种和交易额最大的中文古旧书交易网站,但是该网站最初却是由两位爱好搜集古旧书的书友创办的。

谁也没有想到,旧书能够创造网络奇迹。根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中国商业网站排行榜(网上零售),名列前茅的却是一个专门卖古旧书的网站——孔夫子旧书网。而另一家创办不久但在古旧书爱好者中颇有影响的布衣书局网站,也是其负责人胡同为了书友们有个网上交流的天地而创办的。

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少旧书商在经营实体书店的同时,也把旧书买卖做到了网络上。在网上只要交几百元钱就能开店,比开实体店的租金少了近十倍。但是,网上卖书的人力成本很高。要给书拍照,然后录入网络、上书影,一本书上网大概就要花掉十分钟。书友在网上购买后,还得包装书,再邮寄,那就得花更多的时间。

如今,旧书网店在全国已颇具规模,仅“孔夫子”上就有全国各地的5463家书店,读者随意进入某地的任何一家书店,便可浏览该店的旧书信息,还可以了解卖家的信誉和好评度,选择好书籍后轻点鼠标,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直接进行交易。如此方便的淘书过程,吸引了大批曾经不买旧书的顾客,淘旧书已变为大众文化消费项目。

网售旧书秉承了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价格实惠、选择面广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的读者阅读的不同需求。网售旧书比较于书店和旧书摊有以下优势

首先,选择面广、搜索方便,这是网售旧书最大的优势所在。由于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网上淘旧书,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同时可以免去奔波劳碌、蹲在旧书摊挑选旧书的苦楚。同时搜索引擎可以帮助淘友在第一时间内搜索到想找的图书,即使是漫天撒网的选择书刊,网上选择也比从旧书摊中挑选方便快捷得多。

其次,价格实惠。网上淘旧书不仅节省外出乘车的费用,图书的价格也比较实惠,有不少淘书网店上的图书低至1折销售,这样的价格很符合淘友的胃口。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旧书收藏在全国掀起热潮,网店的盛行和电子商务的普及无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由于众多网店的出现,让原本以“信息不对称”为获利根源的旧书行业,变得信息交流迅速,吸引了大批人参与买卖。这些人谈版本,找“古本”,交换心得,构成了这一波旧书热的中坚支柱,许多文化人甚至“下海”经营起旧书网店,成功变身为商人。

对于古旧书网站的发展前景,孔夫子旧书网负责人认为,古旧书交易网站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国家政策。中国并未把古旧书交易作为特殊行业,在政策上既不限制也未予优惠,有些模糊。

布衣书局网站的胡同则表示,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瓶颈(诚信、配送等等)的缓解,网上古旧书交易必将越来越繁荣,古旧书网站的发展虽然不会取代传统的古旧书交易方式,但是会在古旧书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从网上开始进行古旧书交易以来,全国古旧书市场价格上升幅度非常大,这很说明问题。

当然,网售旧书也不是一路繁花,它亦有很多现实的问题——

不少书迷表示,虽然网上旧书店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找书更加简易便捷,然而也让他们失去了昔日在实体旧书店的书山中“披沙拣金”的乐趣,那种摩挲着发黄的书页的温馨感觉,如今被枯燥的网络搜索所替代,这是网上旧书业无法克服的缺点。

但更致命的是,由于旧书品相往往参差不齐,很难通过电脑显示器上的图片来实际感受,因此这种网络的“不可见性”为网上旧书交易带来了诸多纠纷,令书迷们产生了不信任感。

目前国内网上旧书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买家和卖家都还有不威熟的地方。例如,网上古旧书品相难以鉴定,供需双方诚信品格难以把握,倘若邮寄遗失,供需双方会血本无归。

事实上,收藏旧书最重要的是品相,网络交易之前无法看到旧书的品相,很难确保收到的旧书品相和网络上一样。由于旧书的品相很难确定,卖家一般都拒绝货到付款,有的买家接到书后认为书的品相与卖家的描述不符,因此常起争执。个别卖家态度恶劣,缺乏服务意识,也给正常交易带来困难。

事实上,这些忧虑并挡不住网络旧书业发展的勃勃野心和前进步伐。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不仅给眼看要“打入冷宫”的旧书业带来了生机,也让更多冷门的文化门类看到了复兴的希望,数字时代的传统文化产业将大有可为。

分析人士表示,古旧书店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业者把旧书收集起来,很多珍贵的图书版本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而旧书店的消亡那将是城市文化的重大损失。

猜你喜欢

旧书店晨光旧书
晨光
遇到麻烦的蝌蚪
一缕晨光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旧书
晨光
晨光
旧书
在英国“淘书”之乐
对旧书店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