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现状及对策

2011-11-27程俊花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徐州市太极拳武术

程俊花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艺体系,江苏 徐州 221116)

徐州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现状及对策

程俊花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艺体系,江苏 徐州 221116)

社区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得好坏是关系到全民健身的大事,为了促使徐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目前社区太极拳活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徐州市社区太极拳组织的管理模式正在形成之中,社区居民的活动站、活动点以小、中型为主,其组建包括基层政府协助和群众自发型两种;(2)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社区可以扶植和发展一部分正规民间体育组织,使其逐渐走向成熟;(3)城市社区太极拳活动应有多种类型;(4)多渠道、多样化地筹措体育场地设施。

徐州市 太极拳 全民健身 对策

1 前言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武术拳种,它具有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以及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随着对社区建设理解的不断加深,社区体育作为贴近百姓生活的体育形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城市社区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社区居民健身娱乐需求的增加,太极拳的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等功能适应和满足了现代不同层次的人的要求,服务了人类的健身事业。所以,为了适应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徐州市社区太极拳的运动水平,文章对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徐州市市区的3个广场、3个公园以及21个社区、街道的活动人群为研究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对徐州市市区的3个广场、3个公园以及21个社区、街道的活动人群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68份,回收率89%,其中有效问卷259份,占回收问卷的97%。

2.2.2 访谈法

对徐州市社区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2.2.3 数理统计与理论分析

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数理统计与理论分析。

3 现状分析

3.1 活动点的规模

根据调查,目前江苏省社区太极拳活动的规模一般较小,各个活动点的锻炼人数不一致(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社区体育活动点中1-9人的活动小组占到21%,10-30人的占到52%,30-50人左右的占到22%,50人以上占到5%,由此看来活动的规模较小,这些较小的活动点,相当于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大家由休戚相关的生活关系相连接,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传统的农业社会造就了人们喜欢组成人数有限的关系网,成员之间同志性较高,用友谊和责任感使人们联系在一起,人少便于成员互相分享信念和价值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来10-30人的锻炼队伍的数量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表1 社区居民参加太极拳活动的规模情况(%)

3.2 活动点的成员

调查结果表明:徐州市各个社区体育活动点的参与主体在性别上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女性的比例要大于男性,老年人的比例要大于年轻人。在回收的问卷中,有68%是女性,男性只占到32%,而中老年人的比例占到61%,年轻人的比例仅有39%。

就活动点参与主体的职业情况来看,老年人居多的原因是退休在家,闲暇时间较多,而再就业的青年人较少,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的时间的限制。在中老年人当中,40-50岁的人员只占到老年人人数中的11%,而50-70岁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人数的72%,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17%。

从活动点成员的性别来看,女性较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女性比较注重自己的体形,参与太极拳活动有健美减肥的需求;二是由于我国女性退休的年龄比男性早,所以女性的闲暇时间较多;三是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习惯的影响,男性要赚钱养家,在外面忙碌奔波较多,所以受时间的限制,再加上工作较重,有空闲的时候总想要休息。

3.3 活动成员的锻炼目的

调查表明,社区太极拳活动成员参加锻炼的主要目的依次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锻炼身体、体育康复,调整情绪、缓急压力,减肥健美,娱乐,社交,由此可以看出参加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大多数是抱着“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想法,而年轻人的主要动机是缓解紧张工作或学习所带来的压力,调整情绪,娱乐减肥,此外太极拳也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体育康复的手段和增加居民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这使得太极拳的推广活动获得了较多发展途径。

3.4 活动成员的锻炼时间与频率

根据调查,徐州市太极拳活动点的活动时间比较固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活动时间也不相同。

调查结果表明:82%的活动人群有固定的时间,只有18%的活动人群没有固定的时间。而且由于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多,他们的活动时间较长,一般都在一个小时以上,而年轻人由于工作或学习的原因,其活动时间一般持续在30-50分钟。但是这两个群体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习惯在早晨进行锻炼,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睡眠时间会减少,他们的生活习惯也会越来越规律,会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所以早晨会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首选时间;而年轻人,他们的生活习惯比较不规律,晚上的活动较多,所以早晨的时间往往是他们唯一的锻炼时间。由此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徐州市社区太极拳的锻炼是以早晨时间为主的。

从锻炼的频率来看,不同的人每周进行锻炼的次数是不相同的,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进行锻炼。

调查结果表明:一周3次以上的人群占到总人群的73%,一周1-2次的人群占到总人群的21%,在调查中没有固定活动的人占到6%,其中在一周三次以上的活动的人群中,每天都坚持锻炼的人占到93%。随着五天工作制和带薪休假的进一步实行,可以预见,人们参加太极拳活动的时间将更为灵活。

3.5 活动的地点

不同活动点的锻炼成员所在的活动场所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来选择锻炼的地点。

调查结果表明:活动的场所依次是绿地广场、小区的空地、公园、免费的体育馆、街道旁边和收费的体育场所。绝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免费的锻炼场所,所以尽管政府在近几年建造了体育中心和绿茵广场,但是体育场所还是显得相对匮乏。

3.6 活动人群的消费情况

从太极拳锻炼者的消费情况来看,人们的主要消费是购买服装、器械、相关知识的图书,但是愿意出钱参加辅导班的人数只占到22%。可以看出人们没有形成体育消费的意识,没有“换钱买健康”的概念,还未习惯市场经济的人们,还在把锻炼身体的重任寄托在国家的身上,希望国家花更多费用来维护体育锻炼。

3.7 活动点的管理

从社区太极拳运动点的内部管理来看,大多数是比较松散的,成员的进出比较自由,很少有正规的管理,没有组织规章制度。但是随着活动点的发展,有一些活动点开始有了初步的组织,比如开始由几个人负责管理、召集,而且还有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内部管理初步形成。据调查显示,比较规范的组织仅占4%,有组织的占到49%,比较松散的占到47%。很多街道社区的太极拳活动点主要是由大家临时组织,自发性比较强,从活动点和外部的联系看,许多活动点都与外部没有什么联系,主要是自发锻炼,相互吸引。

从活动的指导员情况来看,在我们调查中,有一半的活动点没有指导员,有一些是由召集人负责指导的,有专业指导员的活动点仅8个,而且大多数的指导员学历较低,专业水平不高。虽然国家已经在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制度,到目前为止也培育了相当数量的指导员,但是与大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太极拳社区体育组织化的程度

徐州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的组织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的体育组织体系,但组织形式仍以松散、小型的群众自发的体育组织为主。据调查显示,65.6%以上的居民愿意支付较低费用,参加由专人指导的正规体育组织的体育活动。而商业性的体育健身组织收费较高,不会成为大众体育的主流。所以,为适应社区太极拳发展的需要,促进社区太极拳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太极拳运动组织的建设。

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公益性民间太极拳组织,它的基本特征是:民间性,不是政府部门;是以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宗旨,所从事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来看,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太极拳运动组织,一方面能使社会组织向多元化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经济市场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能促进政府方面的改革,市政府的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社会服务职能转移出来由民间组织承担。

4.2 社区太极拳运动组织管理网络化

社区太极拳运动组织管理网络化,是未来城市社区体育管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渴望程度及多层次需求的增强,只有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组织管理并形成网络化,才能满足人们对太极拳健身的需要,才能系统地搞好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化的最基本环节——城市街道办事处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强化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中的管理职能,是能否顺利地开展城市社区太极拳工作的关键。

4.3 社区太极拳活动时间更加业余化

徐州市街道社区体协和一些区域性体协开展的太极拳活动还没有做到业余化,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编制压缩,工作节奏加快,非业余化的体育运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清晨、傍晚、双休日将会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区太极拳的活动时间的业余化程度将会不断提高。

4.4 加大社区太极拳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健身理念

我们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对社区太极拳运动正确的向导作用,进一步促进社区各年龄层和体育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提供健身知识,发行一些适用于各种对象阅读的普及性、实用性健身指导书刊,增加针对太极拳运动特点的信息宣传,消除错误的锻炼观念,引导人们实施正确的锻炼途径,使人们积极地、自觉地加入到锻炼中来。

4.5 加强社区太极拳运动的指导和组织管理

徐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既需要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还急需一批太极拳活动的指导员,而一些高校如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具有雄厚的体育指导和管理人才的优势,可以选派那些理论知识全面、技术水平高的优秀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深入社区进行指导和组织体育健身活动。另外,政府可以运用其职能,每隔一定的时间,派专门的人员对各个社区的指导员进行辅导,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命脉。从以上角度讲,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对传播武术文化做到准确地思想定位,而且丝毫不能放松。

[1][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2]曹冬岩. 影响力媒体价值的新思考 [J]. 市场观察,2005(7).

[3]里克斯·麦克卢汉,等.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8.

[4]王 岗,等.媒介的殖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38.

[5]蔡吉祥.神奇的财富:无形资产[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1.

[6]李旺华.澳门武术文化特征及其发展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23.

[7]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60.

[8]阮纪正.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J].开放时代,1996(3):24.

[9]郭玉成.武术传播基本理论概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6):61-65.

[10]丹尼斯,等.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86.

[11]郭玉成.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武术传播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6):99.

[12]旷文楠,等.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8).

[13]潘书波. 浅析武术运动的健身价值 [J]. 辽沈体育科技,1998(5).

[14]汪海涛.论武术套路形成的文化渊源——兼论中西方格斗技能的文化学差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5]刘学谦.武术在文化扩散中传播和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4).

Thinking on the Positioning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Li Shichun
(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The article mainly us es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dis s emination s tudy angle of view,doesthe analys isof the charm and violence of Wus hu culture in the domes tic televis ion media dis s emination,the analys is of Wus hu advantages and the s hortcomings in the televis ion media s preading proces s;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Wus hu in the s choo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Wus hu intangible as s et inheritance development.The res ult indicates:the Wus hu dis s emination s hould return to Wus hu own culture in televis ion mediaasthe carrier.The televis ion mediaisthe Wus hu dis s emination main link;Wus hu doesnot depend onquot;hittingquot;development,isbyquot;the oral ins truction that ins pirestrue unders tandingquot;of thepeople;thebuildingquot;thetradition with inheritsmilitary paltformquot;s howsWus hu tenaciousvitality;the impact of Wus hu cultural propagation hasthe community very s trong molding force,forming the cultural effect of thisworld.

Wus hu culture dis s emination pos itioning

G85

A

1004—5643(2011)07—0050—03

程俊花(1975~),女,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徐州市太极拳武术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中华武术
武术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42式太极拳
徐州市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