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丙奇:中国需要真正的大学

2011-11-22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苏枫

小康 2011年9期
关键词:熊丙奇小康办学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苏枫

熊丙奇:中国需要真正的大学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苏枫

“内地没有一所‘真的’大学。”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小康》专访时说,内地大学完全以行政为主导,谈不上学术的地位和教育的地位。南科大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但是现在改革正在全面受阻

政府是“择校热”背后的最大受益者

《小康》:在我们的调查中,“择校问题”被选为本年度最受关注的教育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熊丙奇:择校本身并没有错,西方发达国家的每个家长都有择校的权利。错在于“热”。

“择校热”背后是庞大的利益链条,而政府正是这个链条的最大受益者。“条子生”的背后是权力。

《小康》:“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距大”被认为是中国义务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一调查结果?

熊丙奇: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效果不明显。

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一是政府部门投入不够;二是“锦上添花”式的资源配置模式在作怪——现在政府不保公共教育,集中优质资源在好学校,造成好学校好上加好、坏学校差上加差的恶性循环。

《小康》:您认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熊丙奇:在价值观层面,由精英教育向公众教育转型;在制度设计层面,必须打破计划体制,实现市场竞争,政府下放权力。

目前的恶性循环是:政府不放权,就不可能打破垄断,就不可能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就无法改变现存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

大学是官场而非教育机构

《小康》:我们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受访学生把“找一份好工作,未来有较好的生活”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大目的。您怎么看高等教育的目的?

熊丙奇:从理想层面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的生活更美好。

现在人们受教育的目的相较于以前,功利色彩更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想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希望通过教育实现优质人力资源的增长。

目前比较实际的教育目的,应该是理想与功利两者的结合与平衡。

《小康》:近年来,香港高校对于内地学生显现出了很大的吸引力。您认为香港高校对于内地高校的借鉴意义在哪里?

熊丙奇:内地高校最需要向港校借鉴的最大之处,是学校的治理制度,即现代大学制度。香港科技大学的办学就得益于这一制度。

内地根本没有一所现代大学,没有真大学。大学是官场而非教育机构,大学校长是官员而非教育家,完全以行政为主导,功利化倾向浓重,谈不上学术的地位和教育的地位。这种空心化的高等教育,忽略了人的培养。所谓的“放心人才培养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表面文章。我们现在亟需把中国的大学变为“真的”大学。

从政府的角度看,必须归还本属于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教学自主权、学术研究自主权,由此确立学校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而从学校的角度看,必须加强内部民主管理,发挥教授和学生在办学中的作用,营造教授自治、学生自治的办学氛围,由此使学校的办学按教育规律、学术规律进行。

把南科大变成“四不像”的是极不明朗的教改格局

《小康》:南方科技大学学生放弃高考、深圳市选拔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在内的7名局级领导干部……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样本,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您看好南方科技大学的教育改革吗?

熊丙奇:南科大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但是现在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正在全面受阻,去行政化、去官化的改革极不乐观。南科大正在逐渐被纳入体制内,被政府收编。

南科大的去向,除了朱清时校长和学生的坚持,现在的关键在于深圳市。如果深圳市允许南科大不走老路,宁可不要国家承认的学历,而花一段时间在体制外以非学历教育机构进行探索,南科大还有继续推进“自授学位”改革的可能,并以这种可能,去倒逼教育部门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改革,修订《学位条例》,认可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

但遗憾的是,诸多迹象表明,深圳并不打算走一条全新的改革路,还是想把南科大变为一所传统的公立大学。这是近期南科大一系列变化的根源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朱校长和他的学生们还能够坚持多久?所以,总体看来,南科大的内患始于外忧,把南科大变成“四不像”的不是朱清时,而是极不明朗、纠结的教改格局。

教育改革的过程应该是权力逐步下放的过程,而非相反。当整个国家的公众对改革不抱期待的时候,对政府失去信心的时候,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下降。

猜你喜欢

熊丙奇小康办学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教育微论坛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小康之路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不消除等级教育公平难实现
——对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