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述学角度解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2011-11-16高丽

电影评介 2011年24期
关键词:贫民窟省略场所

事件、行为者、时间与地点一起组成素材的材料,我们称其为成分。这些成分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进故事中,它们相互间的编排方式使得它们可以产生所希望的效果。为将不同的成分编排到一个故事中,要牵涉到好几个过程。作者拟分别分析组成素材的各个部分,以此解构这部电影,或者说,从叙述学的角度,解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影片。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为成分之一的事件的定义。“由行为者所引起或经历的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1]第一,我们分析支撑整个电影框架的主要事件——电影的主人公杰玛从一个贫民窟的小混混通过一个电视问答节目成为百万富翁的事件。这个故事素材本身就具备雷同性。此外,“贫民窟”这个素材,无论是在美国电影中,还是中国电影中,反映社会底层的电影也是不计其数。第二,我们分析作为故事的不可或缺的次要事件,即故事的次要素材。我们知道构成一部电影的素材远远大于故事所体现出来的素材,而电影的时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材的体现程度。这些素材在构成整个故事的框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作为被隐藏省略的事件,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无用的。影片中,两兄弟杀了人后成功的救出了拉提卡,而在宾馆里,哥哥舍利姆将弟弟赶出房间,余后的情节留给了观众自己去遐想。这个被省略的事件,不言而喻的被观众一致理解为强奸。从叙述学的角度来看,“强奸”作为类型电影中惯用的素材事件,是不需要被显性显示的。

纵观整部电影,种族冲突、宗教冲突、阶层冲突等这一系列素材都在电影中得以体现。这些素材曾被无数的电影所运用,因此我们可以把素材当作现实的或想象的产物,通过无限的不同的视角透视下,变换成无数个版本不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是素材经过编排后的结果。这就是为何构成这部电影的素材并不新鲜,但电影还是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的原因所在——素材可以雷同,而故事是不会雷同的道理,这个新鲜的故事是通过了作者(编剧)操纵的结果。

其次,我们分析作为电影主角们的行为者在叙述电影的过程中担当的任务。第一,作为故事的行为者的杰玛担当了叙述整个故事情节的任务。这里的行为者并不等于作者或者说是编剧,行为者是作者从自身之外,即抽离出故事之外的,另外寻找的一个代言人或一个讲述者,杰玛即代表了这样一个讲述者的职责。此外,行为者并不仅仅限于讲述故事的人,它也有可能是某件无生命的事或物。当杰玛忍臭跳进粪坑,只为得到一个明星的签名时,这一行为本身也可以行使行为者的角色——代表了一种倔强的意志。第二,行为者并不仅仅只有一个,在一个电影故事中,有许多行为者,有些行为者只是作为背景而被忽略,例如很多电影中,那些为有钱人开门关门的门童们,他们从不被强调写入故事,但是作为一个阶层的代表,它们又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一种阶级冲突的作用。当然,在这部电影中,也不例外的,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者的存在,他们的作用同样是体现那种阶级对立、财富不平等所带来的种种冲突。我认为,没有无用的行为者,每个行为者出现在故事中,作为素材的一部分,它们的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有些行为者的作用是隐晦出现的,而有些行为者的寓意则是被作者故意显现的。最后,行为者被赋予了显著的特征,这样他们就个体化了,并转变为角色。这正是电影赋予人们遐想的一个空间,我们既可以把电影中的各个角色当作是独立的个体去理解,更可以把他们当作是一个阶层的代表去理解。后一种理解更符合叙述学的讲述方式,这些行为者作为素材的组成部分,既然作为素材的特性之一——相似性,那么行为者当然也具有相似性。这些行为者在各自的电影中被赋予一些各自不同的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他们成为各种角色。我们可以将这些特征抽离出来,仅仅分析那些特征所被赋予的行为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被作者操纵的角色,脱离其特征后,仅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者,出现在无数的故事素材中的行为者。

再次,为了对电影的叙述节奏进行分析,我们有必要对素材的时间过程作一个鸟瞰,对各种事件或事件系列所包括的时间总量作出鸟瞰,就有可能运用这些资料确定总体节奏。第一步,我们分析作为时长类型的素材所适用的时间跨度。时间跨度最为强烈的表示就是时间的消逝,即一系列事件作为消逝的过程。[2]某些素材,例如传记、自传体等类型的小说,它们所需的时间跨度就极大。而另一些叙述本文,它们所需的时间跨度就极小,尤其是出现波折的关键时期。在这部影片当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童年的杰姆与成年的杰姆之间的时间穿插,运用这种对比的时间交错手法,形成了鲜明的时空色彩。第二步,我们应该明确,作为素材的时间是远远大于作为故事的时间。因此,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哪些素材应该展开叙述,哪些应该一笔带过就存在了很多选择。我认为,某些被省略的时间素材,其被省略无非是出于以下两个目的:第一,某些素材在想象的过程中,结构上存在逻辑错误,因此省略某些素材的叙述可以使整个过程看起来真实合理;第二,某些素材在叙述过程中,有意的被作者所省略,这一行为有可能是作者为读者所创造的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空间,这种叙述方式在很多侦探小说中都可以找到。第三步,让我们看看这部电影所使用的时间叙述方法。在影片的一开始,是主人公被施暴的场景,接着电影又叙述了为何发生第一个场景的原因,这其实在时间叙述方法里,可以用个专业的术语——预述。预述具有体现张力的作用,这种张力能够一开始就抓住受众的心理,这种预述方式能够与电影的叙述方式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它最能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或者说利用这种时间叙述方式表达一种宿命的人生观。此外,在这部电影中,特征最强烈的却是对于时间的平行与中断的叙述方法。这部电影采取交替的时空叙述法——童年的事件素材的叙述与成年答题的事件叙述,当然,作为事件素材,它们是有时间先后序列的,但是这种平行的时间叙述方式却具有模糊事件先后顺序的作用,使之更多的具有逻辑性。

最后,事件一定是发生在某些场所的,这就需要作者在进行素材想象的过程中,对于场所也进行一番描述。某些素材中,场所会明确的告知,而在另外的一些素材中,场所无需明确告知的情况下(不影响故事框架结构),这些地点信息就会被无意的隐藏。第一,作为未被明确告知的场所,这需要读者对这一素材进行想象的弥补。读者对这些场景的想象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填补空间的行为。这类隐藏未明的地点素材在现实题材的故事中,很少出现,毕竟电影媒介属于视听媒介,它们的特性决定了地点素材具有可视性,而纸质媒介则更多的需要人们去运用这种思维能力去想象空间场景。第二,将场所加以分组是洞悉成分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对照通常相互关联,内部可以带有防护、外部则带有危险的意思。这些意思并非恒定不变地与这样的对立关系联系在一起;同样可能的是,“内部”表示严密的限制,“外部”表示自由,或者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意义的结合,或从其中一种到另一种的拓展。第三,场所作为行为者经历事件过程的地方,它们也具有一种对立的关系。当场所与行为者的角色产生冲突时,往往会招致其他行为者的怀疑等负面的情绪。这种场所与行为者的冲突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外,作为故事结构中的场景,它作为素材的一个成分,它也具有相似性的特点。

综合上述,作者从构成素材的各个组成部分即成分的各个方面,结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故事中的特定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其实,无论是电影故事还是纸质小说,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介,总之构成故事的这些素材都是“有迹可循”的。素材作为想象的产物,它是思维在人类头脑中的反应,而物质世界却是这些反应产生的来源,因此,构成故事的素材各成分总是能够进行某种归类的,而故事的妙处在于,经过“视角”的操纵后,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被编排,于是就形成了故事,简而言之,故事仅是素材经过编排后形成的。

注释

[1]引自[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2]引自[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参考书目

[1][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贫民窟省略场所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听的场所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中间的省略
肯尼亚推出贫民窟一日游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