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杰明•布罗德斯基的非凡经历有关中国第一部电影创作的早期历史研究(连载-5)

2011-11-16弗兰克·布伦,鲍玉珩,钟大丰

电影评介 2011年24期
关键词:布罗德黎民斯基

H.结论:几种现在的说法

1.黎民伟和布罗德斯基的合作

布罗德斯基和万•维尔泽,他们和中国影人的联系,也在后来被大名鼎鼎的黎民伟—这位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的回忆所证实(译者注:此处黎的名字被译成Lai M an)。据说,黎曾经拍摄制作过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危险的爱》(Love is Dangerous)(译者注:黎氏兄弟是早期中国电影业的先驱和带路人,他们对于中国电影业建设的贡献是无疑伦比的。)黎氏兄弟和另外一个广东老乡罗铭佑(译者注:英文姓名为Lo M ingyou, 罗也是中国电影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们共同创建了一家电影公司,即布罗德斯基和万•维尔泽在香港九龙的香港华美影片公司。

很有可能,黎民伟等人是从布罗德斯基和万•维尔泽先生等那里学习到电影摄影技术的。根据1914年2月27日的一篇香港英文报纸的报道:布罗德斯基等从1913年下半年开始拍摄了新闻纪录片或专题纪录片等。值得注意的是郑君里在1936年所著的《现代中国电影史略》一文中也提到了黎氏兄弟等在华美公司拍摄制作电影的事实。

他们所拍摄制作的就是《庄子试妻》。(译者注:该片由黎民伟编剧,黎北海导演,罗永祥摄影,黎的第一位妻子严珊珊首度出镜而成为了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员和女影星。)

此后,布罗德斯基在他的回忆录《漫游中国》(A Trip Through China)一书中,以极其浪漫的语言来披露他在中国的冒险经历,不久他的这部自吹自擂的回忆录在1916年到1917年之间,就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而受到热烈的好评。(22)。

2.罗•卡的证言

1999年罗•卡(Law Kar)先生在香港的明窗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题为《黎民伟:人•时代•电影》的书,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其中提到:

在一艘轮船上,罗文忠(音译Law W ingchung )见到了本杰明•布罗德斯基,然后一起谈论到了合作拍摄制作电影,罗把黎民伟介绍给了后者,三人一拍即合,决定了一起合作,先由黎写出一个剧本。决定在下次布罗德斯基回来后就开始拍摄。”

黎自己回忆说:“1913年布罗德斯基和万•维尔泽回到了香港后,就成立了香港华美公司,开始拍摄新闻纪录片和专题纪录片等。后来,我们结识了布罗德斯基和万•维尔泽,我们经常来往,并且讨论了如何在一部中国的舞台剧(译者注:即《大劈棺》)改编成为《庄子试妻》的电影,后来我们真的拍摄制作成功了。这是第一部(在香港拍摄制作的)中国电影。”(24)。

3.一段空白时间(1908-1913)

从布罗德斯基在旧金山市政府登记注册的资料来看,1908年是他的最后在这里的年纪;这样从此时到1913年有一段空白时光,没有任何纪录,那么这段时间,布罗德斯基到底在做什么呢?

从程季华、李少白等所编的权威性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书中我们得知,布罗德斯基曾经在此期间拍摄过一部《中国》,一部《西太后》,在上海拍摄过一部《不幸儿》,在香港拍摄过《偷烧鸭》和《瓦盆伸冤》等。(25)。

关于布罗德斯基本人呢?也似乎没有什么记载。直到1923年9月7日在美国加州的一家县镇级的报纸中,发表一篇题为《管理者不用经常读书和看报》(He Who Runs M ay Not Alw ays Read),这篇文章又一次吹捧布罗德斯基在一个神的王国:“18年前,他从俄罗斯来到了美国,他代表中国和这里的一家国际大银行商谈生意,他把中国(香港的)最早的一部电影《庄子试妻》带到了美国;他成为一家电影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一位老板。可谁能晓得,这位老板从未上过学,不会读书,写字,但他每天叫秘书给他读报,他听得很仔细,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听说,在2014年,中国香港会庆祝香港电影百年!我们如何来给这位美国——中国的电影先驱一定的历史地位呢!?

(全文完)

原作者注

1.本文中的“movie”, “moving picture”,“film”, “cinema” 等英文词,都指的是同一样东西,就是“电影”,所以本文中的电影,影片,指的都是供公开放映的所谓故事片,戏剧片(包括喜剧片),而且都是中国艺术家制作完成的。除此之外,就是文献纪录片,新闻纪录片,或试验性影片等。

2.Leyda, Jay, Dianying: Eletric Shadow: An Account of Films and the Film Audience in China, The MIT Press, 1972,

3. Hugh Hoffman’s article entiled “Film Conditions in China-Odd Experiences of a RETURNING pilgrim Who Went to the Flowery Kingdom on Small Salary and Returns a Dirextor-Genral” in the The Moving Picture World” oublished on July 25, 1914.

4. 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是一部公认的权威性的中国电影史的专著。书中第一章,就介绍了早期中国电影的拍摄。

5.See Law Kar, Frank Bren, and sam Ho,Hong Kong Cinema: A Cross Cultural View,Scarecrow Press, 2004.

6. 同注 4。

7.The Forum, Hosted by the 33rd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HKIFF), took place at the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8. That registration canbe confirmed free online via the ‘cyber search’ center on HK’s Companies Registry website http://www.icris.cr.gov.hk/esci/

9. The term was notoriously prescribed as state police in Adolph Hilter’s 1020S Testment,and later, when Hilter was in power, by his propaganda Chief Joseph Goebbels.

10. For example, Brodsky featured prominetly in a full page article on Chinese CINEMA in The China Times, Taipei, on June 4, 1995.

11. Google up terms ‘Benjamin Brasky’ or‘Benjam in POLASKY’with support words like ‘film’ what I mean.

12.Borden, Benjamin, ‘God’s Country’as official report 1957 an autobiography.

13. Real Estate’listed in 1906-1907 edition of San Francisco Call.

14. The Munchausen Character first emerged in the 18th century by German writer RUDOLF eric RASPE. Then appeared often in mant parts.

15. See above note 13.

16. ibid.

17. I have yet to find any direct references to Broadsky’s films operations in Shanghai.

18. Ibid.

19.See Gongsun Lu, A Historical Account to Chinese Cinema, two volums. Hong Kong, 1962.

20. Ibid.

21. Ibid.

22. The New York Times of FEB. 7, 1916.

23.《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北京, 1980年版。

24.陈立,《电影:萌芽阶段》香港中国电影学会1983年12月《中国电影研究学报》第一卷,1983年。

25.郑君里著,《中国电影史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上海。

26. ibid。

原作者

弗兰克·布伦 (Frank Bren)作家,电影史学家,传记文学家。他和罗 卡等合作写出过一部有关香港电影史的专著。本文承他允许翻译成为中文。

译者

钟大丰,博士,著名国际电影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电影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导,著有专著多部,论文达200多篇。鲍玉珩,博士,美籍华人学者,美国北卡A&T 州立大学艺术教授,现中国民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魏世安,退休干部,文化学者,翻译家,国际文化交流工作者,现为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猜你喜欢

布罗德黎民斯基
建筑史话
国祭
高贵的友情
山坡羊·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看大唐歌舞
名导波兰斯基再遇性侵指认
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浅论
赞群众路线教育
布罗德的“背叛”
布罗德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