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话剧艺术之社会教育功能

2011-11-16侯昌萍

剧影月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话剧戏剧情感

■侯昌萍

引子:

由中纪委宣教室指导,南通市委主办,南通市纪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承办,南通艺术剧院演出的大型四幕廉政话剧《母亲的守望》,自2008年11月份首演以来,已在江苏巡演90余场,受众达10万之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10月19日该剧又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了汇报报演出,在随后召开的汇报演出座谈会上,首都知名专家学者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容,采用舞台剧的形式,特别是话剧的形式反映反腐倡廉主题,充分显示了廉政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不失为当前国内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部精品力作。我作为该剧的主要演员,深深感受到该剧对社会所形成的有力冲击和积极影响,使我再次体会到话剧艺术独特的社会教育价值。

教育,是人类社会按其生存发展和公共秩序规范需要,对人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并对他们的身心施以影响的社会活动。简言之,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话剧作为戏剧艺术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有着戏剧所拥有的独特社会教育意义。戏剧的形式特征是当众演绎故事,它反映的内容广阔无边,它表现的形式丰富多样,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美术、建筑、表演等,在一定时空里把这一切展示给了观众。戏剧是最世俗化的艺术,又是最高雅的艺术,在短时间内集中表现了一个民族取得的社会和艺术的文明成就。人民能够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教育事业吗?“当然能理解,我们还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是过于高超而为人民所不能接受的,人民有一颗伟大的心灵。”这是大文豪雨果的回答。“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戏剧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忽视。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今天,戏剧教育其实是一条最便捷、最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大力推行戏剧教育有着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和创新意义。

一.中国话剧从诞生之日起便担负起了教化国民的重任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话剧”由西方引入中国。从它荣登中国舞台之日起,即开始了为社会、为民生鼓与呼的历程,在整个中国现代史的各个历史关头表现出色,充分发挥着其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影响力的作用。由历史的选择看,中国话剧从诞生到成长一直竭力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它的身躯也从来是深入民众之中的,而未曾局限于小众的象牙之塔。综观各个历史时期的话剧代表作,不难看出,表达民意、宣泄民情、引领时代思潮的作品历来都能成为主流。同时,史上改良新剧、文明新戏的起落,以及话剧的内容与形式为时代所取舍和选择,都说明戏剧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是其生命力所在。

戏剧是一种教化,是更大意义上的社会教育,“匡正世道人心”、“改造社会现实”,其影响最为直接、形象,且入木三分。话剧艺术对于那些先驱者而言已经不是纯粹的戏剧玩味,而是专注于人性的觉悟,他们是以社会教育的视角来创作并演出话剧。抗日战争时期,一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就曾唤起过成千上万的观众投身抗日战争的激情。在戏剧史上,还有不少作品表现了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如对人类自由解放的向往、对崇高爱情的追求、对人道主义的呼唤、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对合理平等的社会理想的肯定等等。这些作品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有着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美学生命力,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

南通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以戏剧开拓者的姿态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期,以极大的热情、智慧和财力来经营戏剧,在戏剧的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工作,发表了很多新意独特的戏剧见解,为中国戏剧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史上很少有人可与之媲美。在众多的文艺形式中,张謇之所以特别关注戏剧,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戏剧对于文化水准不高的广大民众的教化优势,张謇对传统戏剧改革的大力鼓倡,全身心投入戏剧改革和发展事业,与其文化焦虑密切有关,与他的功利主义美学观有关,他把戏剧改革作为社会政治的一种形式,作为地方自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是对重建新文化的积极呼应。

二.话剧艺术自身的直观性决定了其卓越的教育品格

话剧具有感染观众的特殊魅力——直观性,演员通过直观的动作,把人物的性格和生活命运,把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耳闻目睹,身临其境,产生感情的共鸣,并诱导他们去思索人生的真谛,这是话剧艺术特有的力量。

无论是抒情因素还是史诗的叙事因素,在剧本中都必须戏剧化。所谓“戏剧化”就是将戏剧的矛盾冲突转化为人物的直观动作,把事件过程再现于观众。戏剧必须有集中的尖锐的矛盾冲突,无论事件发生在什么年代,只要是用直观的动作将冲突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再现出来,就能成为在观众面前的“现在进行时”。演出过程中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它是剧作家对生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提炼出来的鲜活话语,它是演员仔细体味后对生活生动的模仿,因此戏剧非常通俗易懂,容易感染观众,观众或笑、或哭、或喧哗、或鼓掌喝彩,完全沉浸在其中。

戏剧化的冲突感染观众的力量波澜壮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我最近出演的话剧《母亲的守望》中的母亲而言,其艺术形象直观而具体。剧中的母亲——程大娘是一位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她身上拥有贤母的高贵品格,但不幸的是她既是一位高官的母亲,又是一位贪官的母亲和罪犯的母亲。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儿子未能如她所愿“成龙”,也未能如她所愿“成贤”,相反,她含辛茹苦、谆谆教诲的儿子却成了贪污犯、逃犯。她不知道儿子贪污的具体数额,但仅凭猜测的20万,便倾其所有,为儿还债;她也不知道儿子身在何处,但仅凭从电话中的听出的蛛丝马迹,便背井离乡,踏上千里寻子路,直至受尽艰辛万苦和灵魂煎熬,最终送子认罪伏法。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没有惊天动地的言行,注定不是一位英雄的母亲,却坚守着将母爱化为阵阵春风唤醒了儿子尚未泯灭的良知,演绎着大义灭亲的感人故事,她的真情、真爱、不惜将儿子送上法庭的无私之爱,让人为之深深动容。她是个不幸的母亲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真爱真情的化身。诚如专家所言,剧中的母亲既是直观的、具体的、普通的,又是意化的、抽象的、典型的,她代表着母亲的中国,是国家民族的化身。母亲的呼唤,其实是党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呼唤,是对党员干部的警醒,育化至深。

三.以情感人、以情怡人,更以情育人

话剧艺术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话剧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戏剧对社会生活的广泛真实的反映,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大量的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经验和信息,对人们知识的积累,思想境界的陶冶,性格品质的形成,完美人性的塑造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戏剧的各种操作训练及风趣、睿智的语言,还可以培养人们审美的思维方法,启迪智慧;戏剧的娱乐功能还能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话剧对人的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是积极的,它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宣泄和净化,达到生理、心理上的平衡,并由此培养良好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尚。因此,话剧除了娱乐和精神享受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情感育人的功能。情感是人心理的主要品质,她是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通过话剧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并使之获得教育,这是话剧艺术乃至一切艺术的本质所在。话剧由于多方面表现人类复杂多样的情感,给人们提供了种种情感体验的机会,打动他们的心灵,使之产生精神震撼,心灵在震撼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在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获得了健康、热烈、深沉、细腻的情感培育。

话剧讲情是指话剧的剧情和人情。剧情是指人物的意志和行为的冲突,人情是指人性蕴含的艺术张力。话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演员创造舞台角色形象。话剧演员必须亲自粉墨登场、现身说法、身体力行,而且每一次都要重新创造,每次演出都要像第一次那样重新表演,将整个舞台行动过程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运用表演技巧,将这种内心思想表诸外部形式,表现人物的情感活动演员要努力抓住角色贯穿全剧的心理线索,根据剧情的发展,使人物的情感层层推进。演员刻画人物要注意明显的人物情感变化,要把人物在每一场戏中,每一个表演段落的情感活动有层次地交代清楚,让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人物情感与表演变化。戏剧表演中的技巧与情感,往往成为人物性格的闪光点,使人物形象典型化,使我们认识到,不论角色大小,都会有亮点。所以演员要有抓住人物情感,设计内心世界的特定技巧,使人物得到更加鲜明而强烈的外化,使观众随着演员塑造的角色,深深感受到他的喜与悲。戏剧演员要准确地运用好技巧与情感,使剧情更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只有把握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特定环境,借助表演技巧,才能呈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

我在《母亲的守望》中扮演母亲的角色,每场演出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面对观众,真正地沉浸在剧中人物程大娘的内心世界里,与角色融为一体,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在表演中,我付出了真情,观众也在观看中获得了情感的馈赠。

四.贴近生活、走入社会,话剧艺术彰显出独有的教育魅力

艺术是对存在意义的敞开过程,作为戏剧艺术的话剧也是如此。它用话语和行动来揭示世界和人生的意义,把人生和社会展现在舞台上,让观众自己去咀嚼去品味。

中国话剧发展的百年进程中,中国人民以一种开放的胸襟接纳了话剧,从开始的搬演、学习、模仿,到后来的结合民族的审美心理和艺术传统进行游刃有余的创造,让话剧从原始形态的戏剧,变成了吸纳当今世界先进戏剧元素和手段的新时代戏剧。百余年的历练,让中国话剧走向了成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话剧从传入中国的那天起,就担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每到社会重大变革、,人民群众出现重大精神诉求的时候,中国的话剧人都会适时地挺身而出,站在时代的潮头,发出时代的呼声,传达人民的心愿,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话剧艺术更能与时俱进,奏响起时代的旋律,演员们走街串巷,深入生活,贴近大众,发挥着寓教于乐的功能作用。话剧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平庸,关心人民的疾苦,反映人民的生活,为社会公平正义奔走呼号。剧作家也是满怀理想和激情,把艺术的笔触对准普通百姓的生活,讲述他们面对的困难、挫折,深刻地展示他们的情感世界,歌颂普通人身上的崇高美。话剧《母亲的守望》的创作,体现的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风貌,在揭示高官贪污现象的思想社会根源时,呼唤道德正义和做人的良知,促使每个人去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依靠全民族、全社会之多层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应当汇聚文化的力量,发挥文化的作用。戏剧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消费大市场,是国民优质人文素养的孵化器,是古往今来文化先进性的标志物之一。这一文化消费大市场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取决于它与民众的关系:亲近则兴盛,疏远则衰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深化改革环境中,文化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话剧,在这样的历史新形势面前,再一次抖擞精神,迎接挑战,及时调整,几年中我们话剧中心多次推出小剧场话剧以及戏剧小品,进社区、下农村。城东、百花、任港、兴仁、八厂、幸福、秦灶等,几十场的演出为广大群众献上了健康的精神食粮,真正使艺术达到浸润人心灵的目的,起到文明共建的作用。

好的话剧供人学习,让人欢愉,激人奋进,给人警醒,助人觉悟……

感谢人类历史上无数为话剧艺术的社会教育意义辛勤耕耘的话剧人!是他们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超乎寻常的远见卓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超凡的开拓精神,为话剧真正插上了社会教育的坚强翅膀,飞遍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创造的话剧作品,贴近群众、深入生活、聚焦热点、揭示规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话剧戏剧情感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情感
话剧《二月》海报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