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历史文化 宣传文化名城
——谈淮安“名人三部曲”的打造及思考

2011-11-16陈万宏

剧影月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吴承恩淮安市韩信

■陈万宏

为扩大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2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市文广新局的工作安排,由淮安市淮剧团承担打造淮安“名人三部曲”的重要任务。剧团在近年先后成功排演了 《开国总理周恩来》、《吴承恩》和《韩信》三部名人剧,为淮安打造“戏剧之乡”品牌、宣传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

一.三部名人剧的打造

《开国总理周恩来》、《吴承恩》和《韩信》此三部名人剧的成功排演和艺术呈现,体现了古城淮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淮安打造“戏剧之乡”品牌增添了新的力作。用传统戏曲艺术形式表现当地名人,用地方戏曲“唱”地方名人,是淮安主要地方剧种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大型音乐剧《开国总理周恩来》2002年底,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5周年,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学习周恩来精神,淮安市团创作排演了大型音乐剧《开国总理周恩来》,该剧着力弘扬和宣传周恩来总理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该剧自2003年以来先后在江、浙、沪、皖等4省市80多个城市演出358场,观众达40余万人次,演出收入100余万元,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教育网》、《张家港日报》、《淮安日报》、《新华日报》、《绍兴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该剧的演出情况作了详细报道。该剧在巡回演出期间,每到一地,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均亲临现场观看。各地党委、政府以及宣传文化部门还积极发文、发函要求属地单位积极组织观看,以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新时期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大型新编淮剧《吴承恩》为了纪念一代文豪吴承恩诞辰500周年,展现淮安籍一代文学巨匠的风采,淮剧团创作排演了大型新编淮剧《吴承恩》。该剧撷取吴承恩人生中的科考、落第、拔贡、为官、著书坎坷经历,展示这位淮安土地上的“神话大师”从屡困场屋、穷且益坚、清韵高逸到“跳出”世俗之外,倾心著就《西游记》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淮安土地上这位清贫秀才“文章中天下”的崇高人生信念。

该剧于2005年1月成功首演后,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先后在淮安城乡演出50余场,服务观众达10余万人次。2006年元月,《吴承恩》参加第五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获得优秀剧目一等奖等九项15个大奖;2006年11月,该剧被评为2005——2006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是淮安文艺表演团体首次荣获该奖项;2007年7月,《吴承恩》参加第五届江苏省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一等奖等八项14个大奖;2007年9月,该剧被评为江苏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9月该剧荣获淮安市政府第四届文学艺术奖“二等奖”。

(三)大型新编历史剧《韩信》为着力打造淮安“名人三部曲”,2009年市淮剧团继《开国总理周恩来》、《吴承恩》之后,又重点打造大型新编历史剧《韩信》,经过剧组所有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该剧于2009年4月29日成功对外首演,演出受到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及广大观众的认可。韩信是淮安市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此剧刻画了韩信能屈能伸、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横枪跨马,扫平天下的武略。该剧邀请省内知名戏曲专家共同创作,前后历经几年准备,剧本经过数稿修改,并多次召开剧本创作研讨会,投稿奖金近百万元,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才打造出了一台大戏。2009年8月,“江苏省优秀新剧目评比展演”在淮安举行,《韩信》作为开幕式的首场演出,荣获“优秀剧目一等奖”等八项14个奖。该剧成功上演后,对文化淮安、魅力淮安的宣传起到良好的效应。在2009-2010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初评工作中,淮安市淮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新编淮剧《韩信》作为新创剧目之一,已成功入选本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新评选资助剧目。

“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淮安市委、市政府于8月6日——8月10日在上海举办“江苏淮安文化周”的演出活动,淮安市淮剧团的大型新编淮剧《韩信》于8月6日在上海艺海剧院演出,以高质量、高水平亮相于上海世博会“江苏淮安文化周”的首场演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著名荀派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淮剧名家马秀英、梁伟平、何双林等与淮安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上海近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韩信》的演出,领导、专家及广大观众高度评价该剧的演出。目前,淮安市淮剧团正在积极投入排练,将《韩信》进行再度创作,继续精心打磨,全力以赴参加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的验收,该剧有望成为淮安市淮剧团继 《吴承恩》之后的又一部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

三部名人剧主要采用淮剧传统表演艺术形式,突破常规的编、导、演手法,揉进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加进现代化的灯光技术,采用全新的演员阵容,融史实和艺术性于一体,全新了演绎开国总理周恩来、文学家吴承恩和军事家韩信的人物形象。

二.打造淮安“名人三部曲”的思考

《开国总理周恩来》、《吴承恩》和《韩信》三部名人剧的排演,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创作排演剧目定位的重要性。《开国总理周恩来》一剧以宣传“恩来精神”为主,通过市场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吴承恩》和《韩信》则定位于打造精品,以宣传地方文化名人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通过不断加工打磨,《吴承恩》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大奖,并被评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韩信》在精品剧目打造方面已顺利入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在搞精品和打市场的问题上,如何做到有机结合和获得双赢是当前戏曲剧目排演和创作值得深思的问题。《吴承恩》和《韩信》这两部戏目前还没有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剧目的演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较多,在戏曲文化的普及、商业性演出、文化旅游一体化等方面还没有发展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没有从观众心理入手扩大观众群体、普及戏曲文化。近年来,戏曲的观众群体失缺,戏曲的演出市场日渐萧条。几部名人剧的打造,更多的注重文化部门领导及史学专家、编剧、导演的意见和建议,更多的注重大制作、大手笔,没有充分的考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没有从观众心理入手吸引观众群体。现在喜欢戏曲的观众大多数是老龄人,中青年人还不多,那么我们搞戏得想方设法受到年轻观众及票友们的青睐,为众多观众所欣赏和喜爱,不断从观众心理出发,总结经验,才能扩大观众群体。戏曲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热心的观众,长此以往,才能为演出市场打开一条通道。为搞戏而搞戏,没有实现戏曲艺术传播与受众的最大化,这就容易与演艺市场产生背离。总之,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艺作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文艺作品,才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途。

戏曲文化的普及,可以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与帮助下,尝试成立一些戏曲爱好者协会或创办戏曲培训班。比如,在大学校园可以成立“大学生戏曲社团”,在社区等地可以成立“戏曲爱好者协会”,在艺术学校、文化馆站等地可以开办少儿戏曲培训班。然后通过文化教育部门的引荐,邀请我市一些有知名度的戏曲演员、专家到学校、社区或老年活动场所,定期开展戏曲艺术知识讲座,将精品折子戏和有代表性的剧目现场表演给他们看,让他们“零距离”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与美学思想,逐步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民族艺术的无限魅力和博大精深。长此以往,相信他们不再是普通观众,许多人将会是爱好者或“粉丝”。这些观众群体一旦崛起,将会极大的推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二)重剧目制作、轻市场操作。现在很多戏曲院团排演剧目大多使用现代化的灯光、布景、舞美等烘托、渲染舞台情景,剧中设计的好多舞美真可谓是“庞然大物”,光是吊景就有几十道,各种灯光有几百盏,舞台装置时间就需几十小时。如此的大制作,想到基层一线演出或送戏下乡根本无法实现,基层演出场所条件所限,舞台大小不合适所以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最后很可能是负债累累。一部大戏排出来,演不了几场就搁置一边。为什么呢?一是人民百姓想看,这样的大戏到不了家门口,二是演出成本太高,可操作性空间很小。从这点上讲,大的创新剧目倒不如传统戏演出轻便,易于操作。精品要搞,但也得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这样才能不断拓展演出市场。搞这种大手笔的戏最终目的只为参加戏剧节、艺术节拿奖,体现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业绩、成果,而不是为了商业性演出和适应市场需求,某种层度上讲是资源浪费。排演新剧目一味盲目的追求“大场面”和“现代化”,结果却得不偿失。2003年在中央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孙家正部长指出:“脱离市场脱离群众,文化就失去了服务对象,失去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就谈不上经济效益,也谈不上社会效益;群众不满意,文艺自身也会萎缩。”无人看的戏就不能算是好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品味才算是好作品。这就要求戏曲编导在剧本创作题材等方面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符合人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佳作,让艺术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之中。

(三)戏曲院团人才匮乏,人才队伍薄弱。通过一些剧目的排演,充分感觉到淮安市戏曲院团的人才缺乏,人才队伍不强。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及人才队伍的竞争。我们知道,在戏曲团体,专业技术人才和表演人才的成长、培养,其过程是长期的。俗语道:“三年出个状元,十年不一定能出个好演员。”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精通的。

在淮安市的戏曲院团中,有的行当不齐,顶梁的尖子演员缺乏,有的创作和编导人才缺失,有的优秀青年演员外流,有的戏曲精品剧目甚少,这都严重影响淮安市戏曲的发展。要推动淮安市剧种的发展及戏曲文化的传承,文化主管部门就得对一些不合时宜的或不合理的用人体制进行改革,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条件,加大对淮安市戏曲艺术创作、表演、编导等方面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他们提供到表演院团或戏曲学院学习深造的机会。文化系统举办两年一次的“争做德艺双馨文艺人”学习班,邀请戏曲理论专家和表演艺术家等知名人士来淮安授课,既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开阔了演员的视野,对艺术实践也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这就是对淮安市戏曲院团发展的扶持。编剧、导演、作曲等戏曲专业人才是成就一部精品剧目的主创人员,要积极引进;演员是戏曲艺术呈现的载体,再好的剧本总得有人演,戏曲表演人才更是不可缺少的。优秀专业人才和知名演员可以提高剧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拔尖人才和培养骨干人才。有了一流人才,我们才可以生产出精品剧目,有了精品力作,我们才能拥有文化名片,“出人、出戏、出效益”是戏曲院团永远的目标和追求。

(四)文化旅游相结合。进一步打造淮安文化产业品牌淮安“名人三部曲”,是淮安近几年创作排演的艺术水平较高、阵容较大的舞台艺术剧目,三部剧目具有较浓郁的清淮地域特色和古楚文化特征,是淮安文艺作品中塑造和打造地方名人较为全面生动的三部优秀作品,

几部剧目,在人物描写方面均是描写淮安本土人物,艺术呈现形式是淮安地方的主要剧种——淮剧,由于本剧种的戏迷及观众人数众多,塑造的又是本土文化名人,必将会获得社会的好评和观众的认可。而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必将扩大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步形成宣传淮安的文化品牌,提升淮安城市的文化品位,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安,让淮安走向世界。通过不断排演淮安本土历史文化名人剧,充分展示淮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运河文化的水韵人脉,更进一步彰显淮安优秀文化艺术魅力。名人剧在创作之初就确立弘扬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注重剧目创作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着力在传统戏剧塑造人物个性、树立名人形象、弘扬传统美德上寻创新,求突破,以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全新演绎传统历史人物,更易于为观众所接受,为人民所关注。

三部剧目在注重传统戏曲艺术继承创新的同时,更着眼于将文化发展远景与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相结合。剧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文化、大旅游”的发展目标,着力在发展旅游文化上做文章,通过特色文化精品剧目的打造,建设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改变淮安旅游和文化发展脱节的现状,通过精品剧目生产和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淮安文化旅游逐步入轨,力争在文化旅游一体化方面做优做强。通过更多高质量的演出,可以宣传淮安历史文化,结合周恩来、吴承恩和韩信等旅游景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将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有机集合,使之成为苏北的亮点产业。

总之,戏曲艺术是传统的民族文化之瑰宝,戏曲团体始终担负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任务。在文化发展繁荣的今天,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戏曲,是地方文化的品牌与象征。而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繁荣的成果,保护和传承传统戏曲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将地方戏曲作为文化公益性事业加以扶持和保护,鼓励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是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为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吴承恩淮安市韩信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吴承恩:人生不过是一场“西游记”
吴承恩剿匪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学活动掠影
我的奶奶
追韩信
一饭千金的故事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