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美国地理教育的历史嬗变与启示

2011-11-15杨代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教育

杨代虎

(合肥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

20世纪美国地理教育的历史嬗变与启示

杨代虎

(合肥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

20世纪美国地理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其课程组织模式、教育管理权限与知识体系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这一调整是一个重新发现与定位的过程,使得地理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变得愈加清晰。美国地理教育实践对我国深化理解地理教育的意义具有启示作用。

20世纪;美国;地理教育;嬗变;启示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地理教育在美国一直处于冷落的地位。由于地理教育被整合到社会科(Social Studies)中,其教育价值与边界处于模糊状态。作为地理教育家与地理学家努力改变这一状态的结果,二十世纪末期地理教育在美国正经历复苏。回顾美国地理教育发展路径,其重要的基调就是变革,这一变革源自于地理教育界与地理学者、社会团体、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等的对话,从而进一步澄清了地理教育的价值与地位。

1 地方志式的地理教育

地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起源于欧洲。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地理教育被认为是完整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受到重视。但美国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强调分权,地理教育在国家层面得不到统一协调,处于自发状态。在内容上,美国地理教科书很多是从英国照搬过来,都是关于世界奇观的事实,缺少针对本国实际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书本为中心,强调死记硬背。这种地方志式的地理教育背离了其应有的学科价值,使得地理教育只是地理事实的罗列,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地理教育的衰落。到了20年代,地理教育大部分内容完全被整合到社会科中,而自然地理部分则成为科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2 社会科中的地理

被整合到社会科中的地理长久处于不清晰的地位,这一状态持续到大萧条时期和二次世界大战。直到40年代,社会科中的地理课程还只强调区域和人文的内容,完全忽视了自然地理。在课时上,地理课程没有被给予同历史以及其他社会科中课程的平等教学时间。到了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几乎完全消失了,甚至初中很大程度上也不上地理课程。在师资上,教授地理课程的教师很多并不是学地理出身,而是由历史背景的老师来教授。这样用时间维度的角度来教授地理课无疑忽视了地理学的空间角度。尽管社会科中的地理发展十分有限,但仍然对其组织模式与知识体系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1 环境拓展

20世纪20至50年代,在课程组织上,地理课程的内容和技能是以社会科中的“环境拓展(expanding environment)”模式来组织的,其内容编排计划如下表[1]

年级(Grade Level) 主题(topics)K 学校、家和自己(Self)1家庭2邻里和社区3社区和城市4州历史和世界地理5美国历史6世界文化

这种模式的基本组织理念是“把地理上的由近及远和概念上的从简单到复杂结合起来。它的内容编排顺序是从儿童身边的环境开始,如家庭、学校和邻里,依次拓展到社区、州、国家与世界。”[2]加州在该课程模式的实践上走在前面,地理被整合到历史课程中,地理的教授是以时间与空间拓展的顺序进行的,以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但是地理教育家认为,这种模式是以历史的时间轴为主线,丢失了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本质(the essence of spatial analysis),[3]对学生时间维度的思考给予充分的优先,而空间维度的关联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地理中的许多要素并不是以由近及远的方式展开,他们是个复杂的系统,是不断嵌套和跨时空的交互作用,这种模式不能完全体现地理学的特征而受到质疑。

2.2 《高中地理项目计划》

60年代,为了提升几乎消失的高中地理教育,由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美国地理学家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主持发展了《高中地理项目计划》(High School Geography Project(HSGP)),其目的旨在针对性地为高中开发适合的地理教材,鼓励学生探究,并提供适当的体验。例如该项目开发的一套教科书《城市时代的地理》共6册,由麦克米兰公司(Mcmillian)出版,分别为城市地理、制造业和农业、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生境和资源、日本。以下是“政治地理”中的教学活动、学时和教学策略。[4]

教学活动 学时 类型 活动内容部门 5~8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国会议员、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公民三方来决定如何在各部门分配国家预算一人一票 3~4 研讨学生尝试在某州重新划分选区以解决选票分配不公平问题,并根据政党与登记选民的联系等信息作评价学区设置 2 问题解决学生依据标明工商业区、小学、家庭收入和人口密度分布的城市地图,来配置高级中学的数量和位置伦敦 4 阅读和讨论学生以伦敦为例,讨论大都市的管理、政府功能、行政单位的规模与重组等问题

美国的《高中地理项目计划》项目力求改变机械式的地理教学方法,在课程组织模式上强调地理教材的平台作用,通过师生的互动,学生参与的方式来获取地理知识与技能。但遗憾的是,由于《高中地理项目计划》开发的新的学科方法旨在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地理技能,而不是传统的地理知识的记忆,这就给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能够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并能够将学生引导到相应的学习方向。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地理教学方法,加上计划没有及时提供师资培训以及开发教材的指导,使得该计划没有普遍推广开来。

3 五大主题

80年代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美国的发展需要对这个外部世界有更加切切地理解,而美国学生在地理上的不良表现与这个时代要求是不相符的,外界要求提升地理教育的呼吁被提出来,以此来告诉教育决策人在美国的学校里面需要加强地理教育。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明确地理课程的地位以及地理知识体系的清晰性。因此,1984年国家地理教育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和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成立了一个联合委员会,旨在重新确立地理在学校中的位置,并出版了《中小学地理教育指导(Guidelines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这本28页的小册子确立了地理学研究的五个主题,主题一:位置(Location),主题二:地区(Place)主题三:人与环境关系(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主题四:迁移(Movement)主题五:区域(Regions)。五大主题的课程模式对地理知识体系进行了一个框架式地精炼,改变了地理学习的零散状态,使得地理课程能够向其他学科一样有着清晰的目标和可操作性,为地理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活力。但是五大主题也受到地理学家的批评,因为这五大主题课程模式并不能涵盖地理学的全部内容,地理学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是非线性的。此外,地理教师的培训也没有及时跟进,许多教师并不能有效地按五大主题进行教学。因此,一直到80年代,地理教育发展仍然十分有限。

3 地理课程设置的争论

尽管地理在美国社会科中的课程组织与知识结构不断调整,但美国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表现仍然乏善可陈。到了80年代,有学者指出:应该受到指责的是社会科的组织模式,在社会科中地理总是其他课程的附属。例如,美国地理学家协会负责教育事务的主任塞尔瓦托(Salvatore)敦促道:“在公共学校的课程中,地理应该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独立的地理课程可以专注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上,例如:概念、态度(attitudinal)、技术的学习可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可迁移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5]但长久以来,地理一直被包含在社会科中,美国社会科的理念是注重不同学科的关联,强调学生能够用不同学科的视角来解决问题,最终能够用整体观来审视世界。由于地理学科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无疑是社会科中关联其他学科的重要课程。与历史不同的是,通过地理课程可以以横向的方式把不同学科整合到社会科的内容g里来,社会科委员会提出了“交响乐团模式”来形容学科间的整合问题,“当交响乐团(社会科)演奏某一曲目(主题)时,各种乐器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某一乐器主奏(例如历史),其它乐器伴奏(例如地理或经济)。有时候,数种乐器(历史、地理、经济)合奏以表现某一主题。”[6]但这种课程组织模式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不相适宜,难以提高学生地理成就而受到质疑。一些地理学家认为,在社会科中,地理往往被历史、政治、公民等课程所遮蔽,使得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受到影响。尽管地理教育家的动议作为提高地理教育地位的一种努力有其建设意义,但地理如想独立出社会科,这是美国社会科教育委员会不愿看到的,这不仅违背了社会科的教育理念与长久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为其他科目单独设科提供依据。就笔者看来,问题的重点不是如何设置课程的问题,而是开什么处方。我国地理课程虽单独设置,但学生对地理的应用价值也同样没有表现足够重视。地理教育家需要列出地理学中共享的、序列的和持久的部分,以体现其学科价值。

4 核心课程的确立与课程标准的制定

进入90年代以来,地理科学本身的发展,以及与信息技术结合所产生的3S技术在国民经济上得到广泛应用,地理教育价值在决策层那里得到重视。1989年9月,老布什总统召开教育高峰会议,会后发表了题为《国家教育目标报告:建设一个学习者的国度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Building a Nation of Learners)》的重要报告中将地理列为核心课程。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 2000:An Educate America Act),再一次以法律形式将地理指定为核心课程。这使地理学科在法律与政策层面处于十分优越的地位。[7]

上述法案解决了长久以来地理教育存在的不清晰定位的问题,但提升地理教育还需要改变社会科中的地理知识体系被随意教授的局面。作为前述课程设置争论的一种妥协方式,地理仍然在社会科中,但需要一个清晰的课程标准来保障地理教育的质量。这一诉求与90年代美国兴起的“标准运动”相耦合,在这场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使得《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Geography for Life: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制订的实践得到展开,以课程标准的形式确定地理在社会科中的教授内容,改变地理知识随意被肢解的现状,以使美国公民具备相应的地理素养(Geography Literacy)来应对将来的挑战。下面两幅图分别为《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制订前后,美国各州制订地理课程标准的情况。[8]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出台前的1989年,没有一个州有地理课程标准,而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四年后,制订地理标准的州数有了很大的增长,这反映了地理教育得到回升,逐渐受到重视。从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在对1994年与2001年全国地理教育进展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in Geography)的数据比较来看,2001年四至八年纪学生的地理成绩显著比1994年要高。同时各学校给予地理教学的时间也加长。大学新生修学地理的人数也在增加,这在几年前是没有过的。二十世纪,美国地理教育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由被忽略到重新发现,这个过程也是对地理教育的意义一个不断深入和拓展。

5 对我国地理教育的启示

美国地理教育的演变是与其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分不开的,针对的是美国的地理教育问题,但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地理教育价值的探索、争论与定位却对我们正确把握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5.1 地理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部分

地理课程在美国学校长久处于一种“小媳妇”的地位。这种忽视导致的结果是美国公民地理素养的不足。但上个世纪后期,地理教育在美国被重新发现。随着全球化趋势,美国公民需要参与到全球事务中,就必须对世界各区域有着充分的认知,地理教育为美国公民与世界对话提供了共识与基础。美国地理教育价值的回归过程对我国深入认识地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地理教育在我国也经历数次波折。1993年高考实行3+2考试,文科高考取消地理,使中学地理教育跌入谷底。随后,地理又被纳入高考的内容,地理教育开始走出低谷。这说明我们对地理教育的价值与定位认识不够清晰,我们应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理解地理教育。一方面,现代地理学本身由传统的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在处理环境、资源、人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公民也需要掌握相应的地理技能来预测、优化生活环境中各系统要素。另一方面,地理教育不能仅理解为传递学科知识与技术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一种素养,为公民的决策提供文化上的支持。地理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养教育。

5.2 地理教育管理权限应适当保持一定张力

从20世纪美国地理教育管理权限变迁来看,美国地理教育属于各州事务,各州负责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但到了世纪末期,在地理教育管理权限上,作为对过去地理教育各自为政局面的纠正,联邦政府在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强化,美国国家地理标准的制订则反映了联邦政府对地理教育管理的强化,希望通过国家标准来促进学校改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但联邦政府的强化管理也遭到反对,其理由是妨碍了地方和学校的教育自主权,妨碍了地理教师的学术自由。实际上,我们须认识到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在地理教育管理权限上的争执构成了推动地理教育改革的持久张力,这种张力不断推动地理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创新。

5.3 地理教育须在学科体系与学生发展之间达成一定的平衡

作为对杜威经验主义教育哲学的修正,到世纪末期,美国地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要素主义的教学理念,着力于对地理学中核心知识、观点的掌握,并随年纪不断提升,力求改变地理知识凌乱的状态,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清晰性。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却经历一个相反的过程,美国地理教育这一动向却是我国需要淡化的。我国以往的地理课程内容主要从地理科学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涉及的知识点繁多,不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性学习。[9]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我国地理教育中存在的知识中心主义、学科本位的弊病将不会得到根治,地理教育将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意义。从中美两国过去的经验来看,过分强调任何一面都会使地理教育处于不利局面,核心是在两者之间建立平衡的钟摆。

[1] Mason Gary.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Geography in A-merican Schools[J/OL].http://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 storage- 01/0000019b/80/34/47/1b.pdf,1980-07-17/2008-12-25.

[2] 韩雪.美国社会科课程的历史嬗变 [J].比较教育研究,2002.(6):114.

[3] Susan Munroe and Terry Smith.State Geography Standards:An Appraisal of Geography Standards in 38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R].The Thomas B.Fordham Foundation,1998.17.

[4] 韦志榕.中学地理课程和教材国际比较研究之三[EB/OL]http://high-school.goodedu.cn/Article/compulsory- edu/200412/17.html,2004-12-15/2010-12-25.

[5] Meredith,Sydney J.Improvement in Geography Education[EB/OL].http://www.ericdigests.org/pre-923/geography.htm,1985-11-00/2010-12-23.

[6] 刘美慧.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之评介[EB/OL].http://hist.cersp.com/kcjs/kcyj/200510/226.html,2005-10-24/2010-12-23.

[7] 仲小敏,宫作民.20世纪末美国地理教育发展的思考 [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7-8):7.

[8] Zachary Andrew Moore.GENIP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Geography in K-12 Curriculum in the US[EB/OL].http://genip.tamu.edu/moorefinal.ppt,2004-04-23/2010-12-18.

[9] 李金国.国际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6):44.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y Educ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Its Enlightenment

YANG Dai-hu(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China)

American geography education has been experiencing constant chang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during which the paradigm,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ubject matter have been adjus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The adjustment itself is actually a rediscovering and repositioning process,which enables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value and position of geography education.The practice of American geography education will enlighten our countr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y education.

the twentieth century;American;geography education;evolution;enlightenment

G632.3

B

1674-2273(2011)06-0096-04

2011-09-05

杨代虎(1975-),男,江苏南京人,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教师,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程教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