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的历史地名采集

2011-11-15李黎

测绘通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历史

李黎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湖北武汉430022)

基于GIS的历史地名采集

李黎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湖北武汉430022)

为充分发挥历史地名的作用,在现势地名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筛选,对有价值的历史地名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基于GIS进行采集与建库,从而实现历史地名的共享和应用。

历史地名;地名;GIS;历史栅格图

一、前 言

在我国众多的古籍中,不仅记载了大量的地名,并对许多地名的读音、含义、位置、沿革以及命名规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4 000多个各类地名,其中对部分地名的命名原由、名称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北魏郦道元著写的《水经注》记载了20 000多个地名,其中有语源解释的多达2 300多处。

地名是特殊的信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地名不但记录着山川等地理自然元素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城市功能的变化轨迹和乡风民情。地名传承了历史,积淀、升华了文化,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向往。一个地名就像一本鲜活的纪念册,往往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有时候是承载古老的故事,有时候是镌刻不平凡的历史,有时候是纪念杰出的人物。

地名在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的使用,每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但是人们对地名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随意更改、废止古老地名的现象屡禁不止。例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改造中,忽视了对那些反映古城历史文化风貌的古地名或传统地名的保护,盲目地更改古地名,致使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地名变更或消失,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历史地名

1.地名的定义

地名是对不同地域或不同地理实体人为赋予的专有名称;是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是特定地理实体的代号;是区别某一特定地理实体与其他地理实体的一种标志。

一般说来,地名的命名有5个来源:① 描写自然景观的;②记叙人文历史;③ 原住民族姓;④ 寄托某种思想或感情;⑤古老地名移用。

地名是工作、生活、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地名不是天然就有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赋予的。经过长期的积淀,地名从只有当地的少数人知道并使用,逐渐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使用。这些约定俗成的地名经过标准化、法定化后成为法定的标准地名。标准地名是由有关政府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并予以公布使用的。

2.历史地名

历史地名是地名在过去不同时期的名称。这是因为地名与政治、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地点的地名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以武汉市为例,1927年国民时期首次正式出现,此后,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历经分分合合,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命名为武汉。此外,环境的变迁也会导致地名变动。例如,我国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企事业单位名称等一大批地名也随之更改,出现新的地名。

3.历史地名的特性

地名不仅包括文字代号,而且包括早期的图形符号,信息时代还有数字代号。地名具有两种本质属性:①位性。地名具有空间位置特性,明确表明地理实体是在地球表面的方位和范围。②社会性。地名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化始终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制约。

历史地名除了以上两个特性外,还有两个特性:

1)时空特性。历史地名除了与特定位置、特定范围等密切相关,还与时间密切相关,不同的时期,地名变化是非常大的。

2)文化传承特性。历史地名是一个地理实体的专指,承载着它的历史沿革和语源文化。历史地名一旦更改或消失,其“专指”功能同时消失。

三、历史地名分类

与现势的地名一样,历史地名也必须进行分类管理。一般说来,历史地名分为两大类:① 自然地理实体类的历史地名;② 人文地理实体类的历史地名。

1.自然地理实体类的历史地名

自然地理实体类的历史地名一般涵盖山岳、水系、岛屿、陆地等地名的变化。

(1)水系类的历史地名

水系类的历史地名主要是指河流、湖泊、人工水利等在不同时期的名称。由于江河水系、湖泊的改道,或者水利设施的兴废,经常会导致水系类的地名出现变动。例如长江,就曾经叫大江、扬子江;杭州西湖古称武林水、钱塘湖,又名西子湖。

(2)山岳类的历史地名

山岳类的历史地名主要是指以山脉或山峰做地名,这部分地名变动相对较少。但是在记载山岳名字的书籍中,由于编撰人的收集范围或主观思想,甚至政治需要,山岳地名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红色摇篮井冈山,旧称永宁山、宁冈山。

(3)岛屿类的历史地名

岛屿,特别是海洋岛屿,由于绝大部分人迹罕至,甚至时隐时现,其名称变化更是多样。我国海域的岛礁就普遍存在无名、重名、用字不规范、读音不正确和含义不雅等不规范问题。例如海南岛,旧称珠崖、儋耳、琼台。

(4)典型自然遗存类的历史地名

典型自然遗存类的历史地名主要是指标志性的景观、景点等,这些与人文是密切相关的。

2.人文地理实体类的历史地名

(1)行政区域类的历史地名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划分的区域。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县(区)、乡(镇)、村等。在历史上,由于政权的更迭,每次更朝换代都必然导致省界、县界甚至乡界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因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曾经在不同时期对全国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调整和分合。行政区划每调整一次,都必然带来地名的变化。行政区域类的历史地名主要是记载这一类的历史地名。

(2)居民点类的历史地名

居民点类的历史地名主要针对城镇居民点和农村居民点的地名变化,包括城市、集镇、自然村、庄、屯、集、堡等,还包括工矿区的居民点和农、林、牧场中的居民点。

(3)交通类的历史地名

交通类的历史地名主要是针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码头等交通设施以及附属设施,由于它们的兴废、变迁往往也会导致地名的变化。例如京广铁路,最初称为平汉铁路,延长后改为京广铁路;并且由于城市发展,其在武汉市区的一段西迁,原址已改为城市干道。

(4)水利、电力类的历史地名

水利、电力类的历史地名主要是针对水库、排灌设施、堤堰等水利设施和电站等电力设施的兴废导致的地名变化。

(5)风景名胜类的历史地名

风景名胜类的历史地名主要包括纪念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点)、自然保护区以及房屋、亭、台、碑、塔、场等建筑物,还包括所有不能归入上述类别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

(6)机关企事业单位类的历史地名

机关企事业单位类的历史地名主要是因为党政机关、军事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民间组织的变迁导致的地名变化。

四、历史地名采集

1.历史地名的GIS特性

历史地名与现势地名一样,与地理位置有密切的联系,是附着在地理要素上的信息。无论是地名还是历史地名,作为当今社会的基本信息之一,在交通、公安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历史地名本身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名成果,而且由于其特有的时空性决定了其还是重要的索引数据。而GIS正是管理时空数据最有效,也最实用的应用系统。

历史地名通过地理坐标和地理编码实现基于GIS的管理和应用。

2.采集的基本原则

历史地名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性原则:历史地名的采集建库必须适应地名管理的国家标准体系。

2)兼容性和共享性原则:历史地名与现势地名兼容,以保证数据交换和共享。

3)可扩充性:历史地名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在系统提供的统一标准下进行数据扩充和更新。

4)唯一性原则:每一个历史地名能够自数据库中被唯一识别。

3.基本工作流程

历史地名作为现势地名的延伸和扩充,反映了现势地名的历史和变迁。因此,历史地名的采集是在现势地名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到采集工作量,历史地名的采集应分批分次进行,基本工作流程是:

1)从现势地名库中提取所需要的地名。

2)对于历史保护建筑地名进行甄别,特别是历史名称与现势名称的对比和关联。

3)提取地名所在图幅的图幅号,跨图幅的地名一般只提取起点、终点、中间点三个位置的图幅号。

4)将地名与历史图进行关联调用,采集历史地名。

5)历史地名的质量检审。

6)历史地名入库。

4.现势地名的提取

从现势地名库中提取所需要的地名,一般遵循以下要求:

1)具有地标意义的江河、湖泊、水系、山岳、风景区的地名。

2)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和普通道路等地名,但是不包括小区内部道路。

3)具有地标意义的高层建筑名称。

4)列入历史保护建筑清单的历史建筑名称。

5)区域地名是指一个片区的习惯统称,如花桥、万松园、阅马场等。

6)其他需要列入的地名。

将提取的现势地名的数据库独立出来,制作历史地名采集工作库。对于已关联坐标系统的历史地名,直接生成工作地名库即可。如果没有关联坐标系统的历史地名,则首先建立无地理特性的历史地名表,采用手工对比方式关联图号,生成工作地名库。

5.数据库定义

历史地名的采集是基于GIS直接进行数据库采集。

历史地名数据库的结构必须包含:现地名、现坐标系、现坐标、不同年代的名称、地名类别、地名等级、地名标示码等信息。

6.历史地名采集

为了采集历史地名,使用ArcGIS Engine作为基础控件,以.NET 2005为工具研制开发了历史地名数据采集系统,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历史地名数据采集系统界面

该采集系统可以直接调用已经建库的历史数字栅格地图,实现历史地名的定位和采集,并具备放大、缩小、平移等GIS基础功能。

该采集系统以现势地名为基础,并可直接在屏幕上采集现势地名在不同年代的历史地名。该采集系统划分为20世纪30年代以前、20世纪30年代—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地名。采集历史地名是直接与地理属性进行关联挂接。

历史地名的采集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审,以确保历史地名的准确。

目前,在已经开展的武汉市历史地名采集与建库第一期工作,只选择了武汉市的主要道路、著名历史保护建筑、部分区域地名等共计617个进行历史地名的采集与建库,填补了武汉地区同类工作的空白。

五、结束语

历史地名信息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对地名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对社会的有效管理都对快速获取和传递地名信息提出越来越高要求。因此,在建设规范、标准的现势地名信息数据库的同时,维护好历史地名数据库,为政府管理、公众信息查询提供完整、准确、方便、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是当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 梁汝鹏,李淑霞,李文娟.基于地名本体的空间数据组织与服务研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0(2): 175-179.

[2] 张春奎,郭庆堂,许有田,等.基于MicroStation平台地名数据采集更新方案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2):191-195.

[3] 王际桐.地名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4] 庄怀耀,邢超,孙朝阳.ArcIMS初级教程[M].北京: ArcInfo中国技术咨询与培训中心,2002.

Collecting the History Geographical Names Based on GIS

LI Li

0494-0911(2011)10-0070-03

P281

B

2010-10-12

李 黎(1972—),男,江西吉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GIS开发和利用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