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思考

2011-11-14朱美芬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教学效果基础

朱美芬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思考

朱美芬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要切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老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努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效果;调查;思考

自2006年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以来,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从教材建设到多媒体课件开发,从考试方式改革到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校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为评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为下一步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一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调查。本文即是在对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占修习学生总数的15%;回收有效问卷865份,占修习学生总数的14%以上,有较好的代表性。问卷设计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排序选择以及开放式问答等题型,共30题。以下从六个方面就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一)学生对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认识

问卷就学生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认识设计了以下问题:

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目的和意义(多选)”问题,81.39%的学生选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72.37%学生选择“获得必要学分”, 22.54%的学生选择“为考研打基础”,21.73%的学生选择“获得高分,以提高总平均成绩”。说明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目的有理想与务实结合的特点,而且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对课程学习有较长远的计划与打算。

对“你认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能提高你的(可多选)”的问题,76.76%的学生选择了“政治思想素质”,82.66%的学生选择了“道德素质”,49.60%的学生选择了“文化素质”, 46.92%的学生选择了“心理素质”。这组数据揭示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

对“与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相比,你认为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主要侧重于”的问题, 88.32%的学生选择了“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知行统一”,6.01%的人选择了“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和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5.66%的人选择了“基本道德理论的学习与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说明学生对在大学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与在中学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功能有着明晰的认识。

(二)对教师师德、教学水平的看法

对“你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按重要性排序)”的问题,回答如下:

问题重要程度及百分比1 2 3 4 5 6 A.信仰坚定、人格高尚 45.43% 10.87% 9.71% 10.98% 11.45% 10.87% B.严于律已、言传身教 10.75% 34.57% 16.07% 14.34% 12.60% 10.98% C.尊重学生、宽严相济 9.25% 17.46% 34.10% 17.80% 13.18% 7.51% D.讲课有深度、善于联系实际 13.06% 14.45% 17.57% 25.78% 14.80% 13.64% E.语言生动风趣、表达能力强 14.10% 15.38% 11.10% 14.91% 30.98% 12.83% F.举止大方、和蔼可亲 6.71% 6.59% 10.75% 15.49% 16.30% 43.47%

从上表数据说明,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必须自己坚定信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将知识表达出来,还要善于联系实际。这是新时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对于“你认为你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对其授课程内容”选项,23.70%的学生选择“坚信不疑”,72.02%的学生选择“基本相信”, 4.28%的学生选择“不信,仅仅是工作需要”。说明教师能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宣传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并将这一信息强烈地传递给了学生,也表明教师相信其所授课程的内容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三)对课堂管理情况、教学要求的看法

在问及“你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要求”时,35.14%的学生认为“严格”, 60.00%的学生认为“一般”,另有4.62%的学生认为“不严格”。说明大部分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不太严格,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师要求严格。

在该课“教师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上, 72.83%的学生选择了“是”。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已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班级,学生认为教学课件“影音图文并茂,内容生动丰富”的占48.09%,“以图片为主,内容较丰富”的占12.83%,“以文字为主,配以少量图片”的占22.08%,“基本是文字,只能替代黑板的板书”的占9.13%。这一数据说明大部分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生动丰富,达到了多媒体教学的要求,但也有少数教师制作的课件仅仅是黑板板书的替代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的回答也证明了为一点,有42.89%的学生认为“好”,44.7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认为效果“不好”的占4.39%。

在教学内容方面,当问及“你认为你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是否做到了(可多选)”,选择“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并与时俱进”的占被调查学生的64.86%,选择“系统有效地传授理论”的占58.38%,选择“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的占 49.83%,选择“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占59.88%。这一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并与时俱进、系统有效地传授理论、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对于“你认为你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可多选)”的问题, 62.31%的学生选择“涉及了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1.97%的学生选择“介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不同理论、知识与论点”,47.98%的学生选择“有教师个人的独到见解”,33.64%的学生选择“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说明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能涉及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能介绍不同理论、知识与论点,有个人的独到见解,并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对于教学方式,多数学生认同教师上课能做到“逻辑层次清晰”(65.55%),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内容适时教书育人”(83.24%)。但认为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的只有20.69%,“偶尔”交流的占到了65.66%,还有13.53%的认为学生教师“从不”在课后与学生交流。说明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不够。

此外,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希望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学班级规模不宜过大,最好控制在两(31.21%)、三(39.77%)个自然班以内,即 60—90人。

(四)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看法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需要实践教学环节(90.40%),而对“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可多选)”,有的选择“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理论的理解”(22.20%)、有的选择“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5.55%)、有的选择“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24.28%),认为以上三者兼而有之的占到了69.02%。说明学生普遍认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理论的理解,并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在问及“你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过实践教学环节吗?”时,回答“开展过”的有45.55%,回答“没有开展过”的占到了54.45%,说明在大部分班级中没有或很少开展过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开展过实践教学环节的班级中,半数以上同学认可其教学效果(认为效果好的占12.02%,较好的占46.47%)。而大家喜欢的实践形式(多选)依次为“观看影视资料”(75.95%)、“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7.23%)、“结合教学内容排演专题节目”(37.34%)、“组织演讲、辩论赛”(36.88%)、“利用假期专题调研”(31.68%)。说明大部分学生比较倾向于占用时间较少、形象生动的实践教学形式。

(五)对考试纪律与成绩评定的看法

学生对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考试纪律要求程度的评价为“严格”的占60.35%、“一般”的占37.57%、认为“不严格”的仅有2.08%。表明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考试纪律要求比较严格。而学生最喜欢的考试方式是“课外开卷(写论文或写调研报告)”(36.76%),其次是“开卷与闭卷结合”(28.09%)。说明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应采取开放式、以考察综合素质为主的考试方式。对于成绩评定方式,认为“平时成绩为主,期末考试成绩为辅”的占到了55.72%;认为“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为37.57%。表明大部分学生主张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不希望只根据一次期末考试来确定自己的成绩。

(六)对提高效果的建议

在要求学生对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因素重要性进行排序的问题中,学生的选择如下表:

问题 百分比1 2 3 4 5 6 7 A.教学内容 21.50% 15.14% 16.30% 14.68% 15.38% 12.95% 3.58% B.教材质量 5.66% 15.61% 12.25% 16.42% 22.66% 16.07% 10.87% C.教师的教学能力 10.17% 25.66% 26.47% 17.11% 10.52% 6.24% 3.35% D.课堂组织形式 8.32% 15.49% 21.50% 24.97% 16.30% 10.06% 2.89% E.考试方式 3.24% 3.82% 5.20% 5.78% 13.64% 23.93% 43.93% F.学生学习积极性 31.91% 16.18% 11.91% 11.33% 10.75% 12.83% 4.62% G.社会环境 18.73% 7.98% 6.13% 8.67% 10.29% 17.57% 30.17%

可见,对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在第一的前三项分别为学生学习积极性31.91%、教学内容21.50%、社会环境18.73%;重要程度排在第二的前三项分别为教师的教学能力 25.66%、学生学习积极性16.18%、教材质量15.61%、课堂组织形式、教材质量紧随其后。说明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社会环境与教学内容,而这三项又密切相关。

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思考

上述调查可见,总的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是好的,但在教学内容与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

(一)提高老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调查中,学生认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中最重要的是信仰坚定、人格高尚、严于律已。说明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师德尤其重要。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成效,影响到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

现在的大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性,不会轻易接受某种思想与价值观,又更加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学习的积极性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情绪的影响。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和感染力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的形象感染力与人格魅力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要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并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全而发展。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播知识充满了期待。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在继承德育教学优良传统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拓宽德育途径,改进德育方法。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避免多媒体课件沦为黑板板书的电子替代物。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自觉、自主的行动。把灌输式、说教式和号召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互动式和情景式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本,寓教于学、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在平等的气氛中引导大学生成长,在师生互助互学的过程中将枯燥的学习化为有趣的学习,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地将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调查结果显示,90.40%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需要实践教学环节。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理论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结合时代特点、学校特色与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做到兼顾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要求、兼顾常规教学内容与时代主旋律、兼顾学校特色与专业特色。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重点组织实践教学和一般安排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期间实践教学与假期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察社会、了解国情、开阔眼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教师师德的培养,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只有通过上述几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并通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DB/OL].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772/201001/xxgk-80415.html.

[3] 严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4] 皮 伟,刘先凡.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环节新途径[J].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07,(2).

Analyzing and Rethink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Ideological and Ethic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ZHU Mei-fen
(School of Humanities,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

To effectively imp 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of“Ideological and Ethic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survey investig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that reflect the issues in areas such as the political ideology of the teacher quality,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cultivation and the legal basis;effect;investigation;thinking

G641

A

1674-2273(2011)04-0116-04

2011-04-08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ZXB006)、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06SJD720022)

朱美芬(1965-),女,江苏宜兴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陶有浩)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教学效果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