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袋血液的安全之旅—走进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2011-11-13全逸先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1年6期
关键词:机采血站献血者

如果你曾参加过无偿献血,那你一定很好奇鲜红的血液到底是如何被输送到另外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身体里的。

这袋满载着爱心的血液,从离开你身体的那一秒钟开始,它将度过一次怎样的旅程?血站的工作人员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血液安全?又会经过哪些环节,它才能成功输进最需要它的人的身体里?

近日,本刊记者探访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近距离观察和体验了无偿献血的各流程环节,为您全方位展现一袋血液的安全之旅。

全血捐献

登记、征询、检测一个都不能少

早上10点,记者到达位于海淀区北三环中路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一层大厅时,那里已经坐满了等待献血的市民。

“这里是全血采集室,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作流程,我们需要对献血员进行身份登记,查验身份证,然后进行病史等相关情况的征询。献血者需要认真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提供以前是否献过血、有无家族病史、是否患有不适宜献血的疾病等个人健康情况,以协助工作人员对其自身是否适宜献血做出客观判断。此后,在正式献血前每位献血者还要经过快速检测,如果结果合格,您就可以献血。”

2008年4月1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献血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献血的流程主要包括献血者身份核查、健康征询、体格检查、献血前检测、血液采集和献血后关爱等6个步骤。献血者首先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身份核查,通过核查的献血者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由医生进行健康情况征询,若健康征询合格,即由工作人员对献血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测量体重、脉搏、血压等,并取末梢血或静脉血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才可以采集血液,献血后的献血者要在献血现场适当休息,领取无偿献血证和纪念品。

10时30分,市民沈飞走进血站,登记、体检、化验。配合工作人员完成一系列程序后,沈飞坐在一旁耐心等待检测结果。十分钟后,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工作人员为沈飞绑上止血带、扎上采血针,采血正式开始。

在全血采集区域,记者看到很多像沈飞这样前来献血的市民们正有条不紊地按照规定的献血程序,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采集的血液都有唯一性“身份”标签。为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每次献血前都要对献血者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献血前主要进行血比重、转氨酶、ABO血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献血后为保证血液安全,对于所捐献的血液,还要按照国家标准,在实验室内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有转氨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ABO血型、Rh血型等。只有检验结果符合标准的血液才能用于临床输血。

小贴士

献血前应做哪些准备?

第一,献血实行实名制,献血时一定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护照、驾照、军人身份证等。

第二,献血前一天应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前两餐应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不要吃高脂或高蛋白食品,如肥肉、油条等。

第三,献血前不要服用任何药物、不要饮酒。

第四,两次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应满六个月。

成分献血

以机采血小板为例

成分献血是健康公民通过血液分离机捐献血液中某一种成分的无偿志愿献血行为。捐献的成分可以是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或外周干血细胞,目前国内以捐献机采血小板最为普遍。

2009年2月22日西单、王府井街头采血

2011年4月8日八一女蓝主教练隋菲菲无偿献血

“人体血液中含有很多不同的成分,有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献血指的就是只采集血液中某些血液成分,这样的一个好处是成分血在临床上使用更加有效。给患者输血的时候,如果输注全血,其实未必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特定的患者可能只需要红细胞,还有的患者可能只需要血小板。针对临床需要可以提出全血中特定的成分,患者需要什么就输入什么,这就是成分输血。

小贴士

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捐献多少全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全血捐献的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累计献血量3万毫升。

对于成分献血的好处,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网站上有这样一段介绍:一袋机采血小板成分可以使因止血困难而濒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一袋机采粒细胞成分可以使严重感染无法控制的患者得以缓解;一袋机采外周血干细胞成分可以移植给罹患不治之症的血癌病人,使其重建造血功能。机采成分血使临床医生拥有了更多和更有效的医疗手段。假如还是沿用捐全血的方法就不容易达到上述目的。一位成分血捐献者可以向病人提供一个治疗量的血液成分,不但快捷简便、临床疗效好,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因输入多人份血小板产生的副作用。

2009年2月22日西单、王府井街头采血

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濮存昕

冬日街头的献血车

小贴士

献血是否有损健康?

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 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200毫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不会影响健康。

对于机采血小板来说,采集血小板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一定的环境要求,所以捐献机采成分血一般都在条件较好的血站内进行。血小板成分捐献者的健康标准与捐献全血者一样,献血前需先做健康体检和化验。捐献成分血者前一天应有较充足的睡眠,前一餐勿食过分油腻的食物,勿饮酒,一周内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上机前还要做血小板计数。

在献血过程中,记者看到捐献成分血与捐献全血的流程基本相同,但血液采集过程中增加了血液经分离后回输的环节:从一只手臂入针通过相联接的经过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分离出所需要的某一种成分(如血小板),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输注给献血者本人,因此,捐献成分血所需要的时间与捐献全血相比要长。

在捐献成分血的过程中,记者看到捐献者的血液都在经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每位捐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捐献机采成分血所要求的基本条件也相对严格一些,包括捐过血且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体重五十公斤以上,年龄18至55周岁、手臂上的血管较明显、能应约抽出三个小时到血液中心或献血小屋捐献成分血。

目前临床需要最多的机采成分血是血小板。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一般在捐献常规剂量的血小板后,48小时内体内血小板量即可恢复到采前水平,比捐献红细胞的恢复时间要短得多。因此,捐献者可以每间隔4周捐献一次,如果不足4周,血小板计数应大于150*10的9次方。

2009年11月2日邓亚萍献血

血液制备与检测

“分身”“考试”同时进行

全血捐献后,呆在密封血袋里的血液到达的第一站是待检库。

“在血液中心待检库,每袋血的血型、血量等条码信息被工作人员录入电脑,经过核对后,一袋袋血被发往成分科进行分离制备,同时与每袋血对应的血液标本被发往检验科进行检验。”

在血液成分科,记者见证了1袋全血“变形”为2袋成分血制品的过程:从待检库发来的血被放入一个个离心桶,经过称重,离心桶被放入一台长相酷似大锅的低温大容量离心机,开始离心。15分钟后,红色的血液在袋子里逐渐分成两层,上半部分是黄色的血浆,下半部分是暗红色的红细胞。经过手工分离,红细胞被挤入一个袋子保存,成为悬浮红细胞,经过核对、包装后就可以入库备用了,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品种。被分离出的血浆则放入另一个袋子,在经过速冻后将被冰冻保存备用。

百分百一次性器材

每袋血液都有唯一性“身份”标签

在一袋袋全血“分身”的同时,与每袋血同源的血液样本则在检验科接受“考试”,以确保安全性。在这里,血样将接受转氨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ABO血型、Rh血型7个项目的检测。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每一份血样被分成两份,由两组检测人员用两种检测试剂和不同的检测设备进行两遍检验。整个检测过程大约需要5个小时。与临床检验不同,血站所进行的血液检验工作是对血液的筛查,对检测的灵敏度要求更高,“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

一袋血经过上述“分身”、“考试”,到最终被贴上合格标签移入合格库,整个过程为1天时间。由于血液的保质期只有35天,所以合格库的血液一般将会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到各用血医院。

小贴士

献血后要注意什么?

第一,献血完毕后,请用三个手指压迫针眼处5至10分钟。

第二,献血后1至2天内,请保持针眼的清洁卫生,不要着水,以防感染。

第三,献血当天应适当休息,献血后2至3天内请不要做剧烈运动,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不受影响。

第四,献血后正常饮食,可适当补充易于消化吸收且又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但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胃肠功能。

第五,正常情况下,献血后身体的血容量在1到2小时内能自我恢复,蛋白质两天内就能补充上,红细胞在3周内即可自我恢复。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成分血献血机

血液标准

护航安全之旅

血液在现代医疗和科研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输血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拯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实践和支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工作是由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系统工程。要降低输血风险、保障血液安全,就必须统一和规范采供血、临床输血等相关活动,就必须通过血液标准化予以制度保障。只有实现血液标准化,才能保证血液应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证医疗用血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

我国的血液标准化建设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血液管理体系日益完善。1993年,为规范血站执业行为,卫生部制定了《血站基本标准》,后于2000年进行了修订。1994年,卫生部颁布了《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后于2000年依据《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1999年,卫生部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00年,卫生部颁发实施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1年,国标委和卫生部批准发布了GB 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9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WS/T 203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3项标准。2006年,根据修订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配套颁布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一系列的标准、管理办法、管理规范对血液质量要求、血站管理、临床输血技术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我国血液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比如2006年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中,第二章一般血站管理第三十四条就明确规定,血液的包装、储存、运输应当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血液包装袋上应当标明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储存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血站管理办法》,GB 18467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了一般血站献血者健康检查的项目和要求,适用于一般血站对献血者的健康检查,GB 18469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规定了一般血站提供和临床输注用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标准,适用于一般血站提供和临床输注用全血及成分血。《献血场所配置要求》、《血液储存标准》、《血液运输标准》都已在2011年制定完成并上报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审核,《血液和献血者的检测及判定规则》、《血液检测定性试验性能确认的基本方法》、《血液质量控制要求》、 《献血相关并发症监测》等标准也正在紧张的起草制定过程中。

小贴士

无偿献血是否可以免费用血?

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五倍的血液,十年后免费使用献血量两倍的血液,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自献血者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可以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累计献血超过一千毫升的献血者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本人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享受用血优惠时,献血量按照一个机采单位折合全血四百毫升计算。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简介:

成立于1957年,占地面积8 000平方米,是门类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集采供血、科研、教学、生产于一体的国内大型血液中心之一。承担着向首都近100家医院提供医疗和急救用血的任务。中心平均每年向临床提供全血及成分血近50余万单位(200毫升/单位),占北京市供血量的2/3。 (文/全逸先)

猜你喜欢

机采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