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闭潮”难撼“世界鞋都”

2011-11-07吴凡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41期
关键词:鞋厂内销东莞市

吴凡

“世界上每十双鞋,就有一双来自东莞”,这是一句常常被东莞人挂在嘴边的话,也因此,东莞冠有“世界鞋都”的美名。

但是近几个月,关于东莞制造企业发生“倒闭潮”的传闻四处蔓延,一条“8月份,104家鞋企关门”的消息,更是让传闻愈演愈烈。

是否真的存在“倒闭潮”?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东莞调查发现,现在的经济大环境,确实给东莞制造业的经营带来了一些困难。不过,在经营实业多年的东莞制造业者看来,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在困境中倒下,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让原本以代工、贴牌生产为主的企业尽快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才是最值得关注、并且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多重压力造成困难

位于东莞市厚街镇的万里鞋厂,因为被曝出“老板跑路、数百工人工资无保障”,而在其关门之后“声名”鹊起。

其实万里鞋厂在倒闭前一直都有订单,只是最近退货率奇高,销出去的货被打回来的事情经常发生,“是因为质量不合格,厂里新手太多,造出的鞋老是出问题”,倒闭前一直在万里鞋厂打工的当地人吴祖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培训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工人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一些规模小的企业很难对新招进来的工人先培训后上岗,而由这样的生手造出的不合格产品,压垮了万里这样的小鞋厂。

在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灼良看来,缺工,恰是现在东莞鞋企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来自劳动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带走了一部分工人。

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化,一些企业正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现在,西部地区的工厂也会到东莞来招工。同时,很多在东莞打工的工人都来自西部地区,他们愿意接受比东莞低一些的工资而选择回乡工作,或者回乡创业。

这就造成了今年以来,一些东莞的工厂、特别是小企业的用工荒。为此,一些企业采取了把工厂转移到像广东清远县这种周边经济欠发达市镇的方法,来缓解东莞本地的用工荒。

东莞的制鞋企业利润率大概在5%到8%,任何一项生产要素价格的波动都可能压缩企业本就不高的利润。当用工成本、汇率和原材料价格一齐压来的时候,企业面对的困难局面也就可想而知。

2011年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6215;11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3293。按同一张100万美元订单计算,11月结账的订单比1月结账少赚将近30万人民币;如果按照取平均利润率6.5%的话,企业的利润,因为汇率的变化而被极大地压缩了。

这就造成了无论鞋厂还是买家,都出于对人民币升值过快的担心,而出现大单不敢接和不敢下的局面。

虽然如此,真正的优质企业,情况却大都比较稳定。

比如坐落在高埗镇东江河边的裕元鞋厂,在东莞鞋企中算的上首屈一指,是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年产量在超过一亿双。在今年,裕元鞋厂也经历了代工厂向东南亚和中国内地转移、订单减少、用工荒等等问题,员工规模从峰值时期的约5万人,缩小到现在的4万人左右。

但大的鞋厂大都和买家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出现困难局面的时候,可以和买家进行比较良好的沟通,双方共享利润、同担风险,一起承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压力。因此,这些成熟企业对抗困难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在厂家和买家之间,有的时候人民币升值了,或者原材料涨价了,双方都可以通过沟通,互相让出一些利润,使得订单能够顺利完成。“如果都压在一方的话,很多生意就做不成了。”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灼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今年以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样牵动着东莞鞋企老板的心。

“4、5月份的时候,我看到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真的吓了一跳,涨了20%,赶忙向供应商核实情况。”东莞巨诚鞋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成良波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涨价的情况稍微平静了一点,不像4、5月到7、8月那样剧烈,但是很多老板还是亲自上阵,一手抓订单,一手抓成本控制。”

整体的市场状况不明朗,使得东莞的鞋企认为,目前的形势比2008年时更加严峻。

“倒闭潮”:自然的优胜劣汰

虽然企业面临实实在在的困难,但是这场被传了几个月、沸沸扬扬的“倒闭潮”,在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灼良看来,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来自东莞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东莞市共注销、吊销各类鞋企114家,当月新增各类鞋企222家。而8月份这两项数字分别是104和261,7月份是91和223。连续三个月,新开鞋企数量是关停的两倍左右。

在东莞,比较大型的鞋厂大都分布在高镇,中小鞋厂则多在厚街镇。倒闭的鞋企,也基本集中在厚街镇,像万里鞋厂那样拥有500名工人的已经可以算是偏向中型的企业,所以它的关门才引起关注。而一些几十人、上百人规模的小厂,它们的开开关关,或者一夜之间易主更名,在厚街镇上是很常见的现象。

淘汰之后,就是整合。一些没有生存能力的小企业倒闭后,原本在这里上班的工人就转到大的、优质的企业去上班。吴祖娟就是其中之一,她现在在一家裕元鞋厂找到了新工作,并且搬到了厂里的宿舍去住。

“在一个历史时期内,阵痛是正常的。我相信一种产业不会每个时刻都会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困难。”王灼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即使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的倒闭、关停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好像一座森林,没有枯死一些树,新的树也得不到充分的养料。我也相信,即使在困难的条件下,同样会有优质企业冲出重围,越做越大。”

制造业的解决之道

在其他地方的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时候,缺钱,对东莞的制造企业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却不是东莞制造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

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发布的《珠三角小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53.03%的小企业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周转,无外部融资;仅46.97%的小企业有借贷历史。在2011年7月长三角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中,同样的调研方法,长三角地区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周转、无外部融资的小企业占比仅为22%。

和温州的“拿钱去炒”、并且“什么都炒”不同,东莞的企业相对踏实和保守。一步一个脚印的东莞制造业,对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强些。

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如果不升级转型,即使有钱也不行”。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贴牌和代工的生产方式,“受制于人”的程度太大,而且利润很小。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工厂赚的仍是最低端的加工费,承受的风险很大。东莞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海外需求疲软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美债欧债危机发生后”,厚街裕盈鞋类加工厂负责人王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上半年以来,欧美市场的需求一直飘忽不定,很是被动,而且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大的订单明显减少,以中下订单和短单为主。

在外贸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东莞鞋企正加速内销。中国每年销售30亿双鞋,在美国,这个数字是24億。内销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扩大内销份额,否则只能死路一条”。

但是做起内销和转型来,并不容易。

转型的过程,其中涉及很多实际的困难。原本鞋厂只是作为生产者,甚至只是代工,很难做到生产、研发、策划、营销这些方面的全能。

在内销方面,也分为不同的策略,一些厂家选择向品牌化发展;而另一些继续做生产商,不过他们转向了去接一些国内品牌的订单,国内订单是以人民币结算的,就规避掉了汇率方面的风险。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当前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在东莞大力推动转型升级情况下,东莞鞋企的确加强了内销攻势,而且内销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不过,他认为,内销只有形成网络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单个鞋店的开张对鞋业转内销意义不大。

另外,企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政策方面的扶持。为此,东莞市也出台了一些帮助制造企业的政策,比如由政府组织企业去各省展览、为企业提供诸如培训和研发之类的补贴等等。

但是最终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企业自身做出新的调整。最好的局面,是企业能够做到“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

猜你喜欢

鞋厂内销东莞市
外贸鞋卖3.5元一双
俄媒:火灾造成7名中国人死亡的鞋厂房东已被软禁
浅谈中国轻工业发展出路
情侣偷鞋被抓:为筹钱办“体面婚礼”
福建出口食品企业“同线同标同质”推进情况与分析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关于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金融危机背景下玩具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思考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