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只发一枪”到“一枪未发”
——看电影中陆战队员的战争反思

2011-11-07撰文马晓惠

海洋世界 2011年9期
关键词:陆战队越战狙击手

撰文/马晓惠

从“只发一枪”到“一枪未发”
——看电影中陆战队员的战争反思

撰文/马晓惠

“有个人用了很多年的步枪,然后他去打仗了……之后他把步枪还给了军械库,他相信不会再使用这把步枪了。可是不管他用这双手做什么,爱一个女人、盖一栋房子、给他儿子换尿布,他的手还挂念着那支步枪。”

——电影《锅盖头》

《全金属外壳》改编自古斯塔夫·哈斯福特的小说《短期服役》,是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继《光荣之路》后所拍摄的又一部反战影片。它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电影之一。1965年2月,美军在波来古(越南中部城镇)基地遭到攻击,美国空军随即发动了第一次报复性打击。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军战斗人员。《全金属外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故事。

虽然美国一直宣称北越的军事力量在节节削弱,并承诺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但事实是美国已经被拖入了战争的泥潭。影片中有这么一个细节:负责新闻的长官示意战地记者伪造辉煌的战果,以造成北越军队在败退的假象,以此来激励前线士兵的士气。外号“小丑”的战地记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没多久他和他的搭档被派往前线去采访。

“小丑”是从海军陆战队训练基地毕业的,也写了不少有关战争的报道,但这是他第一次上前线。当“小丑”来到前线不久,导演就给了他一个脸部大特写,展现出受到极度惊吓后的表情,随即通过镜头的推拉让观众也看清了吓到他的东西——一个长方形的埋尸坑,坑里是一排盖上了惨白石灰的尸体。那惨白就如同“小丑”此刻的脸。

“小丑”的胸前总会配戴一枚“和平”胸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头上戴的钢盔上却印着“BORN TO KILL”的字样,意为“生来杀人”。而在影片的前半段,训练基地的哈特曼教官也曾不止一次用“陆战队需要杀人战士,无所畏惧的战士”来给他们洗脑,并告诫他们“在战争中,无人性可言,同情、怜悯得统统丢掉。作为战士,你就是一颗‘全金属外壳’的子弹;作为军队,就是要培养杀手,然后为各种目的去卖命”。

《全金属外壳》借“小丑”的眼睛,记录下这样的场景:飞机上,“战争狂”疯狂扫射地上的越南平民;大街上,浓妆艳抹的越南妓女为10美金还是5美金跟美国大兵讨价还价;军营里,南越士兵载着妓女来卖淫;废墟里,稚嫩的北越少女沦为冷酷的狙击手……

人性已经很难用简单的美与丑或好与恶来分辨,因为在残酷的越战中即便最善良的人也能被扭曲为杀戮的机器。陆战队的训练基地中,笨拙而贪吃的“傻瓜比尔”被扭曲成了杀人机器,在毕业当晚杀了教官而后吞枪自尽。导演在拍摄中几乎没有掺杂个人的好恶,而是用镜头忠实的将一切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评说。

影片最后,“小丑”终于射出了他在战场上的第一次枪——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在一阵阵“SHOOT ME”的呻吟声中,打死了那位伏击他们的少女狙击手。有人说,“小丑”打死重伤的少女狙击手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可战争本身就是对人性最大的扭曲,在那种时代那种氛围中,“小丑”的人性回归又能持续多久呢?

人性已经很难用简单的美与丑或好与恶来分辨,因为在残酷的越战中即便最善良的人也能被扭曲为杀戮的机器。

如果说《全金属外壳》展示了海军陆战队员的群像,那么《锅盖头》则以陆战队员斯沃福德的视角代替了传统的上帝视角,写出了“沙漠风暴行动”中那些普通士兵的战斗与迷茫。

狙击手斯沃福德和战友们在严酷的新兵训练结束后,被派往海湾战争前线,在沙漠中待命。与《全金属外壳》的时代不同,这些陆战队员中不乏看透这场战争本质的人。导演借斯沃福德战友之口说出了这场战争的实质——“石油的价值几乎翻了两倍,布什总统派出更多的部队”。

石油、石油,一切都是为了更多的石油!

在沙漠中,这些陆战队员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待命。这些年轻人惊讶的发现美国式的舆论自由在这里是不适用的,对记者说话都必须统一口径;为了给记者制造穿着防护服很轻便的印象,他们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烈日下打橄榄球;为了适应严酷的沙漠环境,他们不得不喝水喝到想吐为止。

年轻的生命并不喜欢这种平淡和无聊,待命期间这些陆战队员学会了找乐子。大胆如安东尼·斯沃福德,甚至还偷偷地去买了私酒,又跟战友换了班,只为了能在圣诞夜有一宿狂欢。不想却间接导致了起火事件,被罚去打扫全营的厕所。当赤裸着上身,仍带着圣诞帽的斯沃福德与一桶桶臭烘烘的粪便搏斗时,显得颇有喜剧效果。

安东尼·斯沃福德面对熊熊燃烧的伊拉克油田

就在观众的欢笑声中,战争的号角吹响了,欢乐轻松的气氛一扫而空。为了防范传说中的恐怖生化武器,陆战队员不得不吃下还在试验阶段的药物,并签署放弃追究责任的声明。随着部队的挺进,战争严酷的那一面逐渐呈现在这些战场新兵的面前。才出发不久,这些仍沉浸在兴奋中的陆战队员就被自家的轰炸机给袭击了。血淋淋的尸体、哀号的伤兵、被掀翻的装甲车、惊魂未定的稚嫩面孔,战争第一次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与《全金属外壳》不同的是,《锅盖头》里几乎没有两军激烈对战的镜头。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逐步展现在斯沃福德眼前的,不是可怕的敌人,而是战争过后所留下的满目疮痍:被烧成了空壳子的大客车和轿车;大量被烧成焦炭的尸体;几个熊熊燃烧的大油田;天空下起的黑色石油雨……

导演并没有站出来批判什么,而是将战争的残酷用写实的镜头,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让观众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评判对错真假。这种近乎静默的画面,却给人一种更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也更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令人记忆深刻:队长塞克斯宣布原地休息后,斯沃福德借口要去撒尿,再次溜回到之前的焚烧现场。被火烧过沙子都变成了黑色,厚重的军靴踩过留下一串白色的脚印。说老实话,要是能忽略了一旁的那些焦尸,这还是一副相当漂亮的画面。身着陆战队制服的斯沃福德,审视着这些姿态各异的焦尸,表情相当平静。就在观众以为他的神经足够强韧时,这家伙忽然一弯腰就吐了,还吐得相当厉害。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海湾地区动用的兵力高达43万人,其中海军陆战队有8万人。不过电影《锅盖头》中却很少出现军队大量集结的场面,镜头始终牢牢的抓住了斯沃福德那一队陆战队员。为了处理这43万与一队之间的矛盾,导演巧妙的运用了数字艺术,以“在沙漠62天19小时15分,11.5万人”这样的形式,来表示时间的推移与部队的集结。斯沃福德和观察员搭档去执行一项秘密的狙击任务时,两人一共埋伏了4天4小时零1分,却在开枪前1秒钟接到“任务取消”的命令。以至于斯沃福德郁闷地问自己的搭档:“我们到底有没有机会杀一个人?”

更糟糕的事儿还在后面,这两位失意的家伙被遗忘在战场上了。等他们千辛万苦回到营地后,因为没看见站岗的哨兵,误以为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袭击了营地。他们虽然只有两个人,但是仍英勇的冲了上去,结果才发现是乌龙一场。所有人都去狂欢了,因为战争结束了。于是一枪未发的狙击手斯沃福德只能朝天射击,以宣泄愤懑的情绪。他的举动让陆战队员争相仿效,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手枪、步枪纷纷朝空中射击。联想到《全金属外壳》从飞机中向越南平民扫射的情景,这种士兵朝天射击的举动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时至今日,越战已经结束36年了,海湾战争也结束20年了,但是战争所造成的创伤与影响并没有随之结束,就像斯沃福德在影片中所说:“有个人用了很多年的步枪,然后他去打仗了……之后他把步枪还给了军械库,他相信不会再使用这把步枪了。可是不管他用这双手做什么,爱一个女人、盖一栋房子、给他儿子换尿布,他的手还挂念着那支步枪。”

海湾战争沙漠行动中的陆战队员们正在小憩

据统计,越战是海军陆战队所经历的最长战争,所部署的陆战队员比二战还多,总计有13091人死亡,51392人受伤,有57人获得了荣誉勋章。越战结束后,许多陆战队员因为在战争中的不当行为和逃亡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从越战到海湾战争,时代在不断的进步,海军陆战队的装备也越来越先进了,如今M16A2自动步枪早已取代了越战时候的老步枪,唯一不变的或许就只有战争本身了。

猜你喜欢

陆战队越战狙击手
“狙击手普京”
美军狙击手如何训练?
手持CS/LR4 7.62mm狙击步枪的警察狙击手
柬埔寨停止寻找越战美军残骸
越战的悲歌
超能陆战队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