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下神坛的玉米

2011-11-03撰文尚可

海洋世界 2011年7期
关键词:印第安人美洲玉米

撰文/尚可

走下神坛的玉米

撰文/尚可

编者按:

地理大发现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农作物的广泛传播及由此引起的农业发展和膳食嗜好、烹饪革命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新发现得地区,包括南北美洲、澳洲—大洋洲、北亚和南非,当地人民都为全人类奉献了自己驯化的、培育的或当地特产的许多农作物和其他植物品种。今天,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一些作物和饮料都自地理大发现之后来到我们身旁,这些农作物漂洋过海的身世值得我们了解和记录。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的一年生植物,原产地在美洲。早在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新大陆第一次“发现”了玉米,并将玉米带回了西班牙。

“土”玉米打败了“洋”小麦

由于玉米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来的,欧洲人起初称呼它为“印第安种子”。后来人们发现玉米棒尖顶所露出的棕色玉米须,很像土耳其人的胡须,于是等到16世纪以后欧洲人更习惯称它为“土耳其麦”。

比起玉米这舶来品,西班牙人还是更青睐于本土的小麦。西班牙人入侵美洲之后,曾试图将墨西哥变成小麦的种植地。为此他们不惜投入巨大的资金,在土地和资金方面给予种种优惠的条件,但最终这计划还是失败了。对于当地土著来说,玉米不仅仅是一种粮食作物,而是与他们的宗教、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么看来,“土”玉米打败“洋”小麦也就不稀奇了。

古印第安人的生活是围绕着玉米的种植与收获来组织和安排的。玛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也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人的圆形太阳历就是以太阳的位置和玉米的种植为依据,将一年划分为9个节气。其中最轻松也是最欢庆的日子是第二个叫做“成熟”的节气,此时玉米已经开始成熟,正是人们享受嫩玉米滋味的好时节。

在玉米成熟的季节,印第安人会将收获的玉米堆放在一起,然后围着这座“玉米山”举行宗教仪式和欢庆活动,用羊羔与饮料祭祀玉米神。庆典会持续一个月左右,直到地里的玉米全部收获完毕为止。

即使在其他时候,玉米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吉祥物,被慎重的摆上祭坛用于供奉。此外,不同颜色的玉米粒还被用于组成宗教画面或占卜。古印第安人创造了玉米的“湿磨法”,即将玉米煮成半熟,掺入适当的石灰碾磨。由于这样磨出的玉米面既营养又易于消化,即使到今天仍一直被延续着。

传统的印第安人部落都会将玉米磨房设置在村镇中心,由于家家户户都需要磨面,于是这里也就成了全村最重要的社交场所。因为村民大会有时也会在这里举行,玉米磨坊又与“权力”联系在了一起。

玉米是一种民族信仰

玉米是古代墨西哥人的唯一粮食作物,被墨西哥人尊奉为“玉蜀黍女神”。每当玉米成熟的时候,墨西哥人要将第一根成熟的玉米棒献给“玉蜀黍女神”。在古印第安的神谱中有好几位玉米神,比如辛特奥特尔玉米神、科麦科阿特尔玉米穗女神。这些神不论是他还是她,都是幸福与运气的象征。纳华印第安人的传说中,以克特萨尔科阿特尔和特兹卡特里波卡为主的诸神在反复争斗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第五个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人类才从吃树木果实和植物发展到食用玉米。

相比之下古代玛雅人的神话就更干脆了,他们认为人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在他们看来,用玉米做成的人比原来用泥和木头做的人好多了,不仅不容易损坏,还多了一颗心脏,因而就拥有了情感,能够赞美和颂扬造物主。也正是因此,当地土著也会被称为“玉米人”。

由危地马拉著名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创作的《玉米人》(196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西班牙人闯入了伊龙的印第安部落,毁掉了木棉树,要改种玉米拿出去卖。印第安人则有一种“人是由玉米做的”“出卖玉米等于出卖自己亲人”的传统观念。这两种文化激烈碰撞,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书中则表现为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殊死搏斗。

玉米,世界的拯救者

由于玉米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来的,欧洲人起初称呼它为“印第安种子”。后来人们发现玉米棒尖顶所露出的棕色玉米须,很像土耳其人的胡须,于是等到16世纪以后欧洲人更习惯称它为“土耳其麦”。

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对于环境的要求不高,在北纬58°到南纬40°的广阔范围内都能种植,于是它很快就向世界各地传播了。16世纪初,玉米作为贡品由外国使者敬献给了中国皇帝。由于它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能生长在水稻无法生长的山区和坡地,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它与土豆、红薯等美洲作物一起,造就之后两三百年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由于最初的时候玉米是外邦进献的贡品,它也被称为“御麦”、“番麦”。

如今玉米是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的世界性的农作物,还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在历次大饥荒之中都有它大显身手,从这个角度来说玉米可以说是世界的拯救者了。

玉米与中国人口

目前学术界流行这样一个观点:在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次“人口爆炸”,即:从顺治初年人口凋敝到乾隆后期超过2亿,中国人口最后在19世纪中叶达到4亿。这一增长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而造成这次“人口爆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米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引进和大量栽培。

玉米、番薯——我国现今多称为“红薯”——等作物,在明朝末年就已传入中国,而直到清朝初年才得以推广种植。战乱的结束和康熙时代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为人口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栽植,为人口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使得这一增长持续了近200年。可以说,是印第安人的农业成就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成就了中国康乾盛世。

此外,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玉米、红薯等作物的贡献依然不可忽视。现在,玉米仍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

猜你喜欢

印第安人美洲玉米
美国首次统计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死亡人数,但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曾经称霸北美洲的美洲栗濒临灭绝
收玉米啦!
美洲野牛当宠物
我的玉米送给你
印第安人布克
谁发现了美洲
READINGS
谁发现了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