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的身世

2011-11-03撰文李津沙

海洋世界 2011年7期
关键词:咖啡豆咖啡馆土耳其

撰文/李津沙

咖啡的身世

撰文/李津沙

“咖啡”(Coffee)一词源自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名叫咖法(kaffa)的小镇,在希腊语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与热情”。相传在埃塞俄比亚,有一位名叫卡尔迪的牧羊人,一天他惊奇地发现,羊群在吃了一种红色浆果后变得异常兴奋活跃,于是他便将这些果实采摘下来,分给修道院的僧侣们吃。僧侣们吃完后都觉得神清气爽,便爱上了这种能帮助他们在祷告时保持精神饱满的神奇浆果,从此人们发现了咖啡。

据说咖啡被发现后不久,种子便通过非常狭窄的红河被带到了阿拉伯半岛。当时的阿拉伯人只是把咖啡当作水果嚼着吃,或者把咖啡果放在水里煮水喝。由于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野蛮时代,咖啡并没有引起阿拉伯人的重视。

1405—1433年,郑和的船队多次造访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的阿拉伯各国,中国人的茶叶、茶具和饮茶嗜好让穆斯林们意识到提神的饮料也可以成为日常生活消费品。渐渐地,咖啡从宗教性的神饮、治病的药饮发展为大众休闲饮料。到了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时,阿拉伯也门王朝对咖啡的重视和接受程度已经明显改观,种植和饮用咖啡已经是明令允许的事情了。

说到郑和对咖啡的影响,让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全世界的咖啡杯,它们的形状是不是更像中国传统的盖碗茶杯,而不像西方的又深又大的啤酒杯、较深的水杯或高脚葡萄酒杯?15世纪中叶,咖啡种植和饮用在阿拉伯也门合法后,咖啡的传播开始加速。15世纪70年代传到伊斯兰教各大圣地,15世纪末传到开罗。地理大发现之后,咖啡也从红海周围一隅传遍了全世界。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其他任何国家对奥斯曼土耳其都不具备军事优势,无法采取军事手段来获取咖啡苗。既不能合法进口,又无力武装抢夺,于是人们只好设法去偷。1616年,荷兰人从也门摩卡港躲过土耳其严格检查,偷运出一株咖啡树苗。他们驾船走葡萄牙人开辟的新航路经阿拉伯海、印度洋、大西洋、英吉利海峡绕道回国。

说到咖啡的传播历史,就不得不提奥斯曼土耳其。在西班牙、葡萄牙相继成为殖民大帝国的同时,奥斯曼土耳其也膨胀为封建宗教大帝国。1453年土耳其占领拜占廷,然后是君士坦丁堡,并进一步向东南欧、地中海、黑海大举扩张。1517年土耳其征服埃及,1536年占领也门……西亚、北非、小亚、中亚、东南欧都处于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土耳其人每到一个新地方,咖啡馆也跟着落地开花。16世纪30年代在大马土革出现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性咖啡馆,1554年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原为君士坦丁堡)也出现了咖啡馆……从此,欧洲旅行者和商人在土耳其境内的咖啡馆接触到由“黑色种子煮成的黑色糖蜜”热饮。

这个时期,咖啡的加工制作工艺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世纪初至上半叶土耳其人入主阿拉伯地区后,开始收集利用那些被废弃的咖啡豆,将它们晒干、焙炒、磨碎,再用水煮成汁来喝,还会在煮好的咖啡里面加入糖来调节口味。土耳其人还大量出口咖啡果实赚钱赢利,为了垄断咖啡生产,严禁生豆和咖啡苗、咖啡枝条出口,规定出口的咖啡果、咖啡豆必须经过严格把关,一粒可以发芽的种子也别想蒙混过关。土耳其人靠严厉的检查垄断着咖啡生产、销售长达100多年。

后来,喜欢上咖啡饮料的欧洲商人和其他国家的商人开始垂涎于咖啡带来的效益和利润。但是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其他任何国家对奥斯曼土耳其都不具备军事优势,无法采取军事手段来获取咖啡苗。既不能合法进口,又无力武装抢夺,于是人们只好设法去偷。1616年,荷兰人从也门摩卡港躲过土耳其严格检查,偷运出一株咖啡树苗。他们驾船走葡萄牙人开辟的新航路经阿拉伯海、印度洋、大西洋、英吉利海峡绕道回国。

印度西南部的咖啡林却不是荷兰人或其他西欧人传去的,而是由当地的一位叫巴巴布丹(Baba Budan)的人于17世纪30年代传入的。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巴巴布丹去过伊教的圣城麦加朝圣。返回时他把7粒能发芽的咖啡豆紧贴在肚皮上,躲过了土耳其人的检查,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此,咖啡开始在南亚生根栽培了。

不过还有更幸运的。1683年,土耳其的部队进攻维也纳。一位曾住在土耳其的维也纳人,由于熟悉土耳其的地形,成功地绕过敌军防线并引入救军,致使土耳其部队不得不落荒而逃,留下了大量的咖啡豆。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位立了大功的维也纳人要求将这些咖啡豆作为自己的奖赏,之后在中欧开设了第一间咖啡馆。

不过话说回来,对咖啡最钟爱、把咖啡文化发展得最繁荣的当属欧洲人。1615年威尼斯商人把进口的咖啡豆运回威尼斯开设咖啡馆经营,这大概是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不过,咖啡馆老板使用的是进口的土耳其咖啡而非在意大利种出来的咖啡。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大中小城市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咖啡馆的繁盛又反过来刺激着咖啡种植的传播,毕竟咖啡原料如果只依赖于进口的话会容易受制于人,成本方面也不划算。为此,为了能在自己的国土上种植咖啡,人们真是绞尽了脑汁。

1714年,荷兰把一株咖啡树作为厚礼送给了法王路易十四。1723年,一名法国军官德克留(De Clieu)偷取了加丁植物园的一株咖啡苗,把它养在玻璃箱里,乘船带往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法属殖民地马提尼克岛。一路上他精心呵护,当时淡水供应非常紧张,要实行配给,他甚至把自己的那一份匀出来给咖啡苗。到达后他把咖啡苗种在自家的院子里,四周还种着荆棘灌木保护它,幼苗时期甚至还让奴隶们日夜守护。好在这株咖啡苗不负众望,茁壮成长,从1726年首次收获,到1777年马提尼克岛上已有1800万棵咖啡树,并由此传遍加勒比地区。

1727年,荷兰与法国在圭亚那发生领土纠纷,请求中立的葡属巴西的一位官员帕赫塔(Palheta)调停。帕赫塔同意调停,但要求得到一袋生咖啡豆作为酬谢。荷、法起初表示同意,最后调停成功,两国却都拒付生咖啡豆。最后,帕赫塔只好去恳请法属圭亚那总督夫人。总督夫人既同情又恋上了帕赫塔,于是她在送给他的鲜花里暗藏了咖啡种子。想必帕赫塔在得到了咖啡种子后一定是逃之夭夭了,当初的美男计可全是冲着咖啡去的。从此,咖啡种植传入了如今是世界咖啡生产第一大国的巴西。

土耳其人的封锁、垄断终于被彻底打破了,咖啡的种植逐步遍及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过,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咖啡虽然原产于非洲,却没有在非洲发展起来。在世界各地的人们争先恐后地种植咖啡后,欧洲人让咖啡重返故地,不过是将它们种在欧洲人的殖民地上,在那里,由于有利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咖啡才得以兴旺繁荣。说到这里,也许“咖啡”会感叹自己,但值得庆幸的是,咖啡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拥有不计其数的粉丝,而且这个粉丝队伍还在不断地壮大中。

猜你喜欢

咖啡豆咖啡馆土耳其
土耳其安卡拉无人机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狗狗是我的小帮手
我也叫“土耳其”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两袋咖啡豆
咖啡豆的另类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