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江:红三军的转折地

2011-11-02何先美冯建洪

当代贵州 2011年20期
关键词:德江枫香贺龙

■ 文/何先美 冯建洪

本刊记者 文叶飞

德江:红三军的转折地

■ 文/何先美 冯建洪

本刊记者 文叶飞

枫香溪会议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历经岁月风雨洗礼的枫香溪会议会址。(冯建洪/摄)

1934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七日),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经务川县进入德江县境内。

在泉口街上,红军收缴了横行霸道的土豪田维贡的20条步枪,还没收了田维贡、田茂文、田维垣等土豪的粮食、财物,除留少部分部队自用外,大部分分给了穷人,群众们纷纷拍手称快。时逢久旱降大雨,红三军指战员主动帮助附近农民整田插秧,农民感激不尽。次日拂晓,部队把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数归还了向老百姓所借的东西后,经骡子岩向沿河方向挺进。听说红军要走了,穷苦百姓们不约而同地站在街头、路边,目送这支可亲的部队。

泉口街上青年农民田景怀主动给红三军带路,部队首长送给了田景怀棉衣一件。解放后,田景怀将这件珍藏了十五六年的棉衣作为文物献给了政府。

红三军在泉口虽只停留了短暂的一天一夜,但其纪律严明、一切为穷人、处处爱穷人的举动在穷苦百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民间广为传颂。

枫香溪会议: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

1934年6月19日,红三军到达德江、沿河、印江三县交界处的枫香溪。同日,夏曦、贺龙、关向应主持召开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会上,贺龙根据黔东人民高昂的斗志和各地军阀纷争不统一的局面,提出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枫香溪会议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促使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决议得以实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挽救了红三军,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为红三军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红六军团的木黄会师奠定了基础。贺龙同志在回忆创建黔东苏区时指出:“如果没有黔东这块革命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也收不到部队,结果是不可想像的。” 原东北、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段书权老将军也曾经说:“黔东特区为红三军团和红六军会合创造了条件,两军会师于木黄,保持和壮大了力量,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 ”

同时,枫香溪会议还有力地战略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转移,大胆批评和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所带来的干扰,它所迸发出的了不起的政治观点、政治见解和政治主张,充分显示了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具有的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的胸怀、胆略和气魄。

“枫香溪会议”,促使黔东地区成为贵州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一位老人的红色记忆

“红军参谋处、政治部就设在我们家后面的王家,那些穿着灰衣服的红军干部当时就屋里办公。”84岁的黄金如老人回忆说。

黄金如老人家住德江枫香溪镇枫溪村,他现在是该村经历过那段英雄历史的惟一健在的见证人。他所说的穿着灰衣服的红军干部,是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当时,因湘鄂西中央分局主要负责人夏曦坚持执行“左”倾路线,红三军不但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遭受严重挫折,不得不退出根据地,进入鄂川边打游击战。

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的率领下,挺进枫香溪,召开了中共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会议作出了“在红军中重建党团组织,恢复政治机关,在枫香溪建立黔东特区根据地”等重大决定,建立起了贵州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有力地牵制了敌人,为红军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为红军发展壮大掀开了新的一页。

黄金如老人回忆说,红军来时,他只有七岁。当时蓄着短短的胡子茬的那个人,人们叫他军长,后来他才知道是贺龙。回忆起当年贺龙及红军干部向当地贫困群众分发粮食,经常给他们这些小孩子分发食物的情景,黄金如老人如今还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枫香溪会议纪念碑。(冯建洪/摄)

老人当时并不知道红军是做什么的,只记得红军说“红军打富济贫、让农民翻身做主”。红军在这里建立了医院、兵工厂,设有参谋处、政治部、保密处,还有练兵场,经常看到红军在这里练操、烧炉火打铁做刀和马掌,晚上经常是灯火通明, 红军把打好的刀、马掌发给农民。

枫香溪会议会址,是一个建筑考究的院落,为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四合院”式建筑。在老百姓家的墙上,红军当年书写的标语口号依然清晰可见:“红军不拿农民一针一线”、“穷人不还富人钱”、“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2006年,枫香溪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公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德江县投资160多万元对会址进行修缮。现在,来枫香溪会议会址参观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超过1万人次。

“新滩惨案”

新滩地处德江县境,属乌江中下游,旧时称木柜坨,是乌江峡谷中的深塘河段。如今,这里两岸青山苍翠,江水静静流淌,沿岸的上百户群众凭借得天独厚的乌江河资源,过着殷实的生活,一座座楼房错落而建,充满了浓浓的现代新农村气息。然而,就在这片土地上,1934年红三军15名同志曾在这里壮烈牺牲,历称“新滩事件”,亦叫“新滩惨案”。

6月12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乌江村,拜访了当时见证惨案的87岁老人安永龙。

1934年7至8月间,贺龙领导下的红三军黔东纵队政委徐承鹏、副司令张金殿及德江独立团团长张羽让率领11人到德江稳坪一带扩红(扩充红军力量),一路扩红300多人。8月下旬到达新滩。司令部设在乌江村的安家,将新招的战士编成两个临时支队,一位叫安明焕的人担任了一个临时支队长。谁知,安明焕被当地土豪乡霸买通,暗中把红军行动的秘密告知了方圆村寨的土匪。

一天晚上,土匪们聚集在新滩西岸悬崖上险要的灵官道上,让安明焕谎报军情,趁红军战士摸黑上灵官道时进行伏击。红军队伍撤下来后,迁到东岸的杨家驻扎,但第二天又遭到暗算,30余名红军在去木朗挑运粮食途中,遭到数百土匪袭击,田贵、简子珍等8名红军壮烈牺牲,另有8人被抓进乌江边上的山羊洞。

红二、六军团部分领导干部合影。左起:贺龙、李达、关向应、任弼时,坐者为王震。(辑自《红三军在德江》一书)

当天晚上,数百名土匪及不明真相的群众近千人包围了驻在杨家的司令部。司令部于拂晓失守。副司令张金殿在护送政委徐承鹏向后山转移时被土匪追上。其他红军有的被抓、有的被杀害、有的被打散。

张金殿等被押到江边杀害。有的红军被杀死推入江中,有的被乱石砸死,有的被迫跳入江中,有的死于乱棒……后来土匪还将徐承鹏与张羽让的头割下,挑到国民党德江县政府邀功请赏。

惨案中,共牺牲红军将士15人,另有15人被抓走,有的失踪,有的失散。 1998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新滩所属的乡——桶井土家族乡为革命老区。

70多年前,在那场被人类视为伟大创举的长征中,许多德江籍红军子弟承担着最为艰苦危险的侦察、开路、殿后任务,涌现了众多英雄人物,立下了赫赫战功,演绎了一个个淹没在历史烟尘中的英雄故事。

70多个年头过去了,揭开岁月的尘封,尽管烈士们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是些不尽完整的片段,但是却依然那样鲜活,依然那样强烈的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愿红军烈士——安息!

(编辑/任玉梅)

猜你喜欢

德江枫香贺龙
德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及其保护意义①
枫香叶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
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枫香园四季
缺钱的“警察”男友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