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航空科研院所研究生德育工作

2011-10-30李小琳

中国军转民 2011年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德育工作航空

■文/李小琳

研究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培养质量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直接关系。研究生培养既要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又要提升研究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所谓“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形式多元化以及中西文化交织导致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年轻人的思想冲击前所未有,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各高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

航空科研院所与高校不同,不能全盘效仿高校的做法,以我所硕士点研究生德育工作为例,探讨如何从自身特点开展航空科研院所研究生德育工作。

一、航空科研院所独特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带给德育工作的挑战。

1、代培阶段的跨地域性。

航空科研院所不是院校而是企事业单位,核心任务是航空科研研究,具有雄厚的航空科研能力,拥有充裕的科研经费、完备的实验场所、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由于缺乏高校系统的课程教学、专职的理论教师,航空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需要扬长避短,借助高校的教学资源,将一年级研究生送到国内重点航空院校学习,使他们享有高校研究生同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条件。他们的身份在高校是“代培生”,合作高校随之称为“代培高校”。代培高校普遍重视德育工作,但是重点对象不是“代培生”,甚至忽略他们,代培研究生乐得“自由自在”。国内三大重点航空高校分布在北京、西安、南京,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航空科研院所有地理位置的差距,我所与代培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省际,使研究生的德育工作鞭长莫及。

2、课题研究阶段的科室分散性。

当结束为期一年的代培学习后,航空科研院所研究生回所做毕业课题,继续研究生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习和研究,并承担一定量的工作任务。我所根据研究生的专业研究方向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的科研室,在行政关系上,直接由基层单位管理。研究生承担着本室的科研工作,因为每人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工作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增加了统一组织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难度。

3、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学生身份的一致性。

研究生年龄、生活阅历、工作经历的差异性决定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因材施教。高校老师找学生个别谈心,学生很自然地认为是老师关爱自己,老师认为关心学生是自己的职责,这就为双方心灵沟通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航空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少,教育管理者人数有限,除了主管领导,只有一个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者。大多数航空院所研究生不存在毕业就业的压力,身份就是正式职工,与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不是高校的师生关系而是同事关系,双方沟通、交流存在心理障碍:研究生难以敞开心扉与管理者沟通,而管理者担心被误解为“多管闲事”。身份的一致性加大了个别教育的难度。

4、国家赋予航空科研院所神圣的历史使命。

航空科研院所肩负着国防建设的重任和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满足航空专业人才的需要,比高校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专业性。培养的研究生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思想素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航空理念以及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航空精神。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具备的,是在长期的航空企业文化沉淀累积的,与航空企业文化和精神一脉相承。德育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对航空科研院所研究生德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德育工作的最大特色。

二、迎接挑战,开拓航空科研院所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思想政治是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统一,研究生德育工作既需从宏观层面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又需从微观层面提升研究生道德修养。开拓研究生德育工作应当结合研究生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和航空科研院所的培养特点,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改变教条式的灌输,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促进德育工作创新。

1、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制度保障。

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是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依据,是研究生学习的指路标。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具有内容细致化、程序具体化以及考核数量化的特点,它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以研究生参加活动为例,如果没有量化的制度,对于只重视学业的研究生而言,即使校方强调重视德育工作,恐怕都只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如果制定一条考核和激励制度:以参加活动和书写活动思想汇报的次数作为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必查内容和申请毕业答辩的前提条件,并对考核优秀的研究生及时给予表彰,将极大地督促研究生自觉地参加承载德育使命的各种活动,能够有效地解决代培阶段研究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而管理者无从知晓的困境,能够改变课题研究阶段研究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德育的状况。

2、建立研究生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导师和研究生党支部四级德育管理体系。

体制健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关键要有利于把德育工作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1]建立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导师和研究生党支部四级管理模式,明确各级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每级在德育中的作用。研究生管理部门培养研究生的职责是责无旁贷的,除此之外,基层单位党支部和行政组织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生易于接受组织的思想教育,他们容易了解到研究生个人情况和思想动态,能够及时地疏导研究生个人情绪和思想,切实地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研究生管理者与研究生身份一致性导致个别教育的难题。“导师负责制”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项基本制度,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起关键作用。航空科研院所聘请的导师都是所内有着严谨的科研态度、渊博的航空知识、为航空工作努力奉献的专家们,他们的科学研究态度、学术道德直接影响研究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间接影响研究生。挖掘、培养研究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潜能,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在德育中的能动作用。研究生党支部能够及时了解同年级研究生的个人思想状况、个人困难等,同时能够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和凝聚力。

3、充分利用代培高校和航空科研院所党委、团委优越的德育环境。

德育环境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会产生思想联结,产生思想关系,从而不知不觉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2]航空科研院所管理者人数有限,不可能像高校设置专职的研究生德育部门,研究生德育工作需充分发挥代培高校和本单位党委、团委等优越的德育环境。在代培阶段,应当与代培高校达成协议,代培内容是“双代培”:课程学习和德育,代培生的思想政治考评的程序、内容要求与高校学生一样。高校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活动多,应当鼓励学生融入校园文化中;研究所党委和团委具有特色性和针对性的活动多,在课题研究阶段,应当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不能让研究生因科室分散性而“放任管理”。近一年来,我所党委组织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理论和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同志的优秀事迹,组织开展了“说出心中的感动•推荐身边的先锋”、“学习吴大观”等演讲比赛,主题丰富多彩;所团委组织年轻职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研究生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所积极向上、健康理性、团结奋进、和谐共进的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研究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4、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应当与航空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航空科研院所研究生德育工作做到实处最明显的特点是德育与航空企业文化相融合。这项工作应当贯彻在平时的工作之中:招生简章阐明航空企业文化,招收录取前做好考生政审工作,充分利用入所教育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比如请老专家讲述我国航空事业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请宣传部领导细述航空企业文化、播放宣传片等。我所入所教育还组织新生观看所四十周年和“航空之父”吴大观先进事迹宣传片;参观我所成果展厅;定期召开研究生座谈会,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及学习状况,讲述我所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科研人员的成长史;组织研究生参加中航集团的“司歌”比赛等。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让他们逐步具有航空企业文化的理念和航空人精神,感受到作为航空科研人员的骄傲和肩负的责任,体会到如何将个人的理想与航空事业结合、自身与航空团队融合、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航空事业创造成果。

5、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指导方法。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就是要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始终贯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实现和发展人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德育方法要做到两个统一:集体教育和个别引导的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一个结合: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研究生最关心、联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尊重、理解、关心他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工作做到研究生的心坎上。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德育工作航空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