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电子让生活更美好

2011-10-30陈瑞祥

中国军转民 2011年1期
关键词:电科飞艇公共安全

■文/陈瑞祥

汶川地震已过去两年,舟曲泥石流又夺取了数千个生命。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最近挑动人类神经的灾难片《2012》,不过,幸运的是,《2012》中的人类并未走向灭绝,这是因为有了高科技监测,人类赢得了提前应对的时间。

灾难频发时期,如何尽早、准确监测灾难已经成为人类的急迫需求,也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汶川地震发生前的一个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的有关科研机构即监测到相关区域电离层的异常变化,遗憾的是,那时尚无先例确证电离层变化与地震之间的关联。汶川地震的发生,向人类暗示了这种关联的可能性,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里,中国电科向世人展示了“天地一体化应急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灾害监控系统。

在“天地一体化应急报警系统”的演示中,科学家充分发挥空中监测全方位、多视角的优势,借助无人机、无人艇这些“天眼”密切关注地面发生的一切,一旦地震发生,会在第一时间将拍摄到的异常画面反馈到控制中心,这样一种全方位报警系统能够大大缩短应急反应时间,最大限度避免重大伤亡。此外,还可以借助卫星等工具对更广阔的区域进行监测,及时甚至提前监测到海啸、火山爆发等其它自然灾害。

“所有的风险都来自于对环境的不熟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代表中国电科在“太空家园馆院士讲座”上一语道破现代各类灾难发生的原因。人类的风险除了来自自然灾害之外,还包括日益增多的公共安全事件,他指出,对公共安全的监测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应当从战略层面大力培育“公共安全”产业,大力推广气球、飞艇等浮空器的应用,借助无线电波成像等军用雷达技术监测暴雨、雷电、大雾复杂气候条件中的环境,进行更加透彻的感知,克服对环境的不熟悉,并辅之以先进的通信手段,实现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从而做出更加智慧的决策,最大限度避免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其实,利用浮空器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监测不再只是一种畅想,相信见过漂浮在世博园区上空那只飞艇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中国电科将这一理念成功应用到了世博安保上,专门为上海世博会研制了这只有着世博“天眼”之称的飞艇,飞艇的学名为“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它携带高清摄像机、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和气象监测设备,对整个世博园区实行实时监测,全力确保世博安全。

身为军工电子国家队要员的中国电科抓住了上海世博会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太空家园馆这一平台,畅想未来十到二十年内的军工电子发展与人类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除关注公共安全领域之外,还展示了泛在技术与物联网以及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新发明。

太空家园馆的副馆长马兴启曾经举国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放在冰箱里的苹果的保存期是15天,那么15天以后,可以借助泛在技术与物联网让苹果或冰箱告诉你,这个苹果已经坏了。吴曼青院士还举了一个更直观的例子,人们习以为常的刷卡本身就是一种物联网,刷一次就知道人到哪儿了。所谓泛在技术与物联网,指的是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视频电子标签等军工电子新技术实现人和物、物和物、人和人之间的信息联通,这种技术一旦得以广泛应用,温家宝总理畅想的“感知中国”将由此诞生,人类也将步入真正的智能社会。

21世纪是能源的世纪,面对地球能源日趋枯竭的严峻现实,如何用高科技手段有效生成并高效利用各类能源成为人类亟待攻克的重大课题。与直接利用地面上的太阳能不同,中国电科在太空家园馆演绎了别样的“绿色能源”理念,人类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运用军工电子中的光电转化技术,通过卫星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然后用微波的形式发射到地球,最后再将微波转化成电能。

将军工雷达探测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光电转换技术应用到公共安全、泛在技术与物联网、绿色能源等领域,正是军转民的绝佳体现。在和平时期,军工电子的应用如果仅仅限于军事训练和演习,将会因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而停滞不前。军工电子只有融入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的时代主流,深刻洞察人类日常生活的需求,将自身技术优势与更为广泛的人类需求对接起来,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军工电子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猜你喜欢

电科飞艇公共安全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砥砺奋进 中国电科开创特种通用航空新局面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电科 深空之眼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文化电科薪传致远
派个飞艇去火星
薪传致远,中国电科发布企业文化和品牌体系
飞艇的前世今生(下)
飞艇的前世今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