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姓的贴心人
——记山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安泽县杜村乡河阳村村委主任助理陶强

2011-10-30安组

支部建设 2011年5期
关键词:贴心人村官村民

■安组

百姓的贴心人
——记山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安泽县杜村乡河阳村村委主任助理陶强

■安组

走进安泽县杜村乡河阳村,一提起陶强,村民们就会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称赞他是“好青年”、“好村官”、“我们真正的贴心人”;只要说起他的事迹,村民们就会滔滔不绝,说他“把河阳村当做家,视村民为亲人,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办,脚踏实地践行着大学生村官的职责”。

换角色、变身份,努力成为河阳人

当2007年陶强被选聘到河阳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时候,村民们客气的态度和怀疑的目光使他陷入深思。他意识到,年纪轻轻、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要赢得村民信任,就必须走进村民的生活、走到村民的心里。为了快速完成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他坚持吃住在村里,有空就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谈村事,从家长里短到村庄发展、从邻里纠纷到干群关系、从家庭收入到惠民政策,陶强深入了解民情,听取村民们的想法和建议;主动与村干部贴心交流,积极向基层老同志学习农村工作经验,遇事多学多问、多听多记、多请教,努力增加社会实践,全然没有大学生的优越感。

经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不仅很好地融入到了群众之中,使大家真心诚意地接受了他,还对河阳村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有了全面了解,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与此同时,他坚持学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三农”政策,他不仅自己学,而且带动并帮助其他党员和村民学习。村民们遇到政策性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因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直到村民满意为止。

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他结合本村实际,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等进行提炼总结,在全村进行宣传。同时,他深入党员家庭开展送学活动,针对本村党员干部年龄偏大、能力偏弱、文化偏低、理论知识学习难掌握等特点,他在村里联系流动党员开展“1+1”结对帮学,为流出党员邮寄学习资料,联络流入党员参加学习,解决流动党员学习难题,受到乡领导的好评。

陶强(左二)在养殖示范户指导工作

广搜集、勤辅导,信息打开闭塞门

长期以来,农村信息闭塞,是阻碍农民致富的主要因素。陶强认为,要想富,必须靠信息、靠科技。陶强到村任职的时候,村里刚好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而村两委人员却对那套设备完全陌生,不知从何入手。陶强主动承担起了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维护工作,他广泛搜集适合河阳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市场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致富信息,并将这些实用信息以上门传授、黑板报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及时反馈到农民群众手中。

近4年来,他先后为河阳村集中辅导授课60余场次,培训村民600余人次,内容从实用出发,紧贴实际,涉及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畜禽饲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方面,深受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欢迎。村民们高兴地说:“陶强的信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了解了外面世界,学习到了科枝知识,提高了我们的素质,拉近了我们与外界的距离,我们致富奔小康有了决心,更有了信心。”

调结构、强产业,助民走上致富路

河阳村是一个传统的种粮大村,由于粮食价格和产量不高、附加值偏低,村民一年种粮的收入,除去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等投入最后便所剩无几。针对这个群众增收的瓶颈问题,陶强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再结合本村实际,大胆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核桃种植的工作思路,得到村两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向县农业局申请,获得了优质核桃幼苗8000余株,同时得到有关专家的技术支持,在河阳村进行试点种植。由于受传统老农思想的影响,许多村民并不理解这种做法,甚至有抵触情绪,陶强就走到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和农户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给他们算经济账、讲长远利益。最终,村民们改变了最初的看法,积极参与到果树的试点种植中。如今,8000株果苗长势喜人,预计两年后就能使百姓受益。

除大规模的核桃种植外,陶强还积极引导群众实行土地流转,发展养殖业、大面积种植小杂粮、辣椒等。2009年,他组织部分返乡青年到山东潍坊、东阿等地对养殖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回来后,又帮助他们多方筹集注册资金110余万元,按照“民办、民管、民主”的原则,积极吸收村民入股,成立了安泽县兴达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的年收入可达到23万元。第一个养殖合作社取得了成功,陶强与村党支部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目前,已培育建立起3个生猪养殖示范户,同时积极打造优质小杂粮种植示范基地和辣椒种植基地。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贴心人村官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唱村官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你是百姓的贴心人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假如我不是村官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